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摘要:师德提升必须依托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内化和发展,顶岗实习就是重要途径之一。根据顶岗实习生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相对匮乏、教师职业情愫不足的现状,构建教育方略,明德———强化师德岗前培训,享德———搭建师德网络平台,浸德———创新师德陶染手段,评德———健全师德评价体系,是提升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优化顶岗实习效果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6)01-0104-05 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16.01.019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1]。师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心态和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然而,单靠说教难以提升,必须依托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内化和发展,顶岗实习就是重要途径之一。探析顶岗实习教师(以下简称顶岗生)职业道德现状,构建教育方略,有助于提升其师德水准,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一、顶岗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探析

顶岗实习是顶岗生顶替原有教师岗位在基础教育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锻炼,因此,顶岗生应严格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全以一名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在实践中,顶岗生往往由于师德知识相对匮乏、教师职业情愫不足而导致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一)师德知识相对匮乏

师德知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相关法律、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是一位合格教师不可或缺的知识。顶岗生作为准教师在实习中掌握并运用师德知识,以身作则,是促进实习学校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有效渠道,更是促进自身今后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顶岗生师德知识相对匮乏,情况不容乐观,思想上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师范院校提高师德教育效果的方法不够,实际师德教育效果欠佳。另一方面,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欠完善。在顶岗实习学生评优量化标准中,“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一栏,没有具体评价指标且往往只由驻县管理教师一人判定分数,易使其产生“跟他人关系好就是师德好”的错误认知。可见,缺乏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是导致影响顶岗生师德学习效果的又一主要因素。

(二)教师职业情愫不足

教师职业情愫是指个体在教师职业情境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是出于对此职业的喜欢而达到的职业境界。它是助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渴望取得成功、获得成就的动力,更是达到既定目标,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必经征途。教师唯有对教育事业有情才会甘愿为之奋斗,乐此不疲去努力做好点滴工作并实现自我价值。顶岗实习教师职业情愫是顶岗生从学生的角色顺利转换到教师角色的保障,是实习教师快速成长的内部力量,他们的职业情愫的程度将影响到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实践中,初任教师的顶岗生更易出现职业情愫不足状况。原因在于,顶岗生在实习之前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相对轻松,可以从容应对。但当其真正走上教师岗位后才发现,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外,还有备课、判作业以及教研等工作,冗繁的顶岗生活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顶岗生出现倦怠倾向,消极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在一段时间后,有些顶岗生会觉得自己不适合教师行业,不愿为此付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混日子”,有时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这不仅使其错失了锻炼机会,降低实习效果,而且还会给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顶岗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略

顶岗生的师德教育是一种“前职业道德”教育,即接受师范专业学习和训练的顶岗生在其特定的专业学习或实习实践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叫隐形职业道德)[2]。探索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目的是建构其合理师德体系、规范其教育行为,在“知”与“行”的统一中提升其师德水平,进而真正达到师德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之目的。现依据顶岗生师德现状及自身实习、驻县管理切身体验,设置如下针对性培养方略。

