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与CAD;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随着“中国制造2025”、双创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决策的推出,职业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和结构的发展,需要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培养学生对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能力。该课程学习的好坏对后续专业课学习乃至今后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专业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不感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显然目前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被动听和做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状,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的突破口,是适应目前实际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破原来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科体系,针对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学习情境”,以直观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涵盖相应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亲身感受生产实践,学习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实施中,以学习任务为引领,通过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讲练结合,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学习,由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怎样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三)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考核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考核,应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内容的建立
(一)工作岗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围绕新疆及奎屯“金三角”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毕业生就业岗位跟踪、调查及专业、行业调研,确定了普通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机械产品装配工、机械加工工艺员、产品售后等五个岗位,及其机械制造企业,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装配、工艺规程编制及产品售后服务等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通过课题组对企业调研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指导,了解机械类各岗位的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要求,分析并筛选出“识读零件图”和“识读装配图”两项典型工作任务。
(三)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围绕培养学生具有识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和初步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对机制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注重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内容的衔接,分解出工作过程隐含的知识,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选择了五类典型图形绘制与识读任务为载体,设计了平面图形的识读与绘制、几何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零件图的识读与测绘、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绘制、装配图识读与测绘等五个学习情境,对应学习情景设计了相应的19个学习任务,见表1。通过该课程学科体系下的知识解构和重组,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从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出发,由简单到复杂,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课程学习,更易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后的课程将投影理论下的图形绘制、相关国家标准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符合新时代对制图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
三《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教学以“任务驱动”开展,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图形绘制与识读学习情境中,学生以4-5人组成学习小组,按“资讯、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四个环节进行,在具有职业氛围的环境中完成任务。教师教的过程是操作示范,精讲理论知识,由教转变为导;学生学习重点是技能训练,由学转变为做,通过生产中的典型零部件为任务载体,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即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下面以“轴承座的尺寸标注”为例说明具体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见表2.四《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为了配合检验课程的实施成果及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需采用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以往考试成绩判定是否合格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见表3。这样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为标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职业指导工作范畴理应关注学生发展自我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因此,应将职业指导工作内容进行扩充,将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素质养成、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内容纳入到工作体系中。其一,要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入职业指导体系中。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是首要的。因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到专业教学实践和学生日程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具体到职业指导工作,应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岗位素养,使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性。其二,要将学习能力指导融入到职业指导体系中。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核心能力。国家明确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明确提出“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和不足对未来择业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应针对上述问题,增加学生学习能力指导模块,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中。创业教育已被联合国提升到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任务,充分认识其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规律,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系统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
四构建工作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动态规律,做到分阶段、有步骤、不中断。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工作体系的构建,可以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一是由职业指导理论知识讲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知识教育构成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子系统;二是由第二课堂活动、岗位实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构成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子系统;三是由就业咨询与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就业测评和职业能力测评构成的咨询测评子系统;四是由学校党政统筹协调、政策落实、队伍建设、经费落实、工作督查等方面构成的保障子系统。上述四个子系统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指导综合体系,职业指导工作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为学生升学或找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么简单,而是着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子超,开芳.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8):75-77.
[2]陆洪.浅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局限性及其突破[J].教育经济类核心期刊目录与职业,2014,(21):89-91.
[3]陈德明.试论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教育与职业,2005,(06):8-10.
作者:宋春霞 单位: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