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推行,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自然环境较为封闭,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少数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仍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成长与进步,基础教育的发展已收获了不小的成就,各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然而,相比较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较慢,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基础教育不仅被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最基础的需求,同时还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其发展与进步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弥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同时找出其发展速度较慢的根本原因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作者将在本文中阐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剖析其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改善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因此我国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基本可以代表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以下分别从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初中辍学率三个指标来说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一)教育经费投入

从2015年省级教育拨款的情况来看,我国东部五省区的支出金额总和达到了11,145,728千人民币,均值为2,229,145.6千元。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一总值则为2,356,606千元,均值为471,321.2千元,两个地区的支出相差约有4.86倍。假设将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拨款金额最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东部五省区金额最高的上海作对比,二者之间相差达到19.46倍。

(二)平均受教育时间

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目前用于考量我国国家或某个地区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准则,同时顾及多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利用加权平均数法就可计算出各地六岁及其以上年龄的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从1949年开始,特别是1978年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迅猛。然而就现在我国各地的发展现状而言,年龄在六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较短。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平均受教育时间都少于6年,而与小学水平接近的受教育程度和国家普及教育的需求比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三)初中辍学率

初中辍学率也是衡量基础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初中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程度为视角,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初中辍学率达到了1.66%,东部地区为1.31%,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区为1.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明显的极端现象,在我国新疆地区,其初中辍学率只是0.7%,这一数值还未达到国家及西部地区的基本水准但却超过了东部地区。但对于青海、甘肃、宁夏这三个地区来说,其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辍学率更低。这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时期义务教育仍然呈现出失衡状态。总之,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基础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均衡,发展缓慢的情况。

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基础教育发展较慢,且发展失衡,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原因

就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而言,我国各地区政府部门虽然大力支持和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为此开展了大量诸如“义教工程”、“支教工程”等活动,不断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提供帮助。虽然这些政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1)政府作为教育事业的投资主体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其地位较为模糊,对于整个地区的总体投入力度不足,对于西北地区广大的少数民族而言,这些投入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例如,某些专项投入需要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投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并未按要求实现。(2)投资效益过低,中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且人口分布广,而在教育投资过程中却并未考虑到这点,导致投资过于分散效益无法达到最初的预想。另外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投资目的不明确。(3)评价指标不完善。相关部门对那些受益地区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忽略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地争取项目,会导致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管被扰乱,进一步致使资源被消耗。以上现象的存在,其关键是由于相关政策缺少了一定的连续性和整合性,不同的政策之间缺乏了一定的配合,有些甚至出现了相互冲突,使得政策之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我们需要客观、科学地认识并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总而言之,不同地区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策的影响。因此若要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异,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然环境原因

很多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较为偏远的山区,其居住地形大多以高原、山地、沟壑为主,在地理位置上可以说存在很大的不便性。从气候上来看,这些地区通常都是处于纬度较高的高寒地区,终年阴寒潮湿。这种复杂的地形以及恶劣的气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正是因为受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在该地区的办学通常投入要比其他地区更大,这也造成了教学资金的不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无法摆脱教育水平落后的局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当地的资历较老的教师选择走出去,而新教师又因为环境的恶劣而不愿去这些地区,使得该地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自身水平也无法达到要求。更加严重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居住区域的封闭性对于当地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长期处于封闭的山区使得当地人们一直保持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在经济建设上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小农经济意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对于他们而言,是否接受教育无关重要,只要能够解决日常的温饱就可以。长期信息的闭塞使得该地区人们很难接触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无法从思想上改变其认识,无法看到因教育所带来的好处。

(三)区域经济原因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通过对西部地区五大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经济调查可以发现,五省区贫困人口较其他省区都多,其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0.68%,19.92%,15.25%,22.11%。很多地区每年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在财政上每年都需要中央政府补贴大量的资金。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可以说几乎没有经济能力再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人口素质低下,而人口素质又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无法获得科学的技术使得生产力持续落后,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贫困地区越来越贫困。

(四)区域文化原因

第一,对于文化的认识不足。由于受到历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地方的人们,无论是在其生活模式、生产模式以及价值观念方面都比较落后和保守,对于外界新的事物甚至出现抵触现象。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这些地区文化观念落后的原因。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发展而言一方面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的事物。第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事业建设方面长期存在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教育投入占总投入比例偏低,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仅普遍低于东部地区,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着明显的差距。第三,相关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是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的根本,人才的缺失势必会导致经济建设搞不上去,教育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目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严重影响着西北少数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流失,使得该区域在人才方面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文化产业也随之出现发展滞后。第四,文化多样性。西北少数民族虽然人口数量占我国人口总数比例较小,但是因为受到地理位置及居住环境影响,使得大多数少数民族在人口分布上普遍存在人口分布范围广,且较为分散等特点。而正是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使得不同的民族之间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因此,在文化建设时需要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与分类,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分类将会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民族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的观点是,想要让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各级相关部门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之所以出现失衡现象,其原因十分多元化,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去长期的积累而导致问题出现;还有部分原因则是政策和法规方面的不足。二者相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为轻易。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预先计划好各区域的教育发展;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分享;还可以建立教师岗位轮换与支教政策,例如教育部门设定经济发达地区特别城市中小学的教师,一定要去欠发达地区完成支教后才可获得职位提升;完善教师特殊工资补贴政策,给予部分长时间在欠发达地区任教的教师以经济支持。

(二)增加财政支持,以基础教育落后地区为主要对象

从前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知道,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东部地区比较发展速度相对滞缓,且其本身也存在失衡现象。笔者认为,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应突出向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我国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要落到实处,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所谓“均衡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均衡发展所指的是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将教育水平较为低下的学校和地区帮扶起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大力促进教育资源的进步,以此达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严格进行教育监督与评价,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要让中小学建设更加专业化,革新相关政策,将教育资源均衡化分配,这是保障基础教育特别义务教育能够达到均衡发展的有效方式。此外,还应该将监管中心放在中小学建设的专业化工作上,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勒令政府部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分配,保证所有中小学校的建设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具备相对均衡的教师资源及经济支持,进一步促进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监督与评价工作则应该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优”的核心价值观,纠正学校之间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在评定教育强镇、强区、强市等称号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预先制定教育计划,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

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还应该预先做好教育计划,让当地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化,让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尽量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不应该以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理由而取缔其“特色教育”。学校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发展是每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家长及学生希望的反馈,更是教育高度均衡发展的表现。所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结合自身条件努力实现特色化办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仍不够均衡,要想均衡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承担起主要职责,认识到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应该有自身的特殊规律,通过进行制度创新,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基础教育发展,增加财政支持,尤其注重对基础教育水平偏低的地区和学校的支持,加强教育监督与评价,正确引导基础教育发展,预先制定教育计划,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等措施来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现状与对策: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27.

[2]杨军.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思考———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5,(3):74-82.

[3]夏文云.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刍议[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7-89.

[4]孟凡丽.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回顾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04急诊医学论文,(4):126-132.

[5]田世俊.试析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优惠政策的内容[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4):18-19.

[6]柳延东.南岭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探析———以广西贺州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5):155-158.

作者:徐艳伟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246080.html

    相关专题:电信网技术杂志 浅析微商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水利工程监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