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技能上做到一专
技能知识是教师的教学根本,但教师还要做到在某一技能专业有专长,并能独挡一面。
2学术上做到两勿
学术知识是要求很严谨的。教师做学术研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1)勿抄袭学术知识,要求学术的独创性。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坚决拒绝抄袭,带头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2)勿践踏他人的学术成果。高职教育中存在教师舞弊的行为,比如职称评定和学术成果滥用等问题。
3课堂上做到三注
(1)注意个人仪表和语速。教师语速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1]。语速过慢,浪费时间的同时也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厌倦情绪。语速过快,大脑来不及处理收到的信息,会造成信息的脱落或积压,导致信息的传送与接收活动发生障碍[6]。(2)注意黑板或PPT版述的条理性和准确性;不管是黑板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都要求条理清晰准确,同时带动学生的积极性。(3)注意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应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为目标,考试成绩为辅助检查手段,关注企业及公司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5]。
4教学中做到四倾
上课要有激情,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复杂问题用简单的语言和方法解释给学生听,要课间多互动、多和学生交流。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四倾:(1)倾注个人感情。教师应当把个人的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2)倾尽个人所学。教师把知识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3)倾注合适语言以表达所需传授的知识。教师应该多考虑如何采用合适语言来传授相关知识。(4)倾行-采取任何有益于教学的行动,全力以赴。
5素质上做到五修
(1)职业道德能力修养,也是老师言传身教的能力。(2)行业能力修养。(3)课程设计能力修养,课程设计强调动手能力,对于课程体验、内容及模式要把握好。(4)教学组织能力修养,综合项目教学。(5)交流合作能力修养。要具备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老师与领导,老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及学习。
6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六人
(1)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人。(2)成为同事青睐的人。(3)成为领导信任的人。(4)成为学术有成就的人,积极进取。(5)成为支撑家庭的人。教师作为教育的载体,自身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6)成为快乐的人,满怀热情,对生活充满快乐和憧憬,对教学也是很有帮忙。
7结论
高职教育目标是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技能素质,保障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完成社会的工作任务,不能忽视这一主线。因此,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执行者和职教的载体,肩负着为学生谋生计谋发展的使命。请国家和社会多关注教师的发展,多提供一些相关的机会供他们去交流去学习去更好的育人。教师自身也需要不与当代大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获取来源于当今社会的各方面知识、常识,他们所学专业理论的大致了解,有助于与学生的交流和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作者:宋秀萍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体育教学方法、成绩评定不合理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教材过于强调传统体系,没有新的突破,教学形式单一,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是局限在最基础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还是沿用传统教育的课程模式,这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无法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欢乐,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中,评价大多采用单一的方法,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且过于突出绝对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严重影响了体育成绩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也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存在着不公平性;忽视了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忽视了相对评价,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二、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的不合理
近几年,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体育场地与设施经费投入太少,在数量上明显不足,结构上也不合理;另外,由于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使得发展用地等出现紧张,没有相应空闲的土地建设体育场馆,导致体育场馆数量不能适应招生人数的增长;第三,由于各层次高职院校发展的不平衡,各校目标定位、发展规模大小、及具体情况(地域、气候、传统、经济状况等)因素各异,体育设施结构发展不平衡;第四,由于受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场所主要是为本校的师生提供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缺少休闲类的设施建设,这样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规范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第一是健全体育工作机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挖掘和有效发挥学校体育多种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体育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齐全合理,要求做到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教学有制度,落实有措施,事后有总结,全面有效地保障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是明确体育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体育教育任务是学生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熟练掌握至少两项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拼搏精神。第三是贯彻实施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课余训练、两课两操、体育协会和管理以及体育奖励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单位领导要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项体育专业理论学习和培训,调动体育教师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参与科研的热情和提高自信心。