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集中加工生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国家在工程建设中为了节约用地和环保,设计中大量的推行以桥代路,每个标段的混凝土量都很大。混凝土是工程质量的源头,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对加工工艺有着特殊要求,改变以往混凝土搅拌站分散性、各自为政的管理,采用专业化集中管理是强化工程的成本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现场管控能力;推动项目的建设管理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
1.1人员管理的专业化
拌合站专业化生产能相对固定一批成熟的管理、生产团队,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和专业化,产品质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专业化生产能保持一批相对固定、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管理设备,使设备的管、用、养、修、算等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保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专业化生产人员经过培训、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能细化分工职责,转场后快速进入状态,能以最少的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1.2管理效益的专业化
专业化拌合站执行独立核算,材料供应采用量价分离的甲供料形式,可以堵塞现场大堆料的管理漏洞;以固定价格内部商混形成的甲供材料,能对项目、专业化混凝土公司、分包队伍形成有效的核算和控制,形成闭环管理,起到平抑市场,稳定分包单价的作用。在公司范围内市场化运作,能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使资产不断优化;能确保产品质量和使施工现场得到良好的服务;提高企业效益,创造企业品牌效应,推动窗口化管理,也是总公司精细化管理的集中管理的要求之一。
2混凝土拌合站的建设管理
混凝土拌合站建设具有临时性和建设费用高的特点,拌合站布局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拌合站的工效和现场生产。所以建设方案要进行技术和经济的比较分析,选用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满足施工需要的方案。
2.1选址
拌合站要尽量选在无塌方,无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高频电源及其他污染的地方。搅拌站宜处于地势较高、水源丰富、排水畅通的区域,同时最好避开高尘地段,减少对场内原材料的二次污染,尽量靠近主体工程量大的地方,并考虑公路和便道运输的便利。混凝土从搅拌站卸出至浇筑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h,合理运距应在10km左右,并远离居民区和生活区,采用封闭式管理。
2.2场地规划
拌合站规划应结合现场条件,施工特点,业主的标准化要求。根据搅拌站类型、存储骨料种类数量、占地面积等因地制宜,力求紧凑,满足装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要求。布局方式有一字形,二字形,T形等,根据设备及生产量的要求,场地一般选10亩~20亩的面积。
2.2.1区域设置
场地划分为作业区,材料计量区,存料区,车辆停放、检修区,生活办公区。合理设置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沉淀池)系统,供电系统,运输道路系统。各区域的设置应符合安全文明工地建设的要求,合理利用设备区域布置水池、排水沟、集水坑,拌合站的电线路和管路规划设计与主机距离尽量要短。整个场地布置设1.5%的排水坡。场地四周要有水沟,围墙高1.8m;生活、办公区围墙高2.2m,尽量实现工厂化封闭式管理。工地实验室宜设在搅拌站内或尽量靠近搅拌站以便检测、取样、生产监控方便;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季节性施工的要求,北方冬季的保温措施,南方夏季的降温措施。变压器、锅炉房、油罐等的设置安全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并远离办公区和生活区。
2.2.2通道规划
站内通道包括进出场通道、进料通道、上料通道、出料通道及其他通道,通道的布设要满足材料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净空、载重及会车的要求。场地重载区域和进出场道路用C20硬化20cm厚,其余部分10cm即可,穿越通道的水电路的预埋管路要做好,水沟规划好,避免二次开挖。
2.2.3料仓规划
材料存储区料仓的容积要根据生产量的要求来设计,同时考虑季节备料和料源的情况及运输的条件。一般设计料仓隔墙厚50cm~60cm,隔墙高2.2m~3m,考虑上料速度和装载机工作效率,进深按25m设计,地面设置1.5%的坡度。每种料设在用仓和待检仓,料仓容积按如下经验公式估算:Q=G×A(1+i)×N/γ(其中,Q为料仓容积;G为施组安排生产高峰期的日产量,m3;A为施工配合比每立方米材料用量,kg;i为操作损耗,各类碎石取1%,砂取3%;N为材料检验时间,按天计;γ为骨料松散容积,kg/m3;碎石取经验值,砂取经验值1700kg/m3),各料仓设材料标识牌和原材料的样品。按照环保的要求可设置半封闭和全封闭的材料大棚,大棚高度可根据运输车辆的卸料高度设计7m~8.5m高,料仓前合理布置水沟。为满足进料和上料的要求,减少交叉干扰,料仓和配料机的通道间距要保证20m左右。
2.3基础建设
拌合站基础的设计应考虑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应坐落在稳定、坚实、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地基上,对软基要考虑处理措施。搅拌站基础按支撑设备的不同分为配料机基础、皮带机基础、搅拌机基础、控制室基础和粉仓基础等;根据地质情况和荷载的不同,可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桩基础等形式,大罐基础尽量做成整体式,为减轻基础自重可做成多阶式,搅拌站基础应进行地基、基础、结构的计算和设计,设计成果应包含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等。搅拌站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地基变形要求;搅拌站基础的各种沉降应小于搅拌站基础的容许沉降值,不同基础沉降差不宜超过4mm;与搅拌设备支撑的连接部位应进行局部承压计算。搅拌站基础的设置应满足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当设备制造商无明确要求时,基础允许偏差不宜低于表1的规定。搅拌站基础应满足运料、上料、出料等作业要求,并应按照设备安装要求预埋钢构件。
2.4拌合站设备的选型
