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的放矢——声乐教育目标定位明确,课程设置合理
UDK的音乐学院和表演艺术学院都设有声乐专业,但培养目标却完全不同。音乐学院里设置声乐教育学专业,隶属于音乐教育系,其目标定位是声乐教育方向,即培养音乐教育的师资,通俗地说,培养目标定位在具备声乐教学特长的音乐教师目标上。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也是集中体现出声乐师资教育的方向。其中声乐教育相关理论课程设置比重很大,也很全面,体现出声乐教育极强的目的性。譬如:歌唱心理学、声乐教育学、歌曲教学法、弹唱即兴伴奏、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史、歌剧与歌曲鉴赏、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音乐电化教学法、听音教学法、音乐教学即兴创作教学法、音乐教学实习等课程。这些罗列的学习课程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体现出声乐教学的技能课程方面,比如小课教学、集体课教学、观摩课教学等声乐技能方面的学习课程,这足以令笔者瞠目了。仅就UDK声乐教育专业这些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对比自己在国内的高师声乐教学工作,上列许多课程在中国的高师声乐教育专业中是没有的。从课程设置上我可以看出:UDK声乐教育专业的学习内容广泛全面,培养了学生深厚的声乐理论基础和较为全面的音乐素养;并且,学习者目的是明确的,教育者的培养目标指向是清晰的,即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声乐、音乐教师做好所有知识储备。表演艺术学院里有专门的声乐专业方向,设置在声乐歌剧系,是专门定位在舞台声乐表演目标上的声乐教育,也就是在我国被俗称为学院派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和对比德国声乐教学的情况,除了以上的师资声乐教育专业,笔者也重点考察了表演声乐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声歌系的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明显与音教系不同,表演声乐专业内容主要包括声乐歌剧和音乐剧、表演(话剧)与音乐喜剧等方向。这里的声乐教学在技能技巧方面比重明显加大,主要体现在演唱技能课的安排上:一对一的个别授课课时数比重加大,此外辅之以其他授课形式如小组课、集体课、舞台实践指导与观摩课,这些主要是针对演唱技能的训练。在这里,歌剧和音乐剧专业是笔者考察和观摩的重点,他们的课程设置也是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个别课每周两次:一次声乐技能课,一次技能与作品演唱课。小组课每周也是两次:一次艺术修养课,一次声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课;即每个学生演唱一首作品,由每个听课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品头论足之中,教师加以引导,分析透露出的问题,并对演唱者的优缺点加以综合评述,实际上也是针对声乐舞台表演技能的补充教学。除了技能教学方面,在相关声乐理论教学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里的表演声乐专业与我国学院派的声乐表演专业大同小异,课程设置的课时比重和科目种类都差不多。但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们十分重视声乐学生的艺术修养课,针对不同学生所涉猎的各种声乐作品,从作曲到歌词,从音乐、文化、哲学甚至作曲家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刻分析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其实,理论上的教学,其目的也明确地指向了舞台声乐表演。
二、踏实做事——声乐教学讲求实效,教学目的性强
无论是师资声乐教育还是表演声乐教育,UDK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务实求真、讲求实效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有着极强的目的性。从教学中,就能深深感受到教师们严谨治学的认真态度,踏实做事的工作作风,就像德国的汽车制造、德国人的生活态度一样,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德国风格的体现吧!声乐教学是操作性极强的一种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因此,关注UDK教授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零距离聆听正宗西洋唱法的学生演唱和发声训练,是笔者迫切的访学诉求。他们的教学是开放式授课,学生可以听所有声乐教师授课,可以参加其他声乐教师的声乐讨论课,并且堂而皇之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学形成合力。就这一点,在国内声乐教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现在很难见到,这也正是UDK声乐教学水准居于世界前列的原因之一。此外,就美声教学来说,中国与德国在歌唱发声方法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很多中国声乐学生总觉得学习美声唱法很难,或者觉得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程度。这种状况,笔者多年来在美声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思考着,力图寻找真正的原因和合适的解决办法。