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地方文化保护传承作用

一、历史文物:

文化是一定区域人们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明,安康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部分,它既具有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又有着明显的安康地域性特征,因此,百匾堂陈列的这些搜集自安康本土的百匾堂匾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安康地域文化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呈现的某些特征。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文化的精品。它既是珍贵文物,包含着诸如道德、历史、学术、装饰、商贸广告、艺术鉴赏等多重价值,同时又是艺术珍品,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语言艺术之美于一体。匾额的这种多重功能,无疑提高了安康百匾堂藏品的安康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和研究价值。在安康民间收藏家程时银的名为“百匾堂”的馆藏中,藏有清康熙年间至民国间的匾联百余块。叩开“百匾堂”深褐色大门,我们便真切地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从馆内收藏并陈列的贺匾、德行匾、功名匾以及祝颂匾中,我们不仅可以体味其中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内涵,联想到当时送匾、迎匾、挂匾、酬谢等盛大的礼俗活动场面,甚至可以推知匾额所挂的建筑的精气神……而这些匾联中所包蕴的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安康历史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生存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二、民间收藏:

对国家收藏的“拾遗补缺”就收藏者个人而言,民间收藏是一种个人爱好。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藏家们通过对藏品的收集、鉴赏、研究、展示,不仅可以增长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就地方文化的保护而言,一方面,民间收藏的价值在于它是对国家收藏的“拾遗补缺”,是补充与辅助国有文物经营、收藏、鉴赏的有效渠道。作为一项社会性的文化活动,民间收藏所具有的挖掘收藏品的文化价值的功能,有利于保护悠久历史和文明特征,也有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民间收藏与国家收藏的目的一样:收藏历史文化,并进而对它进行保护和利用。收藏既保护了文物,同时又在对文物的鉴赏过程中解释和彰显了它的文化内涵,最终使藏品产生通过收藏进行文物保护,再通过对文物藏品的品鉴揭示其文化历史内涵及其实物资源价值,从而产生经济的和文化的双重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民间收藏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有力地推动了博物馆体系的建设。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的民间收藏组织目前已达到数百家之多,民间藏品博物馆已有五百多家,大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没有民间收藏做补充,更多的文物珍品或将被毁弃于无知者手中或将流失境外。在安康,像程时银的百匾堂这样的民间文物收藏和私人博物馆正以其“小、专、特、奇”的特色,丰富着安康的文物宝库,这也是民间文物收藏对安康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所做的一大贡献。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目前安康地方政府用于文物保护和收藏的资金和全国一样明显不足,因而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将安康的文物全部存入博物馆是无法实现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袤的疆土,古人留下的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大量地散失在民间。因此,以文物藏品的民间化和市场化来丰富收藏品市场,并以民间收藏的形式填补政府收藏的不足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它既可以有效防止文物的外流,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又有助于拓展我们对文物的认识,充分认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只有做到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并重,才能加强我们的收藏实力和社会整体文化实力,真正达到收藏文化历史、留住文化根脉这一目的。

三、地方文化:

