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华沃土的艺术瑰宝,是我国各族人民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智慧的歌唱艺术。声乐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是对艺术的升华与提炼。民族声乐日益成为我国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本文就针对民族声乐的语言特点以及艺术风格展开分析。
关键词:民族声乐;语言特征;艺术风格
我国的民族声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民族声乐不同于说唱、民歌、戏曲的演唱,而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改革,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演唱,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优点,从而形成独树一帜并且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新的歌唱艺术。几千年来,其不断壮大与完善,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音乐载体,其独特的语言特征与艺术风格使人民用他来传递思想,表达感情。
一、民族声乐发展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其民族声乐是其深远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最早声乐经常与巫术、宗教有关,但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却又紧密相连。最早的声乐是《弹歌》,形成于五帝时期,其歌词仅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突(肉)。”其真实的反映出古人猎取食物的场景。远古时期还没有形较为完整的声乐,但已初具萌芽,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经济也在稳步向前,到了周商朝,已经有了《大夏》、《大漠》等较大型的乐舞。又到春秋战国时期,声乐的发展更为快速,出现了《九歌》和《楚辞》,同时荀子的《成相篇》可谓是中国说唱音乐的远祖。此后声乐经历秦汉两代不断发展,在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唐代声乐表现形式更为丰盛,此后声乐艺术不断蓬勃发展,形式结构更具多样化。维新变法运动建立的新式学堂开设歌唱课,声乐开始以教育的形式继续发展,学堂乐歌也相继出现,如《黄河》《春游》等。“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了一些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群体,他们对西洋音乐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创作出一批艺术歌曲、校园歌曲。到了三四十年代,是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盛时期,这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声乐艺术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声乐艺术到了百花盛开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不论在创作的难度与深度上还是对于创作作品的个性、艺术表现上都有了时代的气息,具备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同时一批国际知名的声乐教师和歌唱家来传经送宝,促进我国声乐发展,还为声乐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此后我国的各大音乐学院及音乐系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声乐教育家,他们打开了我国在声乐教学方面的新思路,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民族声乐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声乐教育家们传承传统艺术精髓,同时吸收欧美唱法的精髓,使其以崭新的姿态稳步向前发展。
二、民族声乐的语言特点
中国文化复杂多样,有其历史性与多样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与沉淀中,中国的民族声乐相互交融、借鉴结合成为以汉族声乐为主,少数民族声乐文化为特色的声乐文化体系,其特征兼具民族性、多元性与时代性。不同地域的声乐特色造就了民族声乐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我国声乐艺术的语言特点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民族声乐的音色特点
民族声乐的语言特点就是语言与语言的交流与碰撞,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要将语言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复杂的信号系统,同时传递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但是由于语音的差异化影响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因此,民族声乐的音色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由于舌位的不同致使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发音上有差异,我国的舌头靠前,而西方国家的舌头靠上。我国民族声乐在音色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咽呛发音与口腔前部的发音比较浑厚,但却十分的清脆明亮。在演唱我国声乐时,其共振点主要是胸腔、舌呛、口腔,因此垂直发音较浑厚。另外,我国的语言发音是由硬腭、口腔上壁以及牙齿所形成的强发射声波,并且在口腔外形成共振而形成的,因此发音较为洪亮,这是我国语言上千年的基础。
(二)民族声乐的唱腔特点
我国声乐的不同唱腔风格与我国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语言相关联,各民族具有不同的语音、语体、音节以及词素等,所以具有不同的语言特征,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声乐唱腔风格,并且长期积累沉淀。我国的声乐演唱的唱腔主要是以字行腔、以情控腔、以声拖腔和润而生味。唱腔的表现可以直音、花舌音以及滑音等腔法来表现,同时还要借助一些音色来修饰,从而达到完美的唱腔。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断式或者断腔来展现刚柔并济的唱腔效果。
(三)民族声乐的韵味特点
民族声乐的词曲、表达方式以及情感等都能体现声乐的韵味。韵味是声乐的精髓与灵魂,是声乐情感释放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变现形式,以及对美的传达。在声乐的表演过程中要想表现出韵味,要具有真实的感情,以真情来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传递声乐的灵魂与精髓,同时还要有神准,将声乐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精神与气质形象而完美的表现出来,另外还要味浓,这要求声乐作品在人物性格、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要有味道。
三、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
我国的民族声乐在时代的历史长河发展中以及人文发展积淀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交流、借鉴、吸收与创新发展中与西欧的民族艺术相融合完善,从表现风格、声乐教学、演唱形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民族声乐具有淳朴、热情、真实、亲切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民对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的向往。不同区域有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其多样化、主体性的艺术风格特点。其在教育意义上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从新式学堂的建立,声乐艺术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日益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是人们自我意识的变现方式。我国民族声乐具有其独特性以及传承性,这是对生活艺术的提炼与升华,同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同时还是对新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作为声乐的教育者更要认识到声乐的时代重要性,将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吴灵萍.民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族声乐作品创作中的风格把握[J].音乐创作,2012,01.
[2]刘辉.再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J].中国音乐,2006,01.
作者:刘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