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情论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引领队伍建设提供人力保障要加快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主动、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澄清虚假不实信息、消除公众疑虑,对于占领网络信息高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贵阳市政府在我国首次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此后川、粤、云、豫、渝等省市政府相继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内容复杂性、价值多元性、传播迅捷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对网络新闻发言人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包括具有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深厚的媒体从业素养,准确清晰的表达能力,灵活严谨的逻辑思维。要防止发言人制度形式化、发言人讲话官腔化,要“愿说”“会说”“敢说”,从而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有效。为此,一是要在各级政府、重要大型网站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二是要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培训制度,加紧培养一支高层次复合型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要着力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传播的效果是伴随着‘两级传播’(即大众传播媒介—舆论领袖—一般受众)过程而产生的。”[2]进入互联网Web2.0时代,尤其是微博的普及,“意见领袖”呈现出从山头林立到泛众化趋势,而其影响和作用却丝毫不减,“只要意见领袖足够权威,谈论话题具备冲击力和磁性,反而可以吸引更多陌生人的关注和转发。”“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走向和舆论生成的影响力更加显现。”[3]与此同时,“意见领袖”的价值立场发生明显分化。一部分人对社会的渐进发展失去耐心,趋于激进;另一部分人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体制内改革的立场[4]。因此,着力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就势在必行,要求“网络意见领袖”深刻认同并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功底深厚,社会嗅觉敏锐,对国家和社会古道热肠。要努力壮大网络“民兵”队伍。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制造假新闻,散布谣言,煽动、蛊惑不明真相的网民跟帖、转发,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冲击思想宣传阵地。网络公关公司利用网络推手雇佣“水军”左右网络舆论,使网络舆情严重偏离真实民意,损害社会公信力甚至扭曲社会价值观,还给我们的决策带来误导。他们往往将涉及敏感话题的网络舆论引向他们期待的方向。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机关、学校、社会中招募能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骨干、志愿者做我们的网络“民兵”,组建一支常备的预备役队伍以抗衡“网络水军”。

(二)丰富引领技术手段提供技术保障要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预警是引导网络舆情的基础。传统的社会舆情引导是一种静态的、后发的引导,网络舆情的引导应是一种动态的、先发的引导,应贯穿于网络舆情的酝酿、发酵、形成、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引领网络舆情就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系统。对海量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警已不可能依靠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必须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进行网页信息检索、自然语言识别和处理、文本分类和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传统媒体、科研院所、大型网站等机构建立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系统,并且要共同架构起监控网络体系,统一协调行动以提供技术保障。2008年,人民网建立我国首家网络舆情监测室,为众多中央和地方党政机构、企业、社会团体提供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和热点舆情应对顾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我国需加大投入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为引领网络舆情提供科学指导。要构筑“防火墙”阻止极端有害信息传播。互联网是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微博的发展,对互联网实行完全的内容监管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但对于网络舆情中含有明显的反华、反社会、反人类这类极端悖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实施过滤技术处理以阻止其传播却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是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世界主导地位所必需的。目前采用的网络技术手段主要有防火墙、身份认证、加密、访问控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路由器及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要加速网络技术研发,强化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技术监管,防范违反法律法规、违背伦理道德、挑战公序良俗的悖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越轨”言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协调机制

