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探索

摘要:技术创新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速行业组织变革,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云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云南可以依托有色金属产业,振兴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对云南贵研铂业、昆明钢铁集团及云南铜业等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云南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提出策略

云南省地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储备量大。为贯彻“十二五”提出的“节能环保”战略,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将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色金属新材料打造成云南新兴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基于CAS理论的技术创新则是推动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元素。因此,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要想发展为云南省新的经济支柱,就必须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云南有色金属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云南有色金属产业上市公司已达8家,云南贵研铂业、云南锡业集团、云铜锌业及云南铜业集团等都是有色金属领域中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了解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到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多家企业进行了实地的调研。下面,我们以云南贵研铂业、昆明钢铁集团及云南铜业等企业来分析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贵金属系列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际五大知名贵金属公司之一。现阶段,贵研铂业的产业布局分为三类:产品、资源及贸易。产品和资源涉及到的项目开发包括新材料贵金属的开发及新技术二次资源的回收。其创新流程为:在内部,根据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对贵金属进行延伸开发;在外部,主要是对国外进口的产品进行研发替代。贵研铂业设有一个情报中心,直接搜集市场信息,将有效信息交由科技部门,进行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还与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相关项目。贵研铂业拥有专利约200多项,其中授权专利拥有100项,约有98%的专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贵研铂业面临专利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大多数专利无法转化成经济成果,研发的产品大部分只能满足国内市场,一些高新技术往往依靠国外的企业。相比较之下,昆明钢铁集团现状非常相似。20世纪90年代末,昆钢成立了钢铁研究所,后期响应国家的要求,合并成立了技术中心;2007年,设立了独立开发机构——科技创新部;到2016年,昆钢共设有7个技术中心。昆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可以总结为:三个层次,五个系统。三个层次包括控股公司把控整个昆钢的战略走向,产业板块负责新工艺及新产品的改进,生产单位负责工艺的具体实施。五个系统具体是:管理体系,负责技术创新的规划;研究开发体系,昆钢拥有4个院士流动站及自己的研发平台;咨询体系,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定期举行最新技术创新方面的讲座;激励体系,昆钢对有贡献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众创体系,激励员工人人创新。昆钢集团拥有的专利每年高达500多项,在云南省企业中排名第一,企业核心专利约占10%。昆钢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建立了先进的产品生产线,但是研发力度远远不够,存在第二代的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的状况。同时,昆钢各个钢铁品种都涉及,没有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也没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样,云南铜业集团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云南铜业是集贵金属、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云铜集团在技术创新投入机制上,由集团母公司制定计划及分配经费,由母公司与子公司合作研发新工艺及产品。云铜集团拥有国家专利89件,其中发明专利22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云铜集团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昆明冶金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最近的新材料研发项目中,云铜集团负责矿山开采、云南冶金集团负责初加工、昆钢集团负责新材料的精炼与加工,三家有色金属龙头企业组成了技术上的战略联盟。云铜集团在技术创新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集团内部课题组没有固定的团队,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集团内部技术创新的紧急状况。综上所述,以云南贵研铂业、昆明钢铁集团及云南铜业集团为代表的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但是与国际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存在这些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找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成为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典型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了其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创新封闭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产业化水平低,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型企业虽然设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但研发部门往往与市场脱离,研发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的尖端产业不多,普通产业的市场过于饱和,企业无法在高端领域中找到突破;而小型企业新产品技术研发能力过于薄弱,高新技术只能依靠大型企业甚至国外企业购买专利,这样耗费的时间过长,错过了将生产出的产品投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另外,云南有色金属行业中,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企业间技术创新信息交流较少,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其特点是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倘若整个产业没有合理的产业化结构,技术创新将无法顺利的运行,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

(二)企业内部缺乏科研人员

企业科技人才层次偏低,数量偏少。由于有色金属新材料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优秀科技人员大部分任职于高校和科研所,企业缺乏从事新兴产业科研的大量人才。现阶段,企业内部从事研发的人员一部分是从基层选调的员工,缺乏前沿信息的获取能力,研究技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一部分是企业从外部聘请的专家,对企业的具体状况了解较少,不能及时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这些问题造成了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偏少,技术创新水平偏低。

