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通信技术与农村经济增长

一、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一)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电子化金融服务就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主要是通过已经存在的网络,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推动农村金融市场交易和结算方式创新,拓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解决农户获取金融服务时面临的成本和距离两大障碍,有助于减轻农户遭受的金融排除,促进了农村包容性金融发展。电子化金融服务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服务类型:面对面的现金交易(包括国内和国际汇款);获取现金和购买货物;支付费用和偿还贷款。具体应用有ATM机、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惠农卡、转账电话等。电子化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有多种实践模式,如农行在农村地区推广的“山西模式”、“寿光模式”、“重庆模式”、“‘惠农e家’模式”等。(二)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农村金融包容的作用机制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够帮助农户获取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包容。具体来说,信息通信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影响农村金融包容: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机构收集农户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缓解了农户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贷服务决策效率,促进了对农户的信贷服务供给,推动了农村金融包容发展。目前中国的农村征信体系主要是人民银行通过已经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来连接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数据库系统。农户征信系统为从事农村经济活动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建立了一套信用档案,并收集了相应的信息,系统的信息经过储存和加工后再交付给农村金融交易主体。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偏远分散的农户或农村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缺乏信用记录,金融机构很难获取相应的信贷决策信息,不愿意向其提供信贷服务。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收集客户或潜在客户的信息更加容易,依托征信系统对信息进行编码、利用和分析的能力也显著提升。完备的农户征信体系提供的准确信息,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提高信贷决策效率,缩短放贷时间,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最终有利于农村经营主体获取信贷服务。2.农村金融机构依托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开发出低成本的能够覆盖偏远、贫困地区农户的金融服务手段,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主要是通过推动农村无分支银行发展和支付手段创新,使偏远地区农户也能获取金融服务,提高银行服务覆盖率,促进农村金融包容。农村无分支银行主要是依托银行卡、手机或其他电信设备向农村提供价格可以接受的金融服务,避免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开设银行分支机构的高成本问题。无分支银行的主要形式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等。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支付手段的创新,包括ATM、POS终端机、短信通、惠农卡及电话转账设备等。无分支银行和农村创新性支付手段显著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据测算,处理一笔业务,网上银行和ATM花费的成本相当于银行机构的1/5,使用POS机的成本只是银行物理网点处理同样业务的0.5%。电子化金融服务成本的降低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提供自助式的金融服务。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实现了人人享有“平等、普惠”的农村金融服务,最终有助于包容性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农村金融包容的发展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农户都能高质量的获取基本的金融服务,如贷款、储蓄、汇款、保险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那么农村金融包容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金融包容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一致,金融包容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维度。农村金融包容的发展能够确保农户可以高质量地获取贷款、储蓄、汇款和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而金融服务的获取可以缩小农户收入和支出的波动,降低农村贫困程度,这就相当于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其次,农村金融包容促进了农户机会的公平,激发了农村经济主体的潜能,同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7]。但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如果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也会抑制农村经济增长[8]。以上三部分的分析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农村金融包容的发展,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现有国外文献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如BCG通过对巴基斯坦等四个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分析表明,到2020年,信息通信技术可使金融排斥从20%减少到5%,同时使GDP增加5%[9]。Shamin认为信息通信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操作成本、使用者的搜寻与转换成本,同时增加了低收入借款者的金融可获得性,因此,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助于经济增长[10]。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及现有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假说: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本文主要关注信息通信技术是否通过促进农村金融包容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因此构建如下计量模型:Yi,t=α0+а1ICTi,t+а2IFIi,t+а3ICTi,t×IFIi,t+Xi,t+εi,t(1)其中,Y表示农村经济增长,用人均GDP来表示;IFI表示农村金融包容的水平,关于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计算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田杰和陶建平详细的阐述[3],这一指标的简要介绍如下:IFI=Ir(Ar(x1,m1,M1),...,Ar(xk,mk,Mk))=1k∑ki=1(xi-miMi-mi)rIFI的数值介于0到1之间,0表示完全的农村金融排除,1表示完全的农村金融包容。其中,r=0.5,r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IFI计算的数值对农村金融包容实际水平的拟合程度);ICT表示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用农村每百人中电话使用量来度量。一般来说农村信息通信设施包括农户使用的家用计算机、电视、广播、电话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并参考董晓林和徐虹对金融基础设施指标的度量及Andrianaivo和Kpodar采用人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使用量来度量非洲的信息通信技术[11][12],本文用农村每百人中电话使用量来度量也是合理的。X为控制变量,对控制变量的选取主要是参考了以往文献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发展水平(EDU),用总人口中每百人在校中学生人数来表示,教育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预期影响为正;产业结构(IS),用县域农村地区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值占当期县域GDP的比重表示,用来反映县域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本文预期其能显著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GEB),用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表示,这一指标用来衡量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一般认为政府的参与程度越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越不利,因此预期影响为负;就业率(EMP),用从业人数除以总的人口数来表示,就业率的提升能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增长,预期影响为正。图1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图2中农村金融包容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图3显示,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金融包容的交互项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因为没有考虑到控制变量的影响。本文在接下来的实证分析部分将逐步加入控制变量来观察农村金融包容及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金融包容交互项(ICT×IFI)的系数,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二)本文的数据来源农村金融包容指标中用到的数据来自于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图集中公布的2006~2010年中国各个县(市)的银行类和经济类统计数据,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和其他部分农村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对中国县域的选择也是参考了中国县域年鉴中公布的县(市),总共2 071个。剔除数据缺失或存在极值的样本县(市),本文最终选取了1 743个县(市)作为研究样本,占县(市)总数的84.2%,能够代表中国农村情况。

