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点防治儿科医学中的小儿“四病”之一就是佝偻病,其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儿童身上发生,并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组是不相同的。根据婴幼儿的临床症状、典型体征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发生佝偻病,但是在临床诊断中,由于晚发性佝偻病大多数都是不典型症状,由此常常造成误诊。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下肢疼痛晚发性佝偻病患儿,对儿科医学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儿科医学中,该48例患儿均因下肢疼痛入院就诊,既往诊断为生长痛,同时没有做过其他相关检查,其中有13例患儿曾口服钙剂,6例患儿曾不规则口服维生素D剂。对患儿进行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发现其除了存在外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下肢外伤、感染以及占位性病变以外,并没有慢性肝脏、肾脏疾病史。在48例患儿中有28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年龄为5~14岁,其中有28例患儿为5~7岁,10例患儿为8~10岁,10例患儿为11~14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7个月。
1.2临床表现
48例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歇性下肢疼痛。冬春季发病次数居多,其中有33例患儿发作时间为傍晚及夜间,8例患儿在白天发作,7例患儿在白天及夜间均有发作。并发作时间都没有规律性,有5例患儿疼痛部位为大腿,17例患儿为双膝关节,17例患儿为双膝关节及小腿,4例患儿为双小腿及足踝,2例患儿为双踝关节,2例患儿为足跟,1例患儿叙述部位不清楚。并40例患儿述疼痛为轻、中度疼痛,8例患儿是剧烈疼痛。经按摩多数患儿症状可得到缓解,少数患儿需要经过热敷才可缓解,极个别患儿则需要服用止痛剂才可使症状缓解。
1.3检查方法
1.3.1实验室检查
48例患儿均查血钙、血磷、ALP。其中有7例患儿查血钙下降,41例患儿查血磷下降,43例患儿查ALP升高。
1.3.2X线检查
48例患儿均进行左腕关节摄片,32例患儿显示钙化带模糊,9例患儿显示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7例患儿属于正常。
1.3.3骨密度检查
7例经X线检查正常的患儿对其使用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定发现其非用力侧桡骨中远1/3处的骨密度均比正常值降低。
1.4治疗
48例患儿均肌注维生素D320万U1次,同时给予口服盖天力3片/天(含钙为150mg/片)。经1个月的治疗,对其进行复查,37例患儿疼痛完全消失,15例患儿ALP恢复正常。但仍有11例患儿存在疼痛,给予其第二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20万U,继续给予口服盖天力,同时每日给予疼痛消失者预防量的维生素D及盖天力,1个月再次进行复查,所有患儿疼痛症状均消失,并没有患儿症状反复,ALP均恢复正常。
2结果
经相关检查本组48例患儿均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间歇性下肢疼痛为其主要发病症状为。经对其进行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所有患儿疼痛症状均消失,并没有患儿症状反复,ALP均恢复正常。
3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其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发机体钙、磷代谢紊乱,从而致使机体为代偿钙、磷代谢失调而发生骨骼病变。疲劳、乏力、下肢疼痛、关节痛等是儿童晚发性佝偻病多见的临床症状,其不同于婴幼儿佝偻病症状。婴幼儿佝偻病多见症状为易惊、多汗烦躁等,而后才出现骨骼畸形。因此晚发性佝偻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常被忽视或误诊,由此耽误诊断治疗时间,诱发骨骼发生病变。近来研究发现佝偻病可引发呼吸道反复发生感染,使哮喘症状加重。
本文48例患儿临床症状均为下肢疼痛,且在就诊前被误诊为生长痛。在对佝偻病进行诊断时,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是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在诊断中多是采用血钙、血磷、ALP及X线检查。但是早期佝偻病的血钙、血磷都是有可能在正常范围的,这就对于早期诊断是非常不利的;X线片在早期并不能将骨密度的变化识别出。在本组研究中有7例经X线检查正常的患儿对其使用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定发现其非用力侧桡骨中远1/3处的骨密度均比正常值降低,由此才将其病症确诊。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由此对需要量非常大的各类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及钙,而摄入的膳食中普遍存在钙不足、同时部分儿童挑食、偏食,由此就使摄入的维生素D及钙更不足,从而导致发生晚发性佝偻病的发生,成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而另一重要原因是该阶段的儿机电专业论文童处于学龄期,其学习任务重,缺乏室外活动及日照。因此,在对儿童照顾时,应当合理饮食,含丰富钙剂的食物,如奶制品、海产品以及豆类等,要多食用;同时要注重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及足够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