第四是确保体育活动经费。体育活动属于社会公益活动,各层次高职院校要增加对体育活动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要依法将体育活动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校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首先各校财务要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比赛、群众体育活动和学生人均体育活动经费,且要逐年增长逐步增加;其次各校财务要增拨每年公共体育设施的维修费用,并对参加当地全运会、各类年度比赛所必需的备战、参赛经费和奖金予以保障。第三各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第四在购置体育器材时要求体育教学部门与各校纪检办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要做到公开透明、专款专用,保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五是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体育场馆与设施是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配置要适应城市化进程,要与学校规模、在校学生数(含研究生)成正比,项目要齐全,数目要到位,室外场地要提高科技、绿色环保技术含量,尤其是室内场地设施建设都要符合座席与面积的规定,更要趋于多功能综合性,突出“一馆(房)多用”的指导思想。同时必须采用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和发展体育场馆与设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职院校体育事业发展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利用体育资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要求配备足够的专职体育老师,体育教师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有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功,在保证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的同时,各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老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确保每个教学班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另外,各校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具有体育特长的老师、班主任等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各校内外的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安排教学,巧妙开发经济资源。
3、高度注重学生的特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课来进行的,要遵循教育学规律,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有关原理,还有遵循认识规律,遵循体育规律(如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生理和心理指标变化、学生感知、思维和实践结合、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等)以及遵循其他学科所揭示的有关规律等。那么从体育教学改革者的视角审视和分析当前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态度、情感,学生的自觉、自主,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另外,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体质基础和个性特点,体育课程的改革要面向学生的“事实素质”,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4、科学评定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重视体育课程功能的开发,构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以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过程为切入点,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为主线,科学评定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贯彻高校“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是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与发展。为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实行监测评价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等方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综合评价机制,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切实改进体育工作,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把握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这样才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体育教育改革要始终秉持高职院校的宗旨,要有先进的教育改革理念和改革的目标,根据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主体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附于体育教学硬件资源,不能凭空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方式、学练方式,重构课程设置都必须融入硬件资源的内容。在管理上要挣脱已有的束缚,大胆改革、提高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全面发展的现代需求。
作者:叶旭红 单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科学发展,选准路子,解决“左右摇摆”的问题
在2013年4月23日举行的高职院校“后示范”发展研讨会上,关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的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盛健说:“十余年来,教育部以文件或领导讲话几易说法,莫衷一是。目标不明晰,路径则必然零乱,创新没了边界。”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梳理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几次变化:从1999年开始,到去年国家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一共把我们高职高专的定位进行了四次变化———1999年的时候是全国高职高专工作会议,然后2004年是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高技能人才,2006年是高端技能人才,去年又回归到技术技能人才。到底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问题答案的屡次变更,使高职教育者在办校过程中,屡屡不知所措,也导致了一些学校发展思路的混乱[5]。关于高职院校发展模式问题,2013年11月1日鲁昕副部长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成果推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高等教育,在这个层次上未来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学美国社区学院模式;第二种模式:学欧盟的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第三种模式就是中国当前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鲁部长这种思考和部署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也非常鼓舞人心。