保护和传承的民众立场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当定位于怎样的目标和立场。是商业立场、政府立场、学术立场还是民众立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最为理想的境界当然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但是我认为从基础操作的层面上讲,民众立场应当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立场,这首先是由民众在地方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所谓传承,即传播、传扬、传递和承续、承接。地方文化是根植于民间的,对于前人,它是一种创造、一份承载;对于后来者,它则是一种资源、一个基石、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不是简单的保留、维持,不是庸俗的复制、调和,而是地方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化和重塑,离开了文化产生的根基,保护和传承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地方文化标识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符号、形式、特点、气质等的外化,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自觉不自觉地创造、传承下来的文化系统,是生长、衍生、延续于民间的文化。比如,福禄寿文化尽管在在文化典籍《论语》里未曾谈及,但是在老百姓的生活里,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细究起来,“福”、“禄”、“寿”这三者之和实质上就是我们生活所追求的本真,它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基本的生存状态。从百匾堂的匾联中不难看出地方文化的民众色彩,作为文物的匾额实际上是见证中国古代匾联习俗的实物。《后汉书·百官志》载:“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可见在当时,“扁表”已经成为鼓励那些德行高尚、为民示范者的一种褒奖方式,是一种极高的荣耀。如此,便形成了广泛存在于庆贺祝福的场合中的习俗,即将匾额作为褒扬或嘉奖以及民间人情往来手段,并形成了送匾、迎匾、挂匾、酬谢等一系列的综合性习俗仪式。这个习俗传承到明清时达到了高潮。在金榜题名、新屋落成、洞房花烛、长者高寿、家族添丁等值得纪念和庆贺的时刻,匾额这种能够持久并且具有彰显作用的礼物成为人们礼仪往来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赠匾、赐匾、挂匾成为这些喜庆祝活动中的一个隆重仪式。而这个仪式以及匾文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成为我们鉴赏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的地域性包括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以及人的语言风格、生活方式、气质个性禀赋等各个方面的地方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百匾堂的匾额中,是其匾文从内容到书法及工艺美术风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在具有中国匾文化共性的同时,都会打上安康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烙印。百匾堂的藏品对于安康地方文化而言,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批宝贵的文物艺术珍品。我们在品读、鉴赏这些匾额时,不仅可以从多角度获得怡情审美的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它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根脉,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它提示我们:所谓地方文化的传承,就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要传承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因为中华民族的一切美德、思想、精神,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宽厚平和、注重和谐、爱国统一、勤劳勇敢、诚信友爱等都记载在民间文化里;我们要传承的是学术资源,因为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术信息和资料;我们要传承的是知识系统,因为地方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民众的生产的技艺、生活的智慧与经验都蕴含其中;我们要传承的是情感宝库,因为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珍视人情、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情都完好地保存在民间文化之中;我们要传承的是道德资源,因为中华文化的许多道德资源,如忠、孝、节、义,团结、勤劳、真诚、守信之类的道德资源既蕴藏于上层文化之中,更蕴藏于民间文化之中,并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主要存在于民间文化之中。文化的表现具有民族性,而文化传承的正是文化民族性的内在机制。从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文化传承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传递,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纵向的“文化基因”的复制[1]。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域文化是生活在这个区域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集体创造、集体智慧的成果,它不可能脱离人们而独立存在。远离民众立场来考虑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会脱离现实,没有民众的认可和积极参与,任何保护措施终将无法实现,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遗产也只能是空谈。保护和传承文化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协作和努力。一方面,它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法规、采取措施以及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和策略的实施,有赖于广大民众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就某种意义说,民众的积极参与是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关键因素。民间收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功能所以能够实现,关键之一就在于它的收藏形式和渠道暗合了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民众立场。

四、政府导引:

民间收藏的整合与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民间收藏的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的导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深入发展,民间收藏文物由逐步放开到蓬勃发展,直到形成热潮,但也出现了诸如非法经营出土文物,无序经营造成文物市场混乱,甚至诱发盗掘古墓等犯罪行为。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对于“民间收藏文物”专门辟出一章进行阐述,对民间收藏和文物保护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它警醒民间收藏文物一定要以“文物保护法”为指导,依法收藏、依法保护、依法利用,依法流通,从而使民间收藏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民间收藏文化源远流长。“盛世收藏兴”,当今的收藏热潮正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民间收藏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活跃的市场,安康的民间收藏队伍也在发展之中。民间收藏是保护文化遗产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调动民间收藏力量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政府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文物收藏热潮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不够,涉及各级政府及相关的采集和登记管理机关等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二是收藏者缺乏一定的文物知识、法律知识;三是缺乏规范管理,文物收藏与文物市场的有机结合是不够的。四是收藏者自己缺乏建设建设的意识。基于民间文物收藏的这种现状,政府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民间收藏,对民间收藏进行资源整合,并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同时,对民间收藏乃至文物市场的规范也不可忽略。政府当从管理角度对收藏物和收藏家进行分析、鉴定、研究,并对民间收藏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在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的工作中进行总体部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进行资源整合,进而促进地方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当鼓励“藏宝于民”,并以物质的、政策的保障为这一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便利。政府应当加强文物市场管理,对文物经营者依法征税,同时依法打击盗窃、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泽被民族、功在千秋的事业。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大的受众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新的地方宣传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在组织结构、财政投入、宣传力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纵观我市民间收藏业,指导体系不健全、文物收藏市场环境不足、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乏等问题尤其突出,导致民间收藏力量依然停留在“散兵游勇、各自为阵”的状态中,未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民间收藏业的科学管理和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作者:孙鸿 单位:安康学院中文系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文化保护传承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88463.html

    相关专题:宜宾学院学报 一路一带和自贸区建设


    上一篇:问题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数学与物理衔接问题及应对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