(一)明德:强化师德岗前培训

1.建立多元校本师德课程体系开发独立师德课程,建立多元校本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案例型课程、共享型课程(见图1)。弥补高师院校课程缺陷,为顶岗生师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师德基础型课程包括一般公民道德、师德规范与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在内的以夯实教师师德发展基础为目标的全体学生必修课程。在本课程中,首先应对顶岗生进行一般社会道德和师德知识的渗透,为其教师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讲解师德规范与原则,使“准教师”们明晰其将来职业的特殊要求,提升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性认知,从而从根源上预防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最后,须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纳入课程内容中,使顶岗生知法、懂法,预防其师德失范甚至触犯法律。一方面,法律与道德历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而教育法律法规就是强制执行的教育伦理规范。另一方面,预防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违反《教师法》等相关法律的道德失范行为,如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偷看学生信件等。师德案例型课程主要是听优秀教师讲述师德相关案例、看情境再现视频。听:聘请优秀教师从爱心、责任、奉献等多个角度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使顶岗生在岗前对教师生活初具认识,并能在案例中感受教师伟大、师德之重要,并能在其中汲取经验,为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扬师德做好铺垫。须注意的是,为保证讲座的连续性、完整性与实用性,每个类别的讲座应穿插进行。看:组织顶岗生观看情境再现视频。搜集并组织顶岗生观看能够彰显高尚师德或突出败坏师德的情境再现视频,使其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高尚师德的重要性,以此陶冶其师德情操。师德共享型课程是指已经参加完顶岗实习的学生分享自己师德感受及印象深刻经历的课程。实习后,顶岗生对教师生活感受颇多,朋辈之间相互教育不仅能够使“新手”更易接受,还可以增进朋辈联系,在顶岗实习实践中互相帮助。首先,应打破专业限制,以实习县市为单位,组织该县市区域内的上一期顶岗生为下一期顶岗生进行独具地方特色的师德共享。其次,秉承优中择优原则,在顶岗实习中搜集顶岗生的师德故事,并由顶岗支教指导中心汇编完成《朋辈师德共享,携创美好顶岗》书籍,为后续顶岗实习师德教育工作做好铺垫工作。2.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师德岗前培训顶岗生抵达实习县市后,需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师德岗前培训,一方面有利于顶岗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进一步加强其对师德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加快顶岗生转变角色步伐,使其快速融入师生集体。当地教育局师德培训是承接高师院校培训及铺垫实习学校培训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此培训重点在于渗透当地文化内涵,提升师德情愫。首先应对顶岗生渗透当地文化内涵,使之明晰当地师德建设情况,了解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于教师的潜在要求和师德高尚的认知,以避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无意行为造成的师德“被失范”现象的发生。其次,邀请当地师德高尚优秀教师为顶岗生讲述自己的教育案例,在提升其师德情愫的同时,再次对当地文化内涵进行渗透。当地实习学校培训是整个培训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顶岗生的培养终端。经过高师院校及教育局的系统培训后,顶岗生已对师德初具认识,但由于没有从教体验,无法快速转变角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师德失范情况并非顶岗生主观故意,而是因为其易以学生的角度来处理问题。因此,此培训重点应在于转变顶岗生角色,在使顶岗生融入教师集体的基础上再次提升师德水准。首先,实习学校应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让顶岗生融入其中,一方面对顶岗生师德知识与情愫再强化,另一方面可以让顶岗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本校教师,快速融入教师集体。其次,实习学校应将家访作为顶岗生师德培训的重要部分,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其以教师身份接触家长、了解学生,以利于其快速转变教师角色。通过师德课程与岗前培训,使顶岗生明晰师德基本知识与教师神圣职责,以达到“明德”的状态。

(二)享德:搭建师德网络平台

道德教育最佳途径是“萦绕”,即道德教育时刻环绕于学习者身边,而顶岗实习恰恰为其创设了最适合的场景。为顶岗生搭建师德网络平台(见图2),令其随时分享和享受师德的成果,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师情愫、预防师德失范、激发教师共鸣,还可使高师院校及时了解顶岗生师德动向以便对其及时、有效地干预。1.QQ群建立师德专用QQ群,以区域为单位,将河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实习县市特聘名师以及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纳入其中,一方面便于顶岗生在遇到“麻烦事”时随时交流提问,从本源上遏止师德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和感化教师职业情愫不足的顶岗生,引领其思想。另外,利用QQ群进行定期讨论交流。负责人将近期QQ群上关注度较高、争议最大或者出现频率较多的师德问题归纳整理,确定特色主题进行讨论,如“当私事与教学冲突时”、“该不该体罚学生”、“该不该放弃学困生”等。邀请一线优秀教师一起交流,使大家充分交换意见,一线优秀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顶岗生在交流讨论中真正获益。2.博客建立师德博客,并安排专人负责,一方面,负责人收集顶岗生的师德感悟和事例并在归类、整理后发给优秀教师进行评析。而后将感悟和事例的评析一并发表到师德博客上,并依据博文的点击率和评论情况遴选优秀博文予以奖励。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并发表最新的能够反映师德品质的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的“好师好事”,使顶岗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伟大与魅力,以此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激发思想共鸣。3.微信建立“师德精悍心得公众账号”,定期推送精悍短文。由专人负责将QQ群中谈论的问题及博客中发表的“好师好事”分门别类,再由优秀教师及河北师范大学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升华,定期发布可以优化顶岗生教师职业情愫的精悍短文。从而使顶岗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预防师德师范现象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其教育教学质量。4.APP在当前“顶岗实习支教指导软件”平台基础上,开发师德评价功能,使实习学校学生、指导教师以及一切能与顶岗生接触到的相关人员都可随时对顶岗生的师德进行匿名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评价内容只有驻县管理教师以及顶岗支教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有权限查看),实现顶岗生师德评价的动态反馈。不仅有利于顶岗生随时查看评价结果及建议,以便其及时修正行为,更有利于顶岗支教指导中心收集相关数据,不断优化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并使其更具科学性、将数据纳入评价体系以突显公平性。建立如此之多的网络平台看似冗赘,但其可使顶岗生快速分享自己的师德问题及感想,并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及时对号入座,以达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之目的,还可使院校随时了解顶岗生师德状态,构建更加适时适度的师德培养方略和师德评价体系。