(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成果转化率不高

由于有色金属新材料属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不高,一些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设立的办公室附属于企业的行政部门,对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较为松懈,专利的管理制度处于初级阶段,容易造成专利技术的外泄。同时,由于新材料的特殊性,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调研,目前企业的许多研发成果都止于取得的研究成果,没有实际的应用,无法达到产业化。另外,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闲置的专利转让和交易程序复杂,既浪费了资源,又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收益。

(四)产学研合作关系不稳固

在调研中,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合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建立的关系并不稳固,有些是因为某个项目需要联合申报国家基金,因而,企业和高校往往只负责自己的部分,相互信息交流较少,这种合租关系缺乏保障性,造成了技术力量的分散与资源的重复及浪费;其次,有色金属新材料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由于缺乏经验,在企业与高校合作后期,存在着利益分配及技术专利归属等分歧,容易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另外,高校及科研所不直接面对市场,研究方向与企业的科研课题缺乏相关性,研究出的产品无法直接投入市场,致使高校及科研所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科研优势。以上问题属于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色金属新材料面临的比较重大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合理地解决,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云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给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我们从技术创新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优化产业研发体系,推动产业技术联盟

技术创新不仅仅属于科技范畴,更多的归属于经济、企业管理范畴,没有经济利益,企业将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应用于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许多科技创新成果长期得不到转化,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转化模式。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以采用矩阵式集成的研发模式,即将技术创新方面的专家分配到研究部门和开发部门领导工作,使两个部门更好的联合起来,共同关注客户的需求和价值链。与此同时,企业应针对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市场进行细分,有效地利用一切有利资源,提高自主研发效率,改善生产工艺,及时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整个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来说,政府应推动产业技术联盟。企业间合作规模过小,无法形成合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难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抗衡,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这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技术创新整合平台。在技术联盟中,企业间不再只是竞争关系,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在技术上相互合作,产业联盟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将云南优势资源最大化整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二)健全激励机制,提倡全员创新理念

领军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能持续的进行,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因此,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人才激励管理体系,例如: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员工重大的创新意见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利润,都应给予相应的职称;完善分配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企业每年应评选突出贡献及科技成果奖,给予获奖者相应的奖金补贴;企业还可以利用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到企业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为企业所用。同时,企业还应营造全员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动员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财务人员等,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出创新的观点,成为出色的创新者,调动每个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使员工人人都成为创新者,成为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员工。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

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应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保障掌握专利的技术人员切实享受技术创新的利益,使其长久地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与交易体系,在开发式创新的环境中,研发所创造的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的专利可以通过由政府监督的正规的转让平台进行交易或赠与,这样既减少了资源和研发成果的浪费,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将资金投入更需要的地方获取更大的收益。研发成果没有实际的应用,就不能称其为技术创新,只能称为科技创新。因此,企业必须提高研发成果转化率。企业可以改革创新体制,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大数据平台,获取有效信息,预测行业发展状况,将研发的项目制定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缩短研发时间,及时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保障研发技术能够长期稳定的为企业带来效益。

(四)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积极完善产学研合作相关条例规范,为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充当引导作用,对已形成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积极发挥监督、协调和推动作用,保障企业与高校合作真实有效地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应主动改善更高效的合作模式: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所共建科研室,有色金属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共建科研所可以保障企业与高校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将在市场搜集到的信息先在内部进行有效整合,将信息转化为实际的项目交由科研室进行研发,确保研发出的产品可直接投入市场。高校及科研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国际最前沿的,这也为企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预测信息。这样,高校及科研所获得了资金及资源支持,企业收获了产品及科研成果,双方达到了共赢,确保产学研长效稳定的进行。

四、结论

通过对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产业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产业持续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技术创新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能提高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形成技术扩散。一个企业倘若长期没有技术的新构思,就不可能有所发展;一个企业没有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因此,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要想长远稳固的发展,就必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我们也将不断地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凯军,技术创新.理论回顾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

[2]吴贵生,谢伟.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科研管理,2005,(6).

[3]邵云飞,唐小我.我国技术创新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蔡文娟,陈莉平.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72-175.

[5]李岱素.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19-22.

[6]李林,肖玉超,王永宁.基于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11-15.

[7]胡争光,南剑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74-77.

[8]杨继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52-153.

[9]曹素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企业联盟能力的构建:个多层面互动的模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37-41.

[10]刑乐斌,王旭,徐洪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风险补偿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63-64.

[11]王玉丽,于成学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机制及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1):31-35.

作者:张明霞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88374.html

    相关专题:网上代写文章 fema失效分析


    上一篇:建筑设计中暖通节能技术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