在UDK,似乎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国内的很多美声教学,过于片面追求美声的技能训练,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实施美声教学,对于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来说,很多知识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中获得,没有亲身体验美声发声和演唱作品中所承载的文化与生活。这一点感悟,来自于这里务实的美声教学见闻,与我们美声教学不同的是,他们的美声教学是与生活和文化,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的,从作品与生活的联系中走向美声的发声技巧训练,再回归用美声来表达生活。这样的教学过程正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所描述的教育规律。而我们走的正好是一条相反的道路,最终导致我们的教学缺少生活体验、缺少文化表现,使教与学最终缺失了继续流动的源泉,以至于教师感到难以达到美声教学应有的高度,而学生更是机械地模仿,导致“照虎画成了猫”,培养的“产品”四不像,这种状态至今仍然存在于我国高师声乐教育之中。另外,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声部的划分以作曲家的风格特点而定,例如:威尔第男高音、舒伯特男高音等。在歌剧或音乐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承担角色的分配,更注重从作品出发,谁适合唱什么角色,谁更具备准确表达作品文化内涵的特质和能力,而不是完全从学生的嗓音条件划分来配对。这种做法,折射出UDK务实的声乐教育教学风格,也间接地避免了过于强调技术表现,把声乐作品当作炫技表演的教学弊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求实效教学的UDK,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表演艺术学院,声乐专业学生都会有许多演唱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整个学期中所学过的声乐作品,都要以不同的实践体验形式登台表演。另外,除了学院里组织的各种舞台实践机会外,声乐教授们也时常会精诚合作:围绕一个主题联合举办对外公开的学生演唱会,用以积累学生的实际演唱经验。这一点显著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提高歌唱艺术水平的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值得我们国内声乐教师们学习和借鉴。
三、他山之石——对我国高师声乐专业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学习他人,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自己。对比我国声乐教育情况,特别是高师声乐教育,UDK有许多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上述访学见闻总结,以下试从宏观层面对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反思和建议。反思之一,教育目标明确,但教学目的性不强。我们声乐教育的目标是清楚明确的,即培养合格的声乐教育师资,或舞台表演的声乐人才。但遗憾的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似乎缺少目的性,即没有能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工作。多年来高师声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虽然我们培养的是师资教育,但却按照舞台表演的目的和方式教学,致使我们培养的声乐教育师资,尤其是中小学的声乐教育师资,走向工作岗位后,既不能较好地、公开自信地演唱,又不能熟练地实施本专业的声乐教学业务,也就是既唱不好又教不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颇为广泛的存在,而导致问题出现的真正症结,正是在我们高师声乐教学的源头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师声乐工作者的警觉和反思!反思之二,缺少务实精神。声乐师资教育和声乐表演教育在教学操作中混杂不清,课程设置和教学措施不能明确体现出专业性质和方向,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目的性。现有学科课程的设置中,有些课程的安排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而有些体现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教学力度又不够,这也反映出我国目前声乐教育事业发展尚不成熟。毋庸置疑,师资方向和表演方向的声乐教育同为高等声乐教育,必然有着声乐教学中的相同之处,比如演唱技能训练,但更多的是方向性和专业性的不同,这些不同应体现在所学科目和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学操作层面,这也是我们声乐教育工作是否务实求真的最为直接的体现之处。根据本次访学的见闻和体会,本文建议:高师声乐教育的改革首先应从课程设置的源头做起,本着务实的态度,在所学课程和教学课时数的安排上平衡好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比例关系,突出师资教育的教学目的性,避免被套入声乐表演教育的意识和模式;其次应加大高师声乐实践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程也应避免走入舞台演唱实践的误区,而应突出师资专业的实践特点,尤其要注重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实践的结合,让我们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而非舞台歌手。
作者:曹广壮
相关专题:失效分析与预防 核心 电子图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