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在现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时代内涵,分析讨论了其在《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生活即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208-02
1引言
在国家大力推进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各个普通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和行动,谋求转型发展的道路,而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工作,对所承担的《蔬菜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实践进行进行了总结。《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应用型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突出《蔬菜栽培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强调和实践了以下教育思想和理念。
2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1,2]。尽管这一思想的提出已有近百年之久,但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习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只学理论不参与实践和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行业的发展。“做学合一”讲的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同时又从实践中升华理论,得到新知。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两者缺一不可。《蔬菜栽培学》实践课和企业实习中,要求学生撰写养护日志和实习日志,记录个人每次任务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别是要将实践中的操作和技术要领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和说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搜索理论知识、思考和联系实际,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最早是杜威提出的[3],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4]。看似两句相反的话却表达着类似的教育哲学思想。学生接受的教育不仅局限在课堂,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起着或多或少的教育作用,特别表现在情绪、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等情商培养方面。另一方面,“教育即生活”体现教育活动要融入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育就接了地气。《蔬菜栽培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常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生活场景中。比如,提出“你喜欢吃普通的白色花椰菜、青梗散花还是绿花菜?”的问题,让同学们体会不同蔬菜种类、品种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蔬菜的特点、遗传关系以及品种选育等问题。又如,“冬季番茄与夏季番茄口感有何不同?”“你吃到过苦味的瓠瓜和葫芦吗?”等问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使学生渴望学到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生活中寻求知识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自我学习和教育。
4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育机构应以学生和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进步。因此,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所从事职业或行业的适应性和满意度,以及行业和社会对学生的满意度都昭示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应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对行业(社会)的适应性和满意度而开展。《蔬菜栽培学》课程也应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蔬菜生产模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急需转变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企业再学习,尽快与行业接轨,从生产一线汲取最新知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
5结语
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进行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为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EB/OL].
[2]郑航芝.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文化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29):83~85.
[3]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4~7.
[4]刘建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J].教师,2010(7):122~123.
[5]魏菊香,将兰兰,刘信飞.高校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5(10).
作者:朱雪云 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