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思考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了研究,虽然研究的样本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付丽萍,2009)(樊文芳,2010)(赵兵川,2012),具体如下。第一,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总体来看,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着积极的认识,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学习信息技术。但学校在信息化环境的构建上,硬件配备不够完善,学校领导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引导作用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没有得到肯定与支持。第二,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方面。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会利用网络检索教学课件,但在二次加工以及设计、开发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对课件的使用停留在演示层面,不能与课程进行良好的整合。第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方面。信息社会的发展,使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涌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普遍较低,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力更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薄弱环节。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近几年,研究者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当前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概括而言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因素。宏观因素是指国家政策上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加紧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我国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然而在政策保障、激励机制以及经费的投入等方面,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中观因素是指学校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支持作用。刘瑞儒在分析制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时,指出各校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教师信息技能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其中,他重点提到了学校领导观念的滞后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障碍。[1]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学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的举措,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外在动力,影响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态度。微观因素是指教师本身的内在因素,包括教师的学历、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等方面。教师的学历偏低、知识有限以及年龄较大等因素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策略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专门研究领域。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学者在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理论,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四阶段说”。郭炯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经过四个阶段:迷茫阶段、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创新阶段;[2]王卫军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发展出发,提出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包括关注应用期、学习模仿期、迁移融合期、智慧创造期。[3]另一种是“六阶段说”。郭绍青认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性的过程,包括六个阶段:迷茫阶段、准备阶段、模仿阶段、积累发展阶段、熟练阶段、创新阶段。[4]虽然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研究有不同的说法,但总体来看都是在描述一个从不会到会,从简单应用到复杂整合,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历程。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多年来,国内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在提升策略方面更是提出了大量的建议,概括而言,主要从宏观策略、中观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宏观策略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状况。付丽萍、张军征从绩效技术的角度考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与应试的关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5]中观策略是指学校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提供的支持。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通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的学者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比如:刘瑞儒认为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尽量把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结合起来,实行全员培训,尤其要重视对学校领导的培训;也有的学者认为改变当前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如:黄纯国提出可以利用混合学习模式的优势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问题及建议

从2000年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发展和提升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概念的界定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虽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但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还没有得到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上,涉及的相关文献较少,在能力结构的研究上,达成的共识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由若干个“子能力”构成,这些“子能力”的得出,多是在文献中进行提取来的,缺少实践性验证的过程,而以后的研究都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建议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以及其能力结构进行专门的研究,为以后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

(二)现状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薄弱环节,在影响因素上,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时,由于农村地区在经济上的落后,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区域,所以,多数的研究是以农村地区为研究样本的;但我们知道国家提倡的是城乡均衡发展,所以,建议将城乡之间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差异纳入到研究中,利用城市带动农村的方法,实现城乡间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的均衡发展。

(三)发展与提高策略研究上的问题与建议

在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时,研究者从宏观和中观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第一,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学校领导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在信息技术培训中,要重视对学校领导的培训。然而,查阅我国关于学校领导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领导力作用的文章,发现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实践研究很少。中小学校领导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中起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在动力,因此,建议对中小学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里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提高中小学校领导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领导力作用。第二,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现有的培训都是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在教师学科间的差异性方面比较欠缺考虑,教师培训后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中,不能与学科进行良好的整合,所以,建议将学科间的差异性考虑到教师培训中。

作者:刘会宇 李玉斌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76503.html

    相关专题:西部资源期刊是核心吗 化学分析计量


    上一篇:物理实验竞赛对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