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教育自清末开始,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与其他学科一样,艺术教育也担负着同样重要的社会职能,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因为,艺术教育体系对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发展、审美趣味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当然,相对来说,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的艺术同样也会受到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当代艺术教育虽然来源于西方学院艺术教育体系,并且有了它独特的发展和前景。但是,它却依然深受着西方学院艺术教育的影响。
艺术教育体系,最初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创办者之一乔治•瓦萨里害怕文艺复兴过去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与之比拟的新时代。所以与他的合伙人一起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艺术学院。瓦萨里企图在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前辈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艺术建立法则。而这些法则将使艺术成为拥有自身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教学方法的一门学科。它秉承着一项基本原则——遵循前辈艺术大师的正路,不走邪路,一切按照艺术的法则办的意思。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了17世纪,法国在意大利学院的影响下,建立了第一所正式的官方美术教育机构成立。它由皇室控制,并且进一步地规范了艺术教育制度。包括学生的日常课程,如练习石膏模型素描;临摹古代大师作品;参加讨论西方文化讲座等等。学院通过传统的技法训练以及对主题、题材和风格范围的控制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价值体系,以维护现存体制,即君主专制政治、教会和受教育的精英阶层的利益。随后,英、俄两国也创办了自己的皇家美术学院,并秉承着意大利传统学院教育的准则,在艺术观念和美学趣味上保持正统和保守的姿态。到19世纪,这一体系已逐渐扩展到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以欧洲学院艺术教育体系为蓝本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学院,并成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要机构。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于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而且,很快在中国发展起来。最早,在北洋师范学堂和两江师范学堂中分别开设了美术科,并且聘请外籍教师教授油画。当时一些留洋画家在回国以后也分别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从1912年到1928年之间,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分别创办了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杭州国立艺专等艺术学校。而到了解放前,全国已有高等艺术院校18所。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高校院系通过不断地调整和重组,到现在已有各类高等艺术院校三十余所。此外,全国各类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也先后成立了不同类型的艺术专业科系。90年代,国内一些著名的大学还先后建立以研究艺术为主并进行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艺术学系,如南京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和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而上海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等学校则在此基础上,先后成立了以二级学院为性质的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自出现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于学院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在艺术教育中,学院始终扮演着一个正统的官方角色。从19世纪开始,学院艺术教育体系却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和争议。原因是在西方,各种新的体系和思想慢慢出现在公众视野,如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画廊体系的建立等等,许多思想创新和风格前卫的艺术家已经不必再依靠学院权威来获取认同。
解放以后,尤其在50年代初,苏联模式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阶层和制度。中国当代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这就导致了整个教育体系格局过于僵化,只强调对口专业教育,而不考虑人才培养上对全面素质的要求。尤其在教育思想上,完全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过于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
现在,中国已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当代艺术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类型。传统的艺术形式已经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与新艺术类型结合而成的产物。比如绘画、雕塑和建筑之间装置艺术,雕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结合出现的大地艺术和都市环境艺术,图像、音响和电脑技术结合出现的多媒体艺术等等。使得各类艺术学院不能只关注过去的艺术和传统,而应该与时俱进,对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以及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向做一个正确的研究与把握。避免再发生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美术学院曾经出现过的状况。
所以,我国当代艺术教育首先就应该改变以前专业科系划分过细的状况。现代艺术学科发展已经慢慢趋于综合化。像电影、电视、表演艺术、时间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灯形式都是综合了视觉、听觉、符号、图像、电、声、光、人物、景物和机器等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艺术制作和艺术传播。这样就要求艺术学院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知识与材料,从而让他们能有效地运用在自己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国外的一些著名艺术院校相对于这点,就做的比较好。比如,在德国和美国的一些学校中,不仅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美学和美术史学等艺术课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于自己未来艺术发展的规划需要来选修一些与艺术无关的课程,从而取得学校规定的学分。而这些课程不仅囊括了社会学、心理学、材料学、经济学,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理科类专业课程。一些学校甚至开设天文学和宗教学等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这就给我国艺术教育改革做了一个参考,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与专业的界限。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不仅得包括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还需要开设其他艺术门类的课程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等其他学科的课程,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和范围,让学生获得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如今,在我国,已把艺术教育定位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这预示着学校专业和非专业艺术教育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趋势。而从整体上了解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把握当代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各级各类艺术教育的性质、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则是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基本前提之一。因为,无论是在西方近五百年的学院艺术教育实践和研究中,还是在我国近百年的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由于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教育目标,艺术教育的定义会随着社会变化和发展也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换言之,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艺术教育定义都不足以用来说明或解释当代艺术教育。所以,在历史的基础上,对当代艺术教育,特别是学校艺术教育做整体的把握,对其内涵以及外延做出新的分析、解释或界定,对不同形式、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层次或阶段的艺术教育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的思考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作者:韩峰 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