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铁路工地拌和站作为铁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整个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无法保证混凝土拌和的质量,铁路隧道、桥梁等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安全也就无从谈起⑴。随着铁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铁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和安全性能越来越得到重视,无线传输技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处理等信息化技术与铁路工程建设有机融合是势在必行。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依据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规定,铁科院电子所针对工地拌和站现场实际遇到的生产控制和质量监督等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发,并组织搭建铁路工地拌和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国铁路工地拌和站生产数据实时上传至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统一管理、生产情况实时把控、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对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分析处理,实现安全预警、统计查询和图表输出等功能,在确保原始生产数据的严肃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为铁路总公司和各级参建单位提供可视化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为铁路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基础。
2系统架构与功能
2.1系统架构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包括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两个部分。前端数据采集完成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环境下完成采集数据的实时上传,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工作流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完成对拌和站生产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和处理,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可与铁路工程建设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完成上传数据的分类、查询、管理、统计、报警提醒和图表展示,实现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功能,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有效实用、安全可靠。
2.2系统组成
2.2.1前端数据采集模块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前端数据釆集模块实现拌和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根据拌和站现场情况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完成数据上传,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挖掘,提取关键数据,将实时拌和的盘信息等原材料用量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拌和站生产图表完成数据输出,同时在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上进行图形化展示。前端数据采集终端软件现可支持多种拌和站设备厂家的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拌和站生产控制主机上,无需启动,自动完成数据匹配、釆集和上传功能,并与既有的拌和站生产系统不产生软件冲突。
2.2.2数据上传模块
根据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大多数拌和站地处偏远,连接有线网络成本过高,因此多釆用无线GPRS网络完成数据的实时上传,为此,我们采用无线透传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无线透传设备DTU�研发出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终端软件,通过无线透传技术完成数据传输。由生产数据釆集模块釆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加密方法,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和严肃性。同时,现场检测数据也将上传至铁路总公司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平台
2.2.3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后端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数据的整合、挖掘,从而完成拌和时间和原材料用量的动态监测、生产情况和超标情况的查询统计、拌和站产能分析[3]、原材料误差分析、数据图表展示和安全预警等基本功能。该模块为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起到将拌和站生产数据充分利用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化的输出结果的重要任务。通过将数据与拌和站生产管理业务需求相结合,还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成本核算、人员管理、拌和车辆管理等扩展功能,全方位的铁路工地拌和站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
2.3系统功能
铁路工程对混凝土质量要求严格,其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基础。因此,对拌和站生产过程的监测尤为重要,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重要手段。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满足业务需求,系统利用无线传输和数据釆集、分析处理等信息化手段,为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2.3.1数据采集
系统前端数据采集模块利用安装在拌和机管理主机上的釆集终端软件,对不同厂家拌和机数据库进行读取,实现对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采集终端软件可实现拌和机厂家、数据源、釆集时间间隔、目标主机和拌和站所在线路(包括:线路、标段、工区、站名和拌和机编号)的选择。该终端软件支持开机自动启动、自动保存和断点续传等功能,可兼容30多家拌和机生产厂家的拌和机数据库,软件运行与拌和机生产环节无冲突,应用效果良好。
2.3.2数据上传
前端数据釆集终端软件获得的数据通过无线透传模块DTU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DTU模块内置无线上网卡,通过无线网络对釆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并实现数据的断网续传,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密钥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严肃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2.3.3动态监测
实现对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的监测,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拌和时间和材料用量的走势,当监测麵纖规定阈值时启动短信报警功能,独碰雜差信息,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
2.3.4统计查询分析
统计分析包括产能分析、拌和时间查询、拌和材料查询、材料误差分析功能,分别通过产能分析图、拌和时间走势图、材料用量走势图、材料误差走势图与相关记录结合展示。
2.3.5权限管理
支持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不同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和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6数据图表展示
依照国家、行业等标准规范,对动态监测的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材料误差分析等进行图表的输出展示,包括柱状图、饼状图和数据曲线图等形式。
2.3.7原材料进场管理
系统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扩展功能,对混凝土拌和所需原材料如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的产地、生产厂家、重量、规格、级别、进场时间、质量情况、抽检复试情况等进行管理,从混凝土生产源头严抓质量,保证安全。
2.3.8成本核算
系统通过对铁路工地拌和站生产环节的过程控制,结合原材料的进场和使用情况,实现拌和站成本核算功能,作为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扩展功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4]。成本核算包括拌和站生产过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动力能源材料)的统计和明细;生产设备、生产用车、设备配件、低值易耗品和设备外修的统计和明细,结合拌和站生产业务相关标准,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成本的核算功能。
2.3.9安全预譬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还具有安全预警功能,釆用分级报警模式,针对原材料用量的超标,将线路名称、标段名称、拌和站名称、盘信息和预警日期等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人员[5]。采集到的拌和站生产数据经过系统的分析统计,对于拌和时间、原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原材料用料误差等内容,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分析,对于超标值特别大的异常数据,还将进行远程专家会审,通过专家鉴定得出结论,釆取进一步的现场控制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处理。
2.4系统创新点
(1)釆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和工作流开发技术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基于SOA服务模式,采用插件组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符合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整体框架要求,能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采用监控组态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动态图形开发技术,实时和历史数据的记录和趋势图形化展现技术,高性能的I/O设备驱动接口开发技术。各功能模块子系统可灵活组合,满足不同铁路工程建设的各种应用需求。
(2)实现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针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质量监控功能以外,还开发针对施工单位拌和站混凝土生产的管理功能,包括原材料进场管理、生产调度管理、成本核算、施工日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搅拌车的车辆管理等功能,实现拌和站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3)实现拌和站数据管理手段多样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质量监控数据采集釆用拌和机数据库读取和原材料仪表传感器釆集等信息釆集方式’方式灵活、真实可靠[6]。
(4)建立拌和站数据信息处理和交互统一平台
建立拌和站统一信息处理与交互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统一管理、生产情况实时把控、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并可完成拌和站及试验室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平台兼容性和可靠性强,可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
3质量监控系统应用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由铁科院电子所于2010年研发,分为前端监测数据釆集终端模块和后端拌和站生产数据分析处理与预警模块。系统釆用无线透传、数据加密、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拌和站生产数据的自动釆集和实时上传;釆集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与处理;海量数据的统计查询、报表展示、安全预警等功能,同时可接入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应用得到用户大量反馈信息,经过多次改版升级。本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片区大量投入使用。其中,前端用于釆集拌和站生产数据的终端软件采用无线透传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兼容主流品牌的30多种拌和机,并不与拌和机生产过程冲突。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套应用于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的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处理,实现统计查询、产能分析、成本核算、原材料管理、报告展示和安全预警等功能,同时与铁路工程信息化平台实现互联。该系统的推出为拌和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提供先进手段,有效保证生产数据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从生产源头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该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片区的盘营客专、呼准鄂铁路、石济客专和九景衢铁路等线路完成工程应用大量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作者:安然 王辉 麟韩 巍巍 陈长春 刘北胜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