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在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载体,通过多变的音符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传递出来,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切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
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了高校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学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整体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不会塑造某一局部的形象,同时作品多以理想主义的形式变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鼓励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除此之外,音乐作品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是艺术家的自我展现,这种自我反映会带给学生力量和勇气,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培养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音乐主要通过听觉进行鉴赏,音乐自身具有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多种元素,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变化,所呈现的气氛和场景就会有所不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将音乐表达的场景进行再现。因此音乐教学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丰富了其思维想象活动。另一方面,基于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欲望,加之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这种创造力会进一步的提高。[2]
(三)提高了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
音乐教学实际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用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播与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间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促进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
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如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将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使高校学生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所缓和。因此,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
三、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其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在大部分高校,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多为大班教学,虽然可以节省较多的教学资源,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很差。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太多,知识的接受程度有所差异,但是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往往以满足大部分同学需求为主,这样导致部分同学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降低。另一方面,采取大班教学,教师难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更无法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加之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配置不够全面,不仅教师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大,同时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从而使实际的学习效果不明显。[3]
(二)高校学生音乐基础差而教学专业化较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为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相继对音乐教学实施了改革。然而,在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前,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水平没有进行调查,只是一味盲目的进行课程改革,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大相径庭的现象。对于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少,几乎不具备任何的音乐功底,如果实际教学不能从基础知识开始,过于专业的音乐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这样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音乐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实施音乐教学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各高校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结合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现状发现,很多高校没有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第一,部分高校由于没有专业的音乐院系,音乐教育工作出现了多头管理的情况,极不利于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部分高校对于音乐教学设备购置不全面,缺乏必要的视听设备和各种乐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第三,部分高校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音乐教育工作多以讲座形式代替,课堂学习具有随意性和间歇性。[4]
(四)高校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学而言,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技巧。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具有专业音乐知识水平的教师数量较少,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学方式选用不当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对于知识讲解不够明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推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部分高校音乐教学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师的一对一辅导,学生对音乐知识和各种乐器的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校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小班教学或其他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效率。学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条件:首先,招聘足够数量的音乐教师,促进音乐课程的开展。其次,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和内容。最后,购置音乐器材,只有完备的教学条件,才能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和创新。
(二)降低音乐的专业难度,开展通识音乐教学
素质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改革时,应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当前对音乐的了解水平开展教学,以通识音乐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基于此,在素质教育下,对高校音乐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对音乐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增加学生自身气质等为主,应在学生喜爱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音乐水平,降低音乐知识的专业难度,能够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学进度也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做适应的调整。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5]
(三)建立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为推进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健全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第一,通过制度建设保证音乐教学的经费投入,只有充足的教学经费才能保证各种教学设备和音乐器材的完备。第二,高校应建立科学的音乐教学管理体系,成立教学研究小组,针对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决,保证音乐教学工作由专人负责。第三,由于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音乐院系,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负责。(四)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建设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是知识传授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音乐教师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一方面,学校应扩充教师数量,招聘既具备较高音乐专业知识,同时又热爱教学事业、责任心强的教师。另一方面,现有音乐教师应定期开展交流会议,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提高实际的教学效率。[6]
五、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进行素质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创新能力、道德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心灵的和谐发展。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教学模式不合理、教学内容过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为推动教学改革,应针对以上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
作者:于晓晶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音乐学院
相关专题:案外人执行异议答辩状 淮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