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教学安排是对整节课而言,本文只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即教材处理谈点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材处理
我们备课、上课,都要对教和学的内容进行编排处理,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像导演,细心琢磨,使演员进入角色,创造性地发挥其表演才能。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对教和学的内容的编排,就是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材处理的目的和做法
教材处理常基于以下四个目的:启发性、适应性、巩固性、激发性,围绕目的,确定处理方法。
1.1启发性目的
教科书,适宜的叙述方式当然是直述式。而教师,不但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架设发现和获取知识的阶梯,这就是处理教材的启发性目的。围绕这一目的,通常是把一些直述式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如垂径定理的推论,教科书是直述的,而我们可以从分析垂径定理入手,其题设和结论共涉及五条,其中两条作题设,三条是结论,能不能用五条中的任意两条作题设,都可推出其余三条结论呢?学生就忙着一个个地写出命题,并逐个去论证。这就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并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感觉到是自己发现了这些推论,涌起一股成功的自豪感。
1.2适应性目的
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学生排“忧”解“难”,而备课中的备教材、备学生,就是把学生学习中的“难”预料在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编排得切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适应性目的。围绕这一目的,通常是把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几个小问题,设置台阶,减小坡度,分散难点。如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练习设计:已知△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又没给出分析,学生会感到困难。可先提出如下思考与练习: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什么?本题,由AB=AC,可得出什么结论,由BC=BD=AD呢?②∠C与∠A有什么关系?△ABC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有了这种关系,能否确定各角的度数?如何求出?这样就把题目分解成了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小题,然后让学生通盘考虑整个题目,思路清晰,有了解题的路子。另外,形象的比喻、通俗的例子、直观的教具,也是为实现适应性目的所常用的处理方法。
1.3巩固性目的
每一个知识点,不能只让学生孤立地进行学习,重要的是使学生弄清知识点的因由来源、概念的实质及与其它知识点的关联性,该知识点在所学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学生透彻掌握,并逐渐获得发展。这就是教材处理的巩固性目的。围绕这一目的,通常在得出概念或性质后,提出一些有关的思考题,以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作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如“梯形”一节,引出概念后,提出:其两底能否相等?为什么?(学生答:不能,若相等,就说明上底和下底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平行;②相等,这就不是梯形了。)这就巩固了梯形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都有一组对边平等,前者另一组对边不平等,后者另一组对边也平等,是后者就不再是前者。另外,设计辨误练习、变式练习、题组练习,也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所常用的方法。
1.4激发性目的
学生的思维靠老师去点拨,探究的热情靠老师去触发。将教材处理得使学生爱学,学得主动,注意力集中,随着教师的引导去积极思维,这就是教材处理的激发性目的。围绕这一目的,通常是在讲授新课或重点内容之前,应用一些生动、有趣、通俗、形象、新颖的材料和问题,使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发生兴趣。如讲勾股定理,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当你向正东走30米,再折向正南走40米,这时你与出发点相距多少米?(画出示意图)这类问题我们暂时还不会解,需要掌握直角三角形有关的性质,而这一性质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发现了,这比西方早一千多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这样,从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古代数学方面的卓越成果,使学生身处自豪感之中,迫切希望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教材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材处理除要依据大纲,把握教材,做到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材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学习,上面提到的垂径定理的推论的教学就是一例。又如讲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可让学生画出△ABC中的∠A的平分线(射线)交BC于D,将线段AD描一下,或将三角形外的部分擦掉,提出线段AD就是△ABC的角平分线,请同学们给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下个定义。这样,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学得活,理解得深。
2.2要顺其自然
教材处理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要依据教材的逻辑体系,顺其自然地作出处理。如讲平方差公式,先复习旧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组能用这一公式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再引导看题目的结果,学生就感到惊奇,加以点拨,他们自己就会得出这个公式。这样既巩固了旧知,又使学生自然地发现了公式。
2.3要注意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
教科书是教育专家长期经验的结晶,内容和习题的配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都要注意挖掘应用。如初学几何时让学生做一个长方体盒子,它至少有如下几种作用:①激发兴趣;②训练学生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③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④进一步了解相关概念;⑤为后面学习提供人手一份的实物模型。布置学生做一做湖南职称,受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益匪浅。总之,教材处理是教师对教科书的“学习———再创作”的过程,只要遵循现代教学原则,多一份辛勤,学生就会减轻一份负担,增加一份收获。
作者:王新 单位: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