美国的社区教育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追求目标,但现阶段在我国广泛推广仍不具备条件,中国职教不能搞“大跃进”,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只可探索,不可强推。作为曾经考察学习过美国社区学院的中国高职实践者,深刻感受到:现阶段推行美国模式超越了中国经济基础;超越了中国的人文环境;超越了中国的社会现实;超越了中国高职的现状。无足够的财力保障、无崇技的思想土壤、无职业资格准入门槛、无开放的学籍制度,诸多配套措施的滞后必然会导致美国社区学院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关于学欧盟的应用科技大学模式,这是可以作为试点推行的,可以将处于一个区域内的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合并转型升级,通过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理念来带动传统本科的转型,真正构建职教专科、本科乃至硕士的“立交桥”。但是在开展相关的调研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让高职院校参与或主导。作为基层职教工作者,希望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目前,中国内地与沿海发达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国家层面切不可强力广泛推行国外的某一种模式,否则会导致中国职教新一轮的摇摆不定,甚至混乱。
2.转型升级,翻身解放,解决“低人一等”的问题
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首先我们高职教育自身要转型升级,教育结构要升级、办学体制机制要升级、人才培养层次要升级、人才培养模式要升级、人才培养质量要升级以及课程模式、教材、教法、教师的水平要全面升级。这是系统的提升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亟需解决两大关键性问题。一是解决职教招生“低人一等”的问题。目前,中国职教处在中国教育结构的最底层,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和不公正待遇,虽然在结构上对高职进行了定位,但社会上还是从层次上认识高职,生源不足、就业受限、师资薄弱、投入不够等几座大山压着高职。职教要转型升级首先要“翻身得解放”,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办本科职教,这是职教的“牛鼻子”。在不改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改变工学结合的教学形态、不改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的前提下,高职升格“何尝不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线职教工作者深刻的感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质的生源难以使职教升级。高职既然是一个结构类型,就应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同质同价”,职教学生要有同普通本科生一样的录取条件和就业空间、甚至要求更高,所谓的“注册入学”不仅会让高职教育失去其“高等性”,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更会让高职教育变的更糟糕。高职只有与本科院校同分、同层次录取,这样才能更快消除职教在老百姓心目中“低人一等”的印象,促进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高职,更多优秀的人才将来投身产业大军,真正助推产业腾飞。教育部应大力支持办学优秀的高职院校开设本科职教或与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合并共建应用科技大学,助推传统本科教育的转型,共同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按照职业教育的理念培养社会急需的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这才是中国高职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二是解决职教投入“另眼相待”的问题。职教是“烧钱”的事业,办学成本并不比本科教育低,甚至还更高。现实情况却是本科院校的拨款远远多于高职院校,并且各省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教育部力推各省建立高职生均拨款机制,但是实情却是绝大多数省级财政只负责省属高职的生均拨款,对于市管高职(这类高职占绝大多数)要求市级财政负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很难兑现对高职的拨款,好的政策也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政策更难惠及市管高职,导致高职院校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育部应从政策上推动各省实现高职院校经费的省级统筹、省级拨款,并多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更多的照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
3.改革创新,开放办学,解决“质量不高”的问题
有为才有位,高职教育要有所作为,自身要苦练内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教育的质量仍有待提高是个不争的事实,突出表现在不能很好适应产业和企业的需求。从大的方面讲,一是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关;二是与高职教师能力素质有关。由于相关体制机制的原因,产业界与教育界、学校与企业“不相来往”或“不愿往来”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部门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融合,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力度,切实调动企业参加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现实状况是学校专业设置由教育主管部门审定,造成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不上,学院是否具备开设某一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当地的行业协会最具发言权,应当让产业的人参与审核,这样才能防止不顾客观条件“一窝蜂式”的建某一专业的现象出现。在专业设置上不能由上级教育部门一家说了算、要听取行业协会意见,让产业界、企业界的人士有一定的话语权。另外,职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不能由教育界专家说了算,而应该由产业界人士参与并作评语。高职学院办的是否成功要由市场来评判。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政府要出台政策吸引产业界的精英到学校任教,促进企业与学院双向的人才流动与交流。地方不能按照公务员招录条件去招录考核高职教师,人社部门要放权给学校,教育部门要通过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优秀产业人才投身职业教育。目前,职教自身走向市场的积极性较高,政府也愿意甩掉“包袱”,但现行的体制造成了高职与政府“不伦不类”的关系,说不管却又给这样那样的限制,说管很多问题又解决不了。只有落实高职院校“去行政化”,不把高职院校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来对待和管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给高职简政放权,真正把职教推向市场,才能使高职校长们安心办学、有权办学、严格治学。伴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通过改革创新,影响和阻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必定会得到逐步解决和清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一定会乘风破浪、前景光明。
作者:顾善远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