混凝土搅拌站选型应按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的供应强度确定,以小时生产能力或月生产能力表示。每个搅拌站宜配置2套搅拌设备,以保证孔桩、梁等混凝土连续供应。混凝土搅拌站包含搅拌机、供料系统、储料系统、配料与计量系统、气路与液压系统、控制与信息系统、内置及外部信息监控系统等,其设施和设备应成套配置,满足生产需求。混凝土搅拌站配置的搅拌主机如采用两台并联方式,搅拌机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m,搅拌机与封闭外包装墙的净距不宜小于0.8m,以保证巡视、检修人员工作。液料存储装置应包括外加剂箱和地面水池,外加剂箱每台配置2个,容量大于1t,应满足连续生产需求,地面水池容量不小于1个工作台班生产及清洗设备的用水量要求。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料储存应采用储料罐形式螺旋上料,粉料仓的有效储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生产要求用量,储料罐的数量宜为4个~6个。为防止入料飞溅,出料斗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料口间距宜为5cm~10cm,并用软胶皮过渡。基础建设完后到设备安装技术间隔期不低于7d,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70%。设备的安装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使用。安装人员要持证上岗,安装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为保证粉料大罐的稳定性应把大罐上下连成整体,大罐要安装缆风绳和避雷设施。设备安装完毕后要对设备进行整机调试并按要求加装信息监控设备,完善各种标示标牌。
2.5拌合站的验收
业主对拌合站的验收越来越严格,验收程序分为初验、复验、整改验收。拌合站的规划和建设方案要经过总监、业主的审批,包括:拌合站的场地规划,设备能力,实验室建设及设备能力,环保,消防设施。站长、技术室主任、实验室主任、信息管理员的学历,职称,资质证件,部门及人员的配置,特殊工种,学习培训内容、记录及影像资料,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生产流程,各项标定检验记录证书,各类安全标识、五牌一图、上墙的职责,冬施、夏施措施,各类安全预案等。
3拌合站的生产管理
混凝土的生产具有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特点,过程管理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3.1机械管理
拌合站,罐车,装载机等都是大型设备,设备的性能,完好率,利用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现场的施工生产。要完善各项机械管理制度,针对各型设备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强化日常保养维护工作,针对不同机型制定合理的月度评比检查办法,并按制度奖罚,严格按十字作业法促进设备的清洁、定期保养工作,同时要做好机械的单机核算工作。
3.2物资管理
由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砂子,碎石等组成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成本的最大要素,占混凝土成本的81%。一是优化配合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价合格材料。二是加强物资管理,减少损耗和管理漏洞。所有材料的进场、出场都要经过地磅计量,要做到计量精确。拌合站都要自备砝码,各计量称每周校准,做到计量精确。每日做好零点校定记录,每周按工作量程自校,每月要按额定量程标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于砂子,碎石的折算系数要合理,对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含杂质量要严格控制。各班组应签订材料节、超奖罚协议,并严格执行。
3.3人员管理
人的能动性最强,是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根据拌合站专业化管理的特点,结合项目情况,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1)要整章建制,完善内部管控体系,制定符合实际工作的岗位职责,健全各项管理、检查、评比、激励制度。
2)要加强员工培训,拌合站涉及的工种多,必须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加强员工培训学习。培训学习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关键岗位如站长、技术主管必须取得国家统一考试认可的资质证;对于电工、场内机动车操作员、拌合站操作员,必须参加社会培训,取得相应上岗证书,罐车司机要有相应的驾照和上岗证;对于新学员采用师带徒的办法,签订师徒协议并按协议考核、奖罚。除培养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应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安全意识、团队意识、为企业目标奋斗的精神。
3)要推行班组承包。拌合站的人员配置要合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要明确,任务分工合理。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班组集体承包制,各承包组合采取合理的计件承包措施提高工效。
3.4生产管理
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保障现场的生产需要,除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外,还应做好各部门分工和各项工作接口。项目工程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测算当月各类混凝土生产量(混凝土标号、计划使用时间、工程地点及名称、使用部位、施工工艺等),在每月25日前将混凝土月需求计划报送拌合站。工程部每日以书面形式报送次日混凝土使用计划给实验室和拌合站调度。实验室根据轻重缓急及设备能力给拌合站下达相关工号的施工配合比和开盘通知。站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混凝土生产并通知各施工队。大方量混凝土使用计划提前3d电话报送拌合站,项目机物部及时配合拌合站备料和调集设备。工地实验室负责材料的检测、混凝土的检测及实验块的制作,对混凝土加工质量进行过程监控,负责指导信息化工作。
3.5资料管理
拌合站各项资料是项目成本核算,质量控制,工程验收最基础的资料,特别实施铁总对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所以要加强每日资料整理,材料、生产、信息处理台账的建立,以便做到随时有据可查。总之,项目管理具有不可复制性,拌合站的管理一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作者:魏志刚 单位: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