(一)建立引领网络舆情的统一领导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广泛而复杂,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首先要明确网络舆情引领主体及其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事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党政机关无疑是最重要的引领主体,也是领导责任主体。要明确党和政府的领导责任,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引领格局。201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各地方政府成立相应机构,改变了过去互联网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各级政府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直接主管,统一负责领导非政府机构和个人引领网络舆情。要努力提高党和政府驾驭网络舆情的能力。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科学有效引领网络舆情,考验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总体而言,“从回避、无视,甚至惧怕网络舆论,到直面和回应网络舆论,再到合理有效地把网络建设成了解民意、征询民策、疏导民怨的途径,各级党政机关和团体对互联网舆情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5]然而,互联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还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断学习,提高驾驭网络舆情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引领网络舆情的科学考核机制首先,要建立引领网络舆情领导责任主体的考核制度。建立对引领网络舆情领导责任主体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助于实现引领网络舆情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党政干部应成为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先行者,带头做到不编造、不传播、不跟从、不误导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论。二是要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党政机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责任和义务,并将此纳入到公务员考核工作中,作为晋级晋升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次,要建立对引领网络舆情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考核制度。各级党和政府应负责建立引领网络舆情的奖励制度,包括网络舆情预警机构、传统媒体、大型知名网站以及网宣网评个人的激励,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制定优惠政策,明确奖励措施。根据这些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引领网络舆情中的表现进行日常考核,年度排名、评优,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优惠政策和一定的奖励。还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网络舆情引领的惩戒制度,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络舆情引领不力的媒体、个人予以惩戒。

(三)建立处理网络舆情的快速联动机制首先,要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信息上报制度。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运行,经过网络舆情信息采集—舆情信息预处理—舆情信息分析—舆情预警信息报告,最后上报至相关的政府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汇集的预警分析报告作出判断和反应,对于有可能波及全国范围的网络舆情预警信息及时上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时间上争取主动,在空间上也争取回旋余地。其次,要建立网络舆情应对联动制度。网络舆情爆发后,立即启动舆情响应机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一协调,一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及时准确通报事件进展,随即让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跟进,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二是传统媒体利用自身公信力的优势,澄清不实信息,消除公众疑虑,积极引领社会公众;三是相关部门妥善处理舆情事件,回应公众合理诉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舆情的基本内容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和网民心理

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的基本态势,这是引领网络舆情的先决条件。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我国网络舆情迅猛发展,其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传播载体多样,微博、微信成为新宠。网络论坛、博客、新闻跟帖传统的三大网络舆论载体,微博、微信的发展使传播载体更多样化。由于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更具便捷性、无封锁性而成为网民新宠。“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变成了微博客,论坛、博客在事件曝光方面的功能明显弱化。”[5]二是关注内容广泛,对政治、民生问题尤为敏感。从2003年孙志刚案、刘涌案到2008年汶川地震、周久耕案、反藏独支持奥运再到2013年薄熙来案、李某某强奸案、雾霾天气戏谑,网络舆情关注的事件类型多样,但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方面。“对政治与民生问题的关注,是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关注的焦点。”[6]三是社会影响渐强,正向作用舆情占多数。在web2.0技术推动下,“网络舆论对于传统舆论格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已经无法忽视,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中网络舆论已经趋近成为一股主流的力量。”“近年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交互作用,甚至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很快就会达到甚至会超过预期的影响力。”[7]而且“数据显示,起正向作用的网络舆论占绝大多数,其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十分明显”[6]。准确把握网民心理,这是科学引领网络舆情的必备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深刻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深刻调整。这种社会变动带来的社会心理重大变化,包括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相对被剥夺感,政治体制转型带来的社会无助感,文化体制转型带来的迷茫感,社会转型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感、焦虑感等等。当意见观点、利益诉求的表达在现实世界渠道相对狭窄不够畅通的条件下,虚拟世界就成了最佳选择,网络就成了发表意见、宣泄情绪的空间。为此,一是要准确把握网民的这些心理状况,不随意对网民的正当情绪发泄和意见表达一概简单删除,使网络不只是非理性发泄的空间场所,而且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宝库;二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层面向社会心理层面转化,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自觉。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

在理论论证与现实回应的相互印证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引领网络舆情在于其是否有强大的引领力,在于其理论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8]这就启示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一是理论要彻底,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理论要关照现实,在主义和问题的相互关照中,着力回答和解决历史与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在多样价值并存的网络时代,要让广大网络受众选择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必须在客观层面上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条件,让广大网络受众享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事实。”[9]在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对话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过程,既是网络舆情向“善”向“美”的过程,也是构建网民价值观的过程,必须抛弃单向灌输模式,实现双向多向互动交流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的价值要求与网民多元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这就决定必须实现价值观对话,在对话中实现价值观的最大限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呼唤高尚的理想道德信念,这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追求。“在网络文化多样价值环境中,网络受众有多样价值选择的自主权,但却容易迷失在杂乱价值世界中。只有交往、对话、厘析与明辨,才能在多样性价值世界中找到主导性、科学性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的主导地位。”[9]要通过对话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在对话中实现引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的途径