(三)浸德:创新师德陶染手段

实习中,部分顶岗生往往忙于教学工作而忽视师德知识的积累和职业情愫的培养,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并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有助于师德的陶冶与浸染。1.多元师德活动打破专业局限,以区县或支队为单位开展可以陶染顶岗生师德的丰富多彩的实习活动。首先,定期举办以当下时事热点如“带病上课好不好”、“家长送礼之我见”等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奖惩制度,最后择优在顶岗实习简报上刊登。一方面能够使顶岗生能在评论当下热点事件时反观自己的师德行为现状,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师德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铭记师德规范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其次,举办以“树教师形象,扬师德风采”、“立师德,铸师魂”等为主题,以情景模拟、小品话剧等为主要形式的现场竞演活动,顶岗生或组团,或以个人形式参加活动,邀请优秀教师担当评委并依据教育实情进行精彩点评。一方面可以使顶岗生的师德在活动中得到浸染,使其更加重视师德自我培养,另一方面则可使顶岗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联络感情。2.多维师德引领在实习中还需对顶岗生进行多维师德引领,预防师德失范。首先,与顶岗生接触最多的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应积极关注其动态,若发现师德失范隐患或行为,应及时进行良性引领。其次,驻县管理教师应随时查看“顶岗实习支教指导软件”的反馈结果,关注其他网络平台中出现的各种师德问题,积极向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了解实习生动态,并进行适时适度师德干预。再次,邀请当地特聘名师在为顶岗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正确职业理想,培养师教师情愫。最后,河北师范大学巡回指导教师在抵达实习地前,向驻县教师了解顶岗生实际情况,并对个别表现欠佳者进行重点师德教育。通过岗中师德陶染,强化顶岗生的师德意识,提升其教师职业情愫,真正使师德浸入顶岗生的内心。

(四)评德:健全评价体系

现行顶岗实习评价中,对顶岗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价较为细致,但对师德评价较为粗放,专业性不强且人为干扰因素较多,致使师德评价无法充分发挥其督促和发展作用。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顶岗生师德评价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引导顶岗生的师德行为,优化实习效果。1.评价方式多样化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以彰显师德评价的公平性。现行顶岗生师德评价,基本只有驻县管理教师一级进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工作中,部分驻县教师往往由于无法对顶岗生进行细致、深入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评价时就会有失客观、公正,因此,需要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弱化个人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顶岗生是顶岗实习中师德修养的主体,因此,在师德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其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性,使顶岗生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以有效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且与顶岗生接触较多,他们参与顶岗生师德评价可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再次,岗友①和实习学校教师是除学生以外与其接触最多的人群,发挥同行互评功能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最后,驻县管理教师也对顶岗生师德进行公平公正评价并承担组织、协调和总结各种评价的职责。通过对以上评价结果赋予不同权重来实现顶岗生师德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系统性,有助于顶岗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并将师德评价意义最大化。2.评价标准科学化基于系统性、独立性、可度量性、可比较性及可操作性原则,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并在研读大量师德评价体系构建权威文献和参照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顶岗生师德评价分为4个一级指标: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后组建专家团队②,利用专家咨询法(Delphi)[3](P74-75)建立二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到《顶岗生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最后,再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主体的权重为顶岗生自身:0.272;岗友:0.105;实习学校教师:0.157;实习学校学生:0.204;驻县教师:0.262。建立科学、系统的师德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顶岗生师德意识,但是,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效应的活动,评价对象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会因被测量而发生变化,所以,评价时应注重全面考察,在注重结果的基础上观察其动机和结果,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全面。三、结语依据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构建以明德、享德、浸德、评德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方略,旨在提升顶岗生师德水平,优化顶岗实习效果。诚然,顶岗生师德教育方略的构建是一个由诸多因素互相叠加,彼此影响的复杂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完善。我们期寄,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与改良,能够探索出更加契合顶岗实习实情且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顶岗生师德水平的教育方略。

注释:

①岗友:同组的顶岗生。

②专家团队组成人员包括:特聘名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驻县管理教师。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赵景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8-55.

[2]王贤国.浅谈师范生的前职业道德教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4):33-34.

[3]徐维祥.信息系统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4]邓雪,李家铭,曾浩健.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7):93-100.

作者:王勇鑫 张鹏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顶岗支教指导中心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顶岗实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108133.html

    相关专题:礼花弹 铀矿地质期刊


    上一篇:数学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下一篇:脱硫废液提盐中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