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

[摘要]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追求“无痕德育”,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要追求无痕的品德教育,就需要设计出有实效的课堂活动。首先,课堂活动应引发更多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体验;其次,课堂活动应该是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欣赏性活动;再次,课堂活动应该成为丰富教育资源的伙伴交流活动;最后,课堂活动应该成为真正影响生活的实践性活动。

[关键词]品德教育;德育;品德课;教育价值

有人说,德育是盐,不能直接吃,必须把它放在饭菜里才味道鲜美。这就告诉我们,被教育者发觉的说教型的德育是苍白无效的。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应该追求“无痕德育”,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让学生在一定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小事情中,明白大道理。应该说,经过几年的远程研修,大多数品德课教师都明白这个理,并不断追求无痕德育的课堂实施,因此,“生活化”“实践化”“游戏化”风靡品德课课堂,“活动”也成了写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在课堂中的关键词。但是,在观看众多课堂实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明白活动背后指向的育人目标,不知道应该组织参与活动的主人公做什么,不注意活动具体开展的细节,不举行活动之后的讨论交流,不将活动感受自悟、内化、共享,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强。一个有实效的课堂活动,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如下几点。

一、引发更多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体验

我们认为,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才能产生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课堂上的体验性活动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而不是以一两个学生的体验来代替大多数。比如《喝水的学问》一课,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徒手跳绳2分钟,学生又累又渴的时候,教师不让学生喝水,告诉他们,活动之后要等一会再喝水,交流一会关于喝水的知识之后,让学生自由地喝自己带来的水或者饮料,然后就学生喝水或饮料的种类、数量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喝什么、喝多少、怎么喝等问题。这样的体验性活动人人参与,个个投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地掌握了喝水的学问。反之,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我们的身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设计了一个“整理书包”的活动,让两个孩子上台,一个蒙着眼,一个背着一只手,来整理书包,其他学生当观众,活动后让台上的两个学生谈感受。这样的活动让课堂看起来整齐有序,但是除了这两个学生之外,其他学生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器官的重要。如果把活动改为每个人“单手穿衣”,或者课后“盲人体验”,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当然个个都有感悟。

二、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欣赏性活动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技术走进品德课课堂,这可以让一些比较抽象、学生接触较少的知识,化为可见、直观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学生熟视无睹的一些场景、人物、事件重点呈现,化动为静,渲染情境,陶冶情操,还可以直接将一些影视广告、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接触社会。有位年轻教师在执教《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结束时,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华汉字的喜爱与自豪之情,选择一首关于汉字的戏曲,让学生欣赏。这位教师的想法,我非常能理解,戏曲,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用它来唱诵汉字,更有意义。但是,呈现方式是如何呢?屏幕上出现的是一副对联“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背景音乐是关于汉字的戏曲(说实话,我是一句没听懂,因为对歌曲不熟悉,看学生的表情,也是茫然,应该对这首歌曲也不熟悉),这位老师倒是陶醉其中,兴之所至,还偶尔跟着唱几句,但是却并不完整地唱完。历时5分钟,我看不到歌词,听不清旋律,甚至不能静静地聆听,经常被老师自以为是的跟唱打断欣赏,无奈甚至烦躁的情绪下,对中国的汉字原有的一点喜欢也被磨灭了。画家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渲染情境的歌曲视频,也应该在熟与不熟之间。如果选择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子,就可以换成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歌词,当然,歌词要呈现在屏幕上,如果歌词来自学生的创编就更好了,这样旧瓶新酒,旧曲新词,应该会打动学生。如果直接用某首歌曲,歌词也不用调整就合适的话,那么就要在画面上下功夫。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为了让学生再次对各行各业的人们产生喜爱、敬佩之情,就选用歌曲《为了谁》,伴着“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歌词,画面上逐步出现农民、建筑工人、军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旁边还加上不同的打动人心的文字“粉笔灰染白了你的鬓发”“你的血泪为守护的祖国人民而流”,学生深深陶醉其中,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下课铃响了,也不愿离开。所以,淡化教师的存在感,猜测学生的感受,根据课程的需要,来静心设计视频、画面、音乐、文字,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信息手段创设的情境氛围中。

三、成为教育资源的伙伴交流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会生成很多有价值的资源,而来自伙伴的经验,最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互为资源,分享经验和成果。所以,当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者搜集的资料时,应该减少教师的大段说教,让个别学生的介绍成为影响同伴的素材。一位教师教学《生活处处有规则》时,尤其注意搜集资料和展示资料的方法的引导。因为预想到,大部分孩子出示的资料,都是填写的教师提前设计的资料卡,说明自己在哪里,发现了哪些规则。老师就提前安排了几个孩子,作为小老师,与她共同“搭台唱戏”。一位女孩直接用彩笔绘制了自己搜集的各种标志,教师让她展示之后,马上肯定:“这样直接用图片来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我们看起来更直观了。”另一位男孩上台后,将自己的资料放在展台上,本人却不用看资料,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的资料。教师马上鼓励:“同学们,你们发现他的介绍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来交流资料,说明他已经将资料记在心里了,真会学习!”老师甚至还安排了两个学生来表演自己家庭的规则,告诉孩子,有的资料,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呈现。当然,老师没有忘记自己———师者的作用,她出示了自己搜集的关于教师的一些规则,告诉学生,这是教师到校园网上搜集的,校园里不仅仅有对学生的规则,也有对教师的规则。这样的交流,既让课堂生动活泼,更让学生在其中明白了很多搜集、呈现资料的方法,要比单独集中地教给方法显得无痕、有效。

四、课堂真正影响生活的实践性活动

品德课课堂效果的最终检验不在课堂,而在课后。所以,老师们大多都会在课程结束时,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但是,这些实践性作业是否真正指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又该如何检测呢?有的老师仅仅是为了布置而布置,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完整,看起来有往生活联系的环节,但并没有真正考虑实效的问题。比如,《认识我们的身体》一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随着《健康歌》,师生一起做教师自编的简单的操,动一动头、胳膊,来学习保护身体器官。看起来热闹得很,课堂也显得完整。其实,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器官,学校都编排了各种不同的课间操,有广播操,有绳操,有球操,有毽操,有眼操,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再另起炉灶编排一种操,直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各种操,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器官,所以,都要用心按标准做好。这样的引导,尽管朴实,但更容易走入生活现实,如果学生能真正做到,会受益终身。告诉是落后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为了真正让品德课堂走向无痕,不仅仅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就可以了,更要注意,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参与面,道具的选择,时间的长短,在课堂中的哪个时段等操作中的细节;预设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导到什么层次合适;静心考虑活动之后提问什么问题,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分享彼此感受。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教学的效果;细节决定教育的品位。设计好活动的各种细节,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顺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兴趣爱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水到渠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主动融入,自主地体验和感受,真正实现学生自觉的道德内化和行为转化。

参考文献:

[1]程振禄.对小学品德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

[2]孙彩平,赵伟黎.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之后———深化小学德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新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6.

作者:倪红梅 单位:威海市千山路小学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品德教育价值无痕路径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56556.html

    相关专题: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论文大纲范文


    上一篇: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现状与反思
    下一篇:音乐教育的社会性作用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