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智能建筑也获得了飞速的发挥空间,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弱电系统,在避免雷击等方面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本篇文章就是对当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且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以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运用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应用;发展
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应用探析
1、楼宇操作系统。实际上我国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起步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来说是晚的,以至于我们在楼层建筑体系、建筑架构、管理与控制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是我国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技术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一个就是建筑中的楼宇操作系统,包括了能源管理、运行维护控制和建筑周期等方面,这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具质量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员量,真正地实现优化的管理。另外由于智能化的运行模式能够开展认证管理,因此在建筑运行体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是起始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借助这种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通信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等,并且还能够将语音、信息和视像等方面进行融合,所以其线路是相当复杂的。而综合布线系统便可以将智能建筑和外部的网络系统或者是终端进行连接,这也是智能建筑弱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火灾警报系统。火灾警报系统是运用很广泛的一种弱点技术,主要是将灭火的设备和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并且形成可控性的安全网络,功能丰富,有自动化灭火、相关档案管理、自动化劲爆等。火灾警报系统的电源控制有两个,一个是220伏特的,另一个事24伏特蓄电池组,在警报系统控制器和探测器之间只有两条总线,并且这两条总线是并联的关系,既可以发送火灾的警报信号,又能将这些信号输出,从而进行记忆存储和电源故障的检查,真正地提高了智能建筑的安全管理质量。
4、无线局域网。这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当前主要是借助无线局域网络来完成建筑内部的电子商务工作,而且在建筑中的任何位置都能够获得无线的讯息,完成远程服务。
5、有线电视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有线传输网络,并且将所接收到的各种电视信号进行适当地调整,借助混合器来混合信号,输送到干线上。也可以把频道电视信号转变到其它的信号,按照该频道的情况来处理。不过若干线的传输距离过长,就可能会出现信号衰减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增加导频信号发生器,完成自动增益和自动斜率的控制。
6、传感器与控制技术。在智能更加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建筑中,对建筑的实际控制难度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建筑有传感器与控制技术,通过该技术来分析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另外智能建筑消防警报系统也包括了自动化广播、自动化报警和对讲等方面。实质上感应器与控制系统能够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起到引导作用。
7、防雷系统。智能建筑比较常用的防雷系统主要是避雷针,另外还有通过内接地网来进行防雷。内接地网的装置是将闪电的电流引入地面,这种针对直击雷来说,均压是相当关键的,这样才能对闪电电流的通道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来讲,除了直击雷电之外,最严重的是二次效应,所谓二次效应是指电磁感应雷与静电感应雷结合所产生的电磁脉冲,这进而会形成一定的电磁场,使得建筑金属形成感应的电流,这必须引起重视。
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简析
首先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未来更多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建筑自身的通讯、控制、安全等各项功能,使得集成管理体系更加高效;其次未来的智能建筑通讯方式中更加关注数字化和宽带化等发展趋势,将高速化、网络化的通信技术应用其中;第三是智能建筑系统已经逐渐向三网融合的方式发展,其构建的信息平台将会相互连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地共享。智能建筑在弱电系统中越来越趋向于完全自动化,最终实现数据信息、语音音频、图像视频集为一体的弱点技术综合体。另外未来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也趋于开放式的网络控制方式,在安全管理方面区域人性化。结束语:总之,智能建筑在采取弱电系统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紧密型,这对于整个智能建筑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在安装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时,务必要对安装的质量和水平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实现有关专业的相互协作,从而使智能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性能。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应用进程,促进高层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安装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冯立业.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8.
[2]韩玮.某城市综合体弱电智能化工程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梁阿亮.高层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2:241.
[4]孙鹏.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3:248.
[5]郭明利.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防雷设计与应用[J].低压电器,2009,16:11-14+26.
作者:邵晓辉 单位: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