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课堂管理忽视情感因素由于我国长期受“唯理智主义”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感因素,常常出现很少顾及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的课堂活动,高职院校课堂也不例外。虽然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的纹饰现象更高于中小学生,相对来说很少发生课堂意外事件,但目前高职院校课堂仍存在诸如走神、玩手机、吃东西、小声聊天、无鼾声的睡眠等课堂行为。这是由这些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讲授方法机械呆板,内容枯燥无味,远离学生实际需要,与将来的就业关联不大甚至无任何关系等认知造成的。而教师往往缺乏课堂管理意识,常常沉浸于自我陶醉式讲授,缺乏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渗透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知识和社会情感的意识;大多数教师只围着讲台而不下讲台,对注意力不集中、违反课堂纪律现象不能及时给予巧妙、合理的制止和管理;有些教师甚至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机械地进行讲授。其结果是师生之间极易产生距离感和陌生感,课堂互动不顺畅;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激情减弱;不注重或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片面地追求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教学设计忽视情感因素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由于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堂的一些教学设计仍存在过分注重传授学科知识,重讲、轻练、轻能力等现象,导致学生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和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与体验,部分学生仍存在把及格作为奋斗目标的学习倾向。教师更多地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忽视了管理者的重要角色。而学生已习惯对课堂提问保持沉默、不敢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加上个别学生升入大学后主观上存在放松心理,由此极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互不管的课堂现象。由此必然会出现大学生情绪懈怠、看无关书籍、小声说话、照镜子、发微博等各种课堂问题行为。而教师认为学生不配合,满腹牢骚,缺乏必要的教学激情和积极性,导致有些课堂气氛沉闷、纪律松散,造成教育浪费。可见基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要,同时以提高能力为目的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要管理好课堂,除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智能结构外,还应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艺术。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理论仍处于发展阶段,加上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及时吸收和接纳相关教育管理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尚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一切因素来激发高职院校课堂活动中的情感动力。在现实中虽有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得心应手,能够机智巧妙地解决;而有些教师只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艰难地摸索着;部分教师面对一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知如何处理,走许多弯路,尤其是不妥当的处理方式和简单而不科学的解决措施,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导致不断发生一些师生冲突和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可见教师既需要高超的教育教学机智,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课堂管理理论和策略,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与能力,保证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的有效与优质。
二、思考与建议
(一)消除对情感功能的模糊认知情感作为人类一种复杂而重要的心理现象,随着其研究的实质性推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促进和推动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一些误解和偏见也被一一解开和消除。诸如认为情感因素于事无补,无足轻重,分数才是硬指标;认为强调情感因素,无非是讲课要有激情,待学生要慈爱而已,从而把情感的作用简单化;甚至认为情感只可体验、意会,不可捉摸、操纵等各种对情感功能的模糊认识,不仅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现象,也造成高职院校课堂管理仍忽视情感因素,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和调动其动力作用。因此,当务之急要通过积极渗透对情感作用的正确认识,消除模糊、怀疑,甚至否定的错误认知,应着眼于完善人的发展成长,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品质教育,积极培养其在做人、生活、生存等各方面和谐的情感品质,为其拓展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充分调动其创造潜能。尤其是尽快适应国际化、全球化、多元化带来的全方位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教育发展,满足和培养其积极、健康、良好的情感需求,追求课堂管理的人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发挥情感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成长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二)突出情智和谐的课堂教学设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才是竞争的资本。而在现实生活中片面的人才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虽然高职院校课堂管理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这一问题,但高职院校首先要树立情智和谐的人才培养观,帮助学生走出学习与择业的误区;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情智和谐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注重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快乐的学习者、求职者和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进行设计,正确处理学生、知识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性、道德和审美等角度出发,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偏向,应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倡导大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索等各种学习与研究活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合理建构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路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求知欲望,积极构建和谐公平的大学课堂氛围。(三)提高教师科学管理课堂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高学历人才云集的地方,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视思想、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管理。而人类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对情感因素的正确认知或实际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都制约着高职院校课堂管理的效果和水平。目前有些高职院校教师对情感动力作用只停留于观念的接受和行为的模仿,而忽略了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缺乏对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概括,理论上长期处于贫乏状态。此外,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规模也越来越大,导致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课堂信息交往频率越来越低,建立集体规范比较困难,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加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难免出现失控与不到位。因此通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同时采取专业培训、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解决各种课堂问题的能力。可见,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而进行课堂管理,不断更新和加强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和多元能力,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教育消耗,使课堂成为培养人才的真正乐园。综上所述,理性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和定位情感的动力作用,逐渐激活和改善课堂活动,有助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品质。
现代农业论文作者:卢爱英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