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吉林体院社会体育专业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研究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资料库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就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融合整理。(2)调查法。调查吉林体院社会体育专业2009届、2010届、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3)逻辑分析法。通过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了解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程设置方面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4)数据统计法。整理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初步建立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简表。
2、结果与分析
2.1、社会体育专业就业与课程设置现状
(1)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吉林体院2009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太乐观,考研升学是目前这届学生主要就业趋势,这与当前的就业压力存在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教育部门较为热衷,基本都选择教师行业择业;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就业前景良好;从事体育行业的学生占很少一部分,其他学生选择自谋职业,这届毕业生几乎大部分脱离了本专业就业,改行易业现象较为严重。2010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无明显变化,本届学生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变化;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10%的毕业生选择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行业发展;25%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体育专业领域就业,在比例上仍占少数,就业趋势没有明显变化。2011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考研人数仍占大部分;特岗教师开始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之一,2011届从事体育工作的学生比例是35%,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体育领域就业,就业形势逐渐改善。
(2)课程设置现状及其特点。从吉林体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本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二、大三年段,尤其大三年段课程高度紧张,部分学生反映四年学习存在“大一闲无事做、大二茫然、大三专业课太多,以致应付不来、大四忙找工作和考研”的现象;本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内容相似性较大,课程安排上出现“大一专业课,大二、大三专业课集中术科课较少、大四术科课繁多”的现象,在专业课与术科课设置上协调不完善,术科课集中在大四年段,分散精力,使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大运动量的课程中。社会体育专业的专项课程设置竞技性过强,其专项科目均是竞技运动项目。社会体育专业旨在培养指导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根据实际地域情况作为参考,重点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技能,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指导技能,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特色运动项目。
2.2、影响吉林体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与用人单位因素。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健身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而大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毕业时又很难在专业岗位中“对号入座”,所以“另谋高就”用非所长。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也就逐渐多了起来,也就面临这着工作越来越难找,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考研或者博士,为了能找一份更好的工作都不断的努力去学习。
(2)学校培养因素。吉林体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在2005年首次招生,本专业学科建设较晚,专业技能方向单一。一方面,虽然设立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科,但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专业教师人数不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本专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一直非常重视,但是仍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存在,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态度较差,不够认真,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导致学生自身专项技能不突出。
(3)学生个人因素。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趋于严重,毕业后都想找到一个高薪资,待遇好的工作,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毕业生能力薄弱,目前,我省乃至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当前毕业生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极少数人选择小城市或者偏远西部,大部分人仍是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择业,这就造成了小地方人才缺失,大城市人员拥挤的现象,致使很多毕业生转行择业,更严重的仍处于待业中。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吉林体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健身俱乐部教练、会籍顾问,学校体育教师,企事业单位以及考研升学,其余的一部分毕业生在其他非专业领域就业。就业区域较为集中,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地点为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由此可见经济发达地区对全民健身事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虽然非发达地区也需要此类人才,但由于其条件相对艰苦因此选择在此地就业的较少。
(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设置内容和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普遍集中于大三、大四学年,其他时间较为清闲,课程过于集中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术科课的设置均是竞技项目,不应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项选择,专项设置未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之处。
(3)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求远远多于物质需求,大众健身逐步兴起,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力欠缺,不能更好的胜任岗位,造成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较为严重。
(4)虽然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但是仍有一些社会环境和用人单位因素制约着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国家政策的不完善,本科生学历较低,走后门的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
(4)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校培养诸多因素,造成了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盲目膨胀”状态,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目标不明确,自我定位过高,错失好的就业机会;另外社会体育是体育行业的新兴专业,建设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完善。
3.2、建议
(1)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培养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力度,使学生们自愿加入到需要的地方,主动到基层中去,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合理设置课程时间和内容。建议课程设置时,从学生人文素养考虑,要加大人文课程的内容的比重,从学生的专业能力考虑,要增加一些兼具健身、休闲和娱乐的目的大众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课时数,术科课的设置密度分布要均衡,充分利用吉林体院的资源,增加一些兼具健身、休闲和娱乐目的大众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社会体育旨在培养体育方面的指导性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打造专业知识过硬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4)加强就业管理机制。我国就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地区的就业机制漏洞较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就业体制,相关教育机构要发挥其管理作用,为我国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
(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5)合理定位自我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眼光审视自我,培养多元化兴趣,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了解社会需求,打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作者:郑秋晨 杨杰 陈浩博 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相关专题: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