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教结合利于提升农科学生应用能力
科研促进教学,产学带动教学,教学促动科研。研教结合双向互动是培养和提升农科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研教结合有助于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学科专业前沿最新知识,有助于在课堂中引进企业一线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有助于在教学实施中引发任课教师对教学的深层次思考,进而启发和导引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农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架构的改革和优化,整体实现以“应用能力”为重要观测点的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农学学生研教结合型应用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2.1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
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仔细研究发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支持和渗透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确保学生“理实合一、学以致用”。因此,高校应在注重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促教学,教学反馈研究,最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2007年开始,为切实提升农学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优化课程结构,重组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教学,改变目前实验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实验教学零散、重复的现状,建立系统优化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由不同层次实验课程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2.1.1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优化实践教学,独立设置了课程实习周,其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占总学时的35%~40%;编写了作物系统化工程生产实验指导书,从作物栽培—育种—生产—经营管理等不同层面指导学生实践。2.1.2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学生成绩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为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报告评价、学期末教师组织的口试(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动手实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结果考核为课程完成后的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60%,突出理论考核,根据知识段的分量和重要程度,教师讨论决定权重。
2.2建设研教结合型的教师队伍研教结合是高等院校
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致力于建设研究和教学双优型的教师队伍,高度重视学院教师的培养,努力打造内部相处融洽、学术氛围浓厚、个人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能型”改造,实行科研与教学项目驱动,促使教师从单纯教学或科研型向教学与科研双肩挑的角色转变。鼓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从事实验实践教学,定期组织教师对实验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注入新鲜血液,努力打造一支教学和科研双优型教师队伍。
2.3推动教学内容的研教结合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紧盯学科前沿,安徽科技学院鼓励教师利用科研积累、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授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与自身的科研背景相结合,突出重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在科研上,专业课教师必须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因此,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不同层次的各项课题,要求尽可能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以便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以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风气,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努力将科研问题转化为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开启“窗口”,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通过这些措施,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研教结合,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4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研教结合培养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材教法等方面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切实提高农学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在设立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实施了“三步递进法”的教学模式。为让学生广泛了解科研环节,2.4.1以教师为中心,“遍地撒网”式的引导。为学生开设了《创新试验设计》等课程。《创新试验设计》是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开设的一门创业创新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对作物的了解,在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试验或实验设计、开展、数据搜集与总结等方面的工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研,实现“遍地撒网”式的引导。2.4.2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搜捕”式的培养。根据学生个人目标,配备科研业务较强的老师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兴趣小组、立项大学生创新课题等项目,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将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与转化,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科研的认识,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2.4.3以校、企为保障,能力培养为主线,广泛搭建培养平台。学院与企业开展多渠道合作,如建立企业冠名班等,让学生深入生产基层,利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与企业共享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工作中总结知识、传播知识。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运行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程昕昕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