1.主流网站与传统媒体合力引领。网络纷繁复杂,要求每个传播主体都能发挥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使网络舆情朝正确方向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网络阵地的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舆情的引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责无旁贷。目前“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呼应更加紧密”[10]。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努力形成主流网站与传统媒体的引领合力。一是党政官网与传统媒体要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积极作为,利用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经验、能力以及社会公信力方面的优势,与党政官网形成引领合力。二是重点网站与传统媒体要形成合力。网络舆情通常是某一信息源在重要门户网站或重要社区论坛引发广泛关注后形成。必须使重点网站与传统媒体密切配合形成引领合力。“主动引领网络舆情是传统媒体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需要。”[11]

2.显性疏导与隐性规制合力引领。在现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下,以行政命令方式和用堵的办法对待网络舆论处理网络舆情显然是愚蠢的。“在民主政治时代,运用行政控制的办法管理网络舆论,必然面临着政治、法律、技术的难题,其效果不佳。”[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情要显性疏导与隐性规制相结合。显性疏导就是网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新旧各种传媒对网络舆情疏通、引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及时报道,澄清事实。网络舆情产生后,网络新闻发言人利用网络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客及时报道,澄清不实言论阻止谣言传播,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其二,“网络意见领袖”设置议题,正确引导网民。设置议题除了在内容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在方法上还要讲究策略,包括时间要集中,网络舆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连续设置相关联议题,有意识地强化宣传密度;位置要显著,设置的议题要在网络新闻头条、论坛和微博置顶等显著位置加以突出,吸引网民关注;版式要宏大,要不吝版面篇幅强力推出设置的议题,形成气势;标题要吸引人,设置的议题要吸引眼球,调动网民的兴趣热情去读完议题内容。例如前两年“小悦悦”事件后新浪、腾讯等网站设置“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议题,呼唤社会道德良知,体现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三,专家做客网站、论坛深度解读。聘请知名专家对网络舆情事件、现象进行理性客观地深度解读,解释产生的深刻历史与现实原因,解答网民疑惑,在专家与网民的互动中引导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专家在与网民互动中观点要鲜明,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拒斥什么,要旗帜鲜明。对与主流价值取向相背离有明显政治立场问题的意见观点要坚决驳斥,据理力争,对因认识问题产生的偏激观点、情绪要循循善诱,说服劝导。隐性规制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制定互联网各种制度和公共政策以规范网民的言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舆论引导,制度政策的推行可以消解网民对核心价值观的反复直接接触反而产生厌烦情绪,更加具有隐蔽性,引领效果更好,可使网民自觉发表正向言论。

3.网上与网下联动合力引领。一是网上从理论高度对有违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问题予以正面回答,不回避、不掩饰。那些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冲突的倾向、事件,必须利用好互联网从理论上予以批判,以正视听,以表明党和政府对这些危险错误倾向的立场态度。二是网下解决好群众利益和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对于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诸如收入分配、贪污腐化、国企改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在实践中解决好、在理论上解释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其力量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平等、不公平的批判,贫困、失业、剥削、战争等因素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强有力的论据,而这种论据的强有力不是在理论上的宣传而是在实践中的实现。因此,网下进一步解决好公平正义问题,社容易发表的核心期刊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有说服力,共产党就有凝聚力,社会主义就有吸引力。

作者:罗忠荣 杨永志 单位:天津农学院 人文社科系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舆情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59239.html

    相关专题:建筑论文 隧道溶洞处理


    上一篇:隧道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