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发挥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药物化学是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的重要基础课,该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解决人类一系列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危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药物化学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其次,进一步让学生从药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民族医药对少数民族的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在药物合成以及药物结构知识的讲解中,加深学生对化学合成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天然药物与民族医药的关注,强调民族药由于具有高效低副作用、价格低廉和对疾病的针对性较强等特点,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民族精神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药物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药学与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有专业的实验内容,还应该贯彻民族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的药物化学实验,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创新与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的一种训练。在药物化实验中,每个实验都要两个人乃至多人的共同协作,并通过多步反应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细致,并尽最大努力才不至于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个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默契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主体。通过药物化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成功的喜悦与实验失败的阻丧,亲自体验实验过程的艰辛,这对于很少受过艰苦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培养热爱劳动、尊重他人、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的机会。
3在社会实践中贯穿民族精神的培养途径
民族精神是少数民族人们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民族精神,需要多维拓展民族精神培养的途径。首先,实践教学基地是民族精神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它是民族地区一种特定的空间和场所,可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参与社会实践,并通过相关的服务社会增强大学生学有所用的感性认识,借此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其次,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多个社会实践选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到民族地区的工厂和农村参与实践,体味民族精神的真谛,同时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后,要强调实践效果的检验。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领略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深刻体会蕴含在社会生活中的民族精神,要求学生完成社会实践以后,以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的形式总结社会实践的成果,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潜能。
4利用民族地区医药文化资源拓展民族精神的培养途径
民族地区医药文化历史悠久,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调查与整理民族医药理论和经验[2],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至今仍有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天然药物知识和经验未被进行系统的研究,少数民族对天然药材有许多特色的用法,如药鱼、药衣、药佩等,这些都是寻找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民族地区大量的药物资源及其独特的使用方法亟待发掘和整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少数民族许多节日中都用到天然药材,我国已有多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博物馆与药物标本馆,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少数民族药市与节庆活动,参观民族博物馆与药物标本馆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民族医药文化这一特殊场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投身民族医药研究的激情,激活学生内心深处已有的关于民族精神的价值理念,并在情感认知与选择的过程中让这些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固化为特有的民族精神。
5时刻不忘增强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忧患意识
在民族医药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医药之间发展不平衡,民族医药中藏、蒙、维、傣等民族已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来发展较快[3],而苗、瑶、土家、侗等民族医药发展相对较为迟缓,这些民族有关的医药理论与经验还比较零散,口头传承的医药文化发掘收集还不够深入,导致民族民间医药知识流失较为严重,民族药物资源也破坏比较严重,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做得还很不够。在药物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正确认识各民族的优势和不足,在比较中分清真伪、区分优劣,增强大学生的忧患责任意识[4],为今后自觉参与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工作中打下基础。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是今后民族地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发展。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是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教学中必须贯彻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以民族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承为主线,培养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蒋向辉 单位:凯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