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改革指向

摘要:随着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为必然。文章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程、特征及未来的改革指向。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在改革过程中呈现平缓升值、汇率自由浮动水平提高和汇率弹性增大的趋势特征。因此,后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更加朝着弹性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改革指向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仅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其本身就是一项持久而又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加深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助于我们前瞻性的研究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的改革指向,依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呈现的诸多特征,进而前瞻性的预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则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对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改善国际收支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

(一)经济转型时期

1.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79.8—1984)。我国于1978年确立了新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为了发展对外贸易,我国采取“奖出限入”的政策。为了使人民币汇率能进一步符合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需求,并能促进企业经济核算,国务院于1979年8月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试行双重汇率制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汇率,这是内部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价;另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汇价,按官方公布的汇价办法,仍然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的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2.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双重汇率制(1985—1993)。1980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合法地位。为了鼓励出口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我国开始逐步大幅调整官方汇率。1985年1月1日至10月1日由2.80元人民币/美元逐步调整到3.20元人民币/美元,下调12.5%。1986年7月5日调至3.70元人民币/美元,下调21.6%。1990年11月17日调至5.22元人民币/美元,下调9.6%。1993年底又调至5.70元人民币/美元,下调9.6%。1985年至1993年期间,我国名义上采用的是单一汇率。但1988年3月起,各地开始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增加留成比例,扩大外汇调剂量。调剂外汇的交易量在我国外汇资源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实际上又形成了人民币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局面。

(二)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2005.6)。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并于1994年1月1日起再次进行了汇率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一是实现汇率并轨(即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再结合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人民币基准汇率。二是实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三是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国际收支进行宏观调控,并让市场主动发挥基础性作用。四是停止对外汇券的发行,对于前面已经发行的外汇券则可以继续使用。五是形成统一的外汇市场,成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指定银行间结算服务和相互调节外汇余额,并形成人民币汇率。2.参考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7—2015.8)。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从此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一是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而是转为参考一篮子的货币,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了汇率制度的弹性。二是下一个工作日交易的中间价格改为央行每个工作日闭市后所公布的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65调整到8.110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四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浮动区间较之前有所增大,交易价波动幅度为中间价的上下0.3%。3.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报价机制(2015.8—)。为了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央行决定,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从以上改革可以看出,汇改之前的中间价主要是政府指定的,而新的中间价则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可以预测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为: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大,市场供求这一因素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显著。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时期的汇率变动特征

(一)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趋势

1.人民币兑美元的年均价呈小幅下降,人民币呈温和升值之势。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呈现了在双向波动中小幅渐进式增长。图1为1999—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走势图。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左右浮动。在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2006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首次突破8:1的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元人民币。2008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首次突破7:1的关口,达1美元兑6.9920元人民币,人民币再度升值。此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6”时代,并在“6”时代小幅波动,2016年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上升,人民币温和贬值。2.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分析。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经过本国与所选国家之间的成本指标或相对价格水平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不仅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因素,同时还考虑了一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货币变动,因此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则说明该国的相对货币价值在上升,即本币升值;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下降,则说明本币贬值。如图2所示,1994—2015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但波幅较小。尤其是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走势明显更为陡峭,说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较汇改之前更快。

(二)市场决定程度显著提升,汇率弹性增大

汇率弹性,是指汇率以市场的供需力量来形成的自我调节力量,这种调节是自动的,它是独立于政府干预的。如果汇率体现的是市场供需,则说明汇率是有弹性的;反之,如果央行对汇率市场干预过多,市场供需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则说明汇率是缺乏弹性的。因此,汇率的弹性可以间接的从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来反应。外汇市场压力(EMP)是指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的超额需求,测度了当央行不直接干预外汇的前提下,为了消除这种超额需求,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汇率所需要的变动程度。汇率的弹性可以从外汇市场压力指标(EMP)来反映。EMP越大,则表示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越低,即汇率弹性越大;EMP越小,则说明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较大,汇率弹性较小。采用曹海军和朱连明(2012)的方法,用外汇市场压力(EMP)来代替汇率弹性,则汇率弹性即为:图3是结合1999—2015年的相关数据,由公式(1)计算所得的EMP值所绘制。如图3所示,在2005年之前,EMP值几乎为零,央行干预力度较大,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2005年汇改之后,EMP值明显增大,说明央行的干预程度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善,汇率市场化程度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了较大的增幅,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弹性可进一步提高。