三、实证分析

本文设定的实证模型主要是分析农村金融包容及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金融包容的交互项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逐步加入控制变量,所以设定了表1中的7个回归模型。首先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对表1中的7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发现都适用时点固定效应模型。但是仅仅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得到的结果是有偏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和异方差性。本文首先考虑尽可能地降低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一般来说,导致内生性的可能原因有三个: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农村金融包容分别与农村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二是遗漏了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控制变量;三是使用宏观统计数据导致的误差,但这种误差难以避免。本文借鉴现有类似文献中的方法来处理内生性:一是使用工具变量,由于本文使用的是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很难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所以只能尽可能加入控制变量,把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金融包容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离出来,尽量消除内生性;二是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也能消除内生性,考虑到本文后面用动态面板做了稳健性检验,这里首先选用静态面板进行分析。此外,本文使用的是5年期大样本面板数据,具有截面大和时期短的特点,可能存在异方差性。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PCSE方法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异方差修正,具体结果见表1。表1中回归(1)首先分析了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信息通信技术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回归(2)加入了农村金融包容,其系数不显著。回归(3)中继续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农村金融包容的系数依旧不显著,这表明农村金融包容没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本文第三部分的图2中,农村金融包容与农村经济增长表现出微弱的正相关是在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得出的。回归(4)、(5)、(6)和(7)中加入了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金融包容的交互项变量,其结果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信息通信技术的水平越高,则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越大。回归(2)和(3)中农村金融包容系数不显著,回归(4)、(5)、(6)和(7)中农村金融包容的系数显著为负,即农村金融包容抑制了农村经济增长,原因在于,虽然农村金融包容在理论上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如果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不协调,也会抑制农村经济增长[8]。虽然回归(4)、(5)、(6)和(7)中农村金融包容系数一直显著为负,但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农村金融包容交互项的系数始终显著为正。根据公式(1)可知,农村金融包容对农村经济增长总体影响系数的大小是由а2+а3ICTi,t决定的,通过代入具体数据进行粗略测算得到:信息通信技术水平数值高于20.3时,农村金融包容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而低于这个数值时,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当地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越高,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越强。相应的解释为:首先,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完善能够显著提升当地农村征信体系的建设水平,而农村征信体系的完善能显著降低农村信贷服务的成本,提高农村信贷决策的效率,因此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的投放,减少了由于当地农村金融发展中结构和功能失衡所导致的资金外流;其次,信息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边界,增加了农户对储蓄和汇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而农户对贷款、储蓄、汇款和保险等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获取能降低贫困及促进机会的公平,激发经济主体的潜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表1也展示了各控制变量的系数及其统计显著性:政府干预与农村经济增长在1%的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政府干预过多不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教育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就业率的增长将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与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四、稳健性检验

在模型(1)中,信息通信技术、农村金融包容、教育水平、就业率、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当期或前期的农村经济增长,因而可能具有内生性,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又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将模型(1)重新设定为:yi,t=α0+α1yi,t-1+а2ICTi,t+а3IFIi,t+а4ICTi,t×IFIi,t+εi,t(2)式(2)中,yi,t为各县(市)在第t期的人均GDP,其他变量的定义和模型(1)相同。对模型(2)做一阶差分,消除固定效应的影响:  本文对模型(3)使用动态广义矩模型估计方法,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以及严格外生变量的差分作为模型(3)的工具变量。表2给出了模型(3)的估计结果。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4)、(5)、(6)和(7)可以看出,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金融包容交互项的系数都显著为正,由此可以得出: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越高,则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越大。相比回归结果(2)中农村金融包容系数不显著,在回归结果(3)、(4)、(5)、(6)和(7)中,农村金融包容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信息通信技术与农村金融包容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这凸显了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因此本文再次验证了第四部分的结论: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即在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的地方,农村金融包容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其他变量符号与表1的估计结果完全一致,在此不再重复阐述。六、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主要是检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理论假说,并运用中国2006~2010年1 743个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在控制了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发现: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农村金融包容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即在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的地方,农村金融包容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为了克服其他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再次支持了以上结论。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两方面的政策建议:1.在农村地区要继续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中国农村地区正在实施“三网融合”发展战略,为农村电子化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借助于可持续的电子化金融服务,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安全、高效和可靠的电子化金融,而且也能够为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大力推广电子化金融服务成为了首要选择,并以电子化金融服务为突破口,在农村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2.针对农村金融包容单项没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现状,应继续深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比如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已经在推广的政策;发展微型金融组织来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13],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使农村金融能真正服务农村经济;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加大农村金融资源的经济评论期刊投入。

作者:田杰 刘勇 刘蓉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通信技术与农村经济增长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84781.html

    相关专题:气象学报 美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