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

一、水利院校《思法》课现状分析

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照本宣科的情况已逐步减少,但是,由于教学经验缺乏、教学任务较重、课时有限等诸多原因,大多数教师只能疲于完成大纲要求的基本任务,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有效的整理教学内容,梳理出合理的教学逻辑,更难以将学校的内涵发展建设,特色定位等内容系统化、体系化地融入课程教学与实践中,从而有《思法》课无特色、无实用价值的说法,出现了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教学内容却趋同,学生无兴趣、不重视等情况。鉴于此,《思法》课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彰显水利高职院校水生态文明特色便是时代发展对《思法》课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二、水生态文明融入《思法》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思法》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等五个原则。目标取向是:全面建立“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等五个目标。主要工作内容是: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8个方面[3]。尤其基本原则、目标取向和主要工作内容可以表明:1.指导思想的统一,《思法》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共同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2.发展原则的统一,有共同的发展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目标取向的统一,有共同的目标取向———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4.工作内容的统一,有共同的工作内容———提高保障和支持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此系列共同点体现了《思法》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内在统一性。

(二)水生态文明融入《思法》课是水利院校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水生态文明教育体现的是水利院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当代水利院校的大学生,由于接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水生态文明的认识上表现出了积极向上,并将逐渐走向成熟的共性,但他们同时又接受着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水生态文明理念无论是在心理认同还是在行为外化上都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因而,在《思法》课中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是培育承担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建设者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是水利院校特色办学的内在要求。

(三)《思法》课为水生态文明的融入提供了宽阔平台。《思法》课是高校的必修课,是一门集政治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为水生态文明的融入提供了宽阔平台。如果在本课程中“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等多章节里融入水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对行业法律法规的理解。如对都江堰,坎儿井、京杭大运河、三峡大坝、红旗渠等宏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介绍,可以让大学生产生对水利事业的由衷敬仰之情,而一代代水利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智慧将深深地影响他们,将成为他们为水利事业上下而求索的不竭动力。

三、水生态文明融入《思法》课的途径探索

(一)吸纳水生态文化进教材,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经典励志故事,其中关于大江大河治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而积淀了厚重的水生态文明史。在那段悠长的治水历史中,从先贤大禹,到李冰父子,从隋炀帝到曹瑾等古代治水者的长袍大裾,永远飘扬着他们的坚韧和不屈。近代和当代的治水伟业,细数几代伟人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参与新中国治水的文臣武将,他们指点江山的雄图大略,永远是镌刻治水史的重笔所在。如能把这些水生态文明史融入《思法》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等三个章节的教学中,便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个人理想与水利前辈的追求、民族的命运和今天之“中国梦”的碰撞交流,从而激活他们内心深处对水利事业的原动力,使其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治水大业的光辉历程,感悟前辈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从而增强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

(二)补充水利水电法律法规章节,增强大学生水生态相关法律意识。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思法》课是一门法律基础入门课,承载着向大学生提供法律法规教育的任务。如果教师仅仅是对教材涉及的法律知识泛泛而讲,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收到大纲所要求达到的效果。除了讲解基本法以外,教师必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重点讲解其专业相关的法律。如对于水利专业的学生,应补充水利水电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水法》、《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土地管理法》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关注,帮助其学会使用法言法语,培养其科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升大学生与行业的契合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法》课改中,必须改变以往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1、把社会实践融入“大学生择业和创业”章节中。首先,教学中,老师拿出最近一两年水利专业学长们择业或者创业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行分析成败缘由,可从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去分析,从而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其次,可以采纳项目教学法,教师给一个虚拟的就业场景,让学生们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板、面试人员、应试者等不同的角色,去完成就业的整个流程,包括自荐书的设计、自荐书内容的充实、面试现场问答等环节。通过虚拟的模拟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真实的就业市场,如去工地的施工现场,通过对现场考察调研和完成既定求职任务,使其明确水利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完成以上环节后,教师便能顺势引导学生制定出具有个性的职业生涯规划。2、持续跟进实践教学和适时获取就业单位反馈信息。《思法》课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基本完成了理论课的教学,要想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勤勉的专业求知精神,可采取持续跟进实践教学和适时获取就业单位反馈信息的举措。在接下来的两年半的学校学习期间,教师不能因为课程已经结束而结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因为没有教学课时,所以,有必要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调整,可以把《思法》课的两学分留一分放在学生最后一学期进行考核,通过学生的三年实践报告进行考核。另外,当学生毕业后,教师可以建立与就业单位的网络交流平台,就业单位适时地对单位职工表现进行网络评价并反馈回其就读学校。这样便于学校掌握学生就业后的情况,及时调整针对后来大学生的教学思路,从而提升大学生与社会的契合度。

作者:刘相菊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83365.html

    相关专题:交通管理论文 论文投稿流程


    上一篇:赛珍珠创作之中国文化传播
    下一篇:大跨越钢管塔结构设计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