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重知识轻情感、轻个性,呈现人文精神失落的状况。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从树立人文态度、关注人文价值、阐释人文精神的角度提出人文精神回归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回归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仅注重“知识传授”、追求教学程式化、力求答案标准化进行反思,试图打破唯“工具性”的语文课堂,改变名篇佳作被人为肢解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追求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但我们经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追逐“学本”的课堂中,还带有刻意的人为痕迹。我们要反思教学中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寻求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
1.识字教学中的“师问生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工具性”,眼中只有教案、只有知识点,而不见学生,整节课堂充斥着提问,内容有四声、结构、字意、造句、组词,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跑,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童稚的语言、思维的碰撞。2.阅读教学中“见材不见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过程僵化,从作者简介到通读课文、概括大意、逐句逐段分析,每一步尽在掌控之中,教师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以烦琐的讲解、频繁的提问替代学生的阅读思考,学生缺少感悟,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句空话。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囿于封闭的课堂、教材,脱离了实际生活,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学生是听众,其主体性缺失,思维广度、深度发展受限,会刻意揣摩教师提问意图、问题答案,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作文教学“画地为牢”。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而不是围着教师转,成为一个被牵线的木偶,按教师指定的顺序观察,僵硬而缺少活力。教师以成人化的语言评偶像,批评多于表扬,缺少人文关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回归
1.树立人文态度。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回味童趣,让自己童心未泯。(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是教材的“搬运工”,将教材转交给学生,使语言的丰富性成为学习的累赘,理解的多样性被扼杀。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唯书、不唯上,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2)用爱心呵护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宽容之心去面对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引领学生去品味文本中美的语言,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关注人文价值。(1)开展对话教学。教学过程不是师讲生听的过程,而是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新的过程,教学活动中融入了学生的经验、理解、思想,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才会让经验得到分享、思想受到碰撞。如在《二泉映月》教学中,教者指导学生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让学生感受这是一段怎样的话。生:美妙的话。师:美妙的话,就是一首……生:诗。师:在你眼前仿佛变成了什么?生: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这就叫如诗如画。我们用如诗如画的感觉再读一下,品味一下有什么感觉?生:(读)美(妙极了/很好看)。师:说得好。每个人都有感觉,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感觉。美妙,像梦境一样,让人陶醉,这就是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层次的评价要求。要以宽容、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赞赏少指责,多肯定少否定,多理解少挑剔。(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争辩,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出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阐释人文精神。(1)注重儿童的主体经验。教师不能向学生强灌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感,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角去理解课文,并实践内化形成内在品质。如在《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分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玉米……”,从中感受它们的自由。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一句怎么不写成“……就长上天去?”生:长上天是不可能的,这样写出玉米生长的自由。师:这样写变化,显得自由,因为自由,读起来也———生:更美了。师:读了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2)对文本进行整体阐释。教师要避免过度阐述,肢解文本,对文本作适度的阐释,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悟,通过精读挖掘其内涵。(3)以童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成人文化的“阴影”之中。教师要有一颗童心,不能指责儿童的“想入非非”,要容纳儿童的生活经验,将他们粗糙的、零散的生活经验加以改造,形成融入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素材,让儿童热爱语文学习,愿意与老师交流。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审视语文教学,改变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重建人文精神骨科医学论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者:杨爱芹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