(三)伴随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相对应的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情况,如图4所示。从1997年起,我国就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都为正的状态,即国际收支双顺差。尤其是在2007—2008年期间出现国际收支的急剧增长。2009年以后,国际收支虽有所减少,但仍处于双顺差的状态,这种长期持续的双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图5是根据1999—201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所绘制。在1999—2015年期间,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从2000年起更是急剧增长。由2000年的1655.74亿美元增长为2014年的38430.18亿美元,增加额为36774.44亿美元,而大量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存在着升值的压力,但这一趋势在2015年后有所缓和,表现为人民币贬值和外汇储备下降。同时,外汇储备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资本流动以及对外贸易的综合情况。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结果,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说明了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力度的加大。综上分析,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历次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逐渐呈升值趋势,但总体上自由浮动显著提高,而且汇率弹性也越来越大。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始终伴随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态势(尽管近年来有所缓和),以及外汇储备激增的态势。但是从2015年起,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开始下降,2016年末降至3.01亿美元,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存贬值压力,2017年1月达到1美元兑6.8918人民币(平均数)

三、后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指向

(一)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在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制度改革中,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提出了:汇率制度改革应遵从:“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主动性,就是要从我国自身的改革和实际发展的需要出发,来进一步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时机等。可空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要在宏观上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避免出现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和经济的大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汇改原则,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也是我国汇改的重要指导思想。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践证明,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符合我国国情,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就业、加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鉴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复杂性和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等原因,汇率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必须始终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二)坚持弹性化改革方向,适当扩大浮动区间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一是可以更好地捕捉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使价格接近合理均衡的水平;二是可以给其他领域的改革松绑,更好地服务于汇率市场的改革。如果汇率波动浮动区间过窄,就会使得央行被迫频繁干预,或者变更中心汇率,失去市场的配置作用。因此,坚持弹性化改革方向,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是我国汇改的必然选择。

(三)坚持以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为主线

1.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外汇市场。(1)丰富外汇交易的品种,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得到充分的体现。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外放与发展,市场上的投融资者对避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也应该相应地推出一些新的交易品种,来满足投融资者的需求。如可以进一步推出外汇期货及期权等新的衍生产品交易。(2)增加交易主体,放松即期、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准入。目前,银监、证监等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管较为严格,使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取得相应的资格。为了进一步增加交易的主体,可以适当放松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准入,这样将有助于避免对市场价格水平的操纵,防止了汇率水平的大幅波动。2.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会增加交易成本,使外汇市场产生扭曲,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外汇市场的发展。放松外汇管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放宽企业持有外汇的限额,直到取消强制性结算汇制为止;二是支持有实力、守信用以及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QDII的规模,帮助投资者通过合规的渠道去投资境外资本市场;三是改进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建立相对规范的干预模式,尽可能减少干预成本。3.进一步强化相关的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第一,要提高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使货币市场对汇率发挥主动性作用,对汇率的调控能力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第二,加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交易规则及交易的规模,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机制。第三,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促进资本自由、合理流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方针,逐步取消资本项目汇兑限制。

参考文献:

[1]汪平臻,李强谊,孙景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历程及其前景预测[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2)

[2]逯新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探讨[J].中国金融,2011(5)

[3]安国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2012(3)

[4]朱丰根.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三阶段特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汇率制度的演进[J].甘肃金融,2012(12)

[5]王珊珊,邱嘉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设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6)

[6]钟慧.人民币汇率制度管理学论文改革探析[J].金融经济,2014(3)

[7]张晓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探析与展望[J].财经界,2014(5)

[8]邓业建,周宇.经济转型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2)

作者:刘方 杨庆峰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改革指向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262905.html

    相关专题:黑河学院学报 铁道学院


    上一篇:企业文化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