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编辑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方法

编辑是个多面手。编辑工作内容复杂,有多项进程需要及时跟进。从案头文字工作到市场调研,从选题策划到接洽作者,编辑大部分时间都在审阅稿件、写选题报告、开选题会、与人沟通、做决策与执行……编辑的工作内容离不开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日益多元化、快速更新的海量信息,传统的编辑手段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编辑需要掌握新的信息辅助工具来迎接转型期的机遇和挑战。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广大知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笔者对此进行了系统学习和应用探索,并选用部分工具运用到日常的编辑工作中,通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切实体会到这些工具在帮助编辑快速查找计算机中的文件资料、优化审稿流程、搜集网络资讯与读者信息、管理与深化选题灵感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选题命中率,非常值得向编辑同行推荐。

1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方法

作为一名责任编辑,既要做“板凳磨得十年冷”的案头文字工作,又要紧跟市场动态,做好选题策划,做出市场认可的好书。文字加工和选题策划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编辑经常在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切换,会疲于应对,感觉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如何才能提高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如何保证能在需要时快速找到自己保存在计算机中的资料?如何能使自己保存住经常冒出却又很快忘记的选题灵感?如何进一步思考并深化选题?如何做好信息分享与传播的工作?面对这些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惑,笔者发现以下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百度搜藏、Everything、知乎、豆瓣、Evernote、思维导图等可以为编辑提供助力。这些工具都具有以下一个或者多个优点:免费易得,使用便捷,随时随地同步更新,适合移动办公,即搜即得,社交功能(分享、交流、互动)。笔者结合实际编辑工作,对这些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特点、优势及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逐一介绍和梳理。

1.1如何在计算机中快速查找资料

笔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几天前写了一份选题报告,现在领导急需,自己明明存在计算机上了,却怎么也找不到;又如,不久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想引用一下,却记不清题目是什么,搜索起来很困难。这是因为,编辑出于便捷考虑,往往顺手把文件存放在计算机桌面上,包括大量的文件、图片、聊天记录、电子书、视频等资料,时间一长难免显得杂乱无章,若想要查找资料,往往费时费力。如果能在这方面加以改善,就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在需要时找不到资料,或者最终找到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其主要原因是保存信息和知识的方法不得当。笔者经过摸索,发现解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花时间建立个性化的计算机文件分类命名系统,养成及时整理的好习惯;二是学会使用功能强大的本地搜索软件,如Everything。如果将两者结合运用,就能大大提高第一时间找到资料的概率,自然会极大地节省时间。1.1.1建立个性化的文件分类命名系统编辑在面对种类浩繁、数量达几十万份、存量高达几百GB的计算机资料时,只有分门别类地保存,才能在使用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开始建立命名系统时可能会花些时间,但长期效果显著。(1)文件的分类编辑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和习惯缺定文件的分类,力求简单方便,分类不宜超过3层,即文件夹—子文件夹—孙文件夹。通常情况下,若超过3层,再次打开的概率不会超过10%。例如,一位出版社的编辑部门主任,其文件第一层常见分类为“个人、工作、学习、工具”。在“工作”文件夹下面(第二层)按工作类型分为“选题项目、日常工作、部门管理”。因为编辑部门工作主要围绕着选题项目展开,所以“选题项目”下面(第三层)再根据项目名称来分类。“部门管理”文件夹涵盖了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等内容。“个人”“工作”“学习”文件夹下面也都会有相应的再分类。(2)文件的命名凡编辑经手的电子版稿件,对其命名至关重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审稿流程。尤其是重点选题项目,一份文档往往要经过多人修改——作者几易其稿、专家审阅修订、三审中会有改动、发排后有多份校样文件等,每个环节后得到的文档版本都有所不同,最后发送排版的应该是最终修改稿。而实际情况是最后发送出去的经常是某个中间稿,这样会导致重复劳动,甚至有可能丢失某些数据,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因此编辑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文件类型确定合适的命名规则。例如,对稿件按以下方式命名:“标题—作者—出版进程—日期—文件类型”。如果一份文档命名为“葡萄酒品鉴百问百答—孙志军—作者修改3—20091012—doc.doc,就能非常清楚地显示:这是作者孙志军2009年10月12日发过来的第三次修改后的doc文档。通过及时在文件名中标注出版进程和日期数据,就能对流程中同一个选题文稿的不同电子版本一一保存备份,减少误操作的概率,使责编的审稿流程保持顺畅。文件的分类和命名是基础,虽简单但不容易坚持,如果能长期坚持就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其实对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文件,只要花上一两个小时进行简单类型分析,就可以规划出文件夹层次,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命名规则,日后在下载文件或者新建文件时按照此规则分类命名。从长期效果看,笔者认为这是效率很高的文件管理方式。1.1.2使用本地搜索工具EverythingEverything是速度最快的文件名搜索软件,数百GB硬盘的几十万个文件,可以在几秒之内完成索引,瞬间呈现文件名搜索结果。它小巧免费,使用简单,占用系统资源极少,支持中文,是非常好用的本地搜索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它只搜索文件名,不能搜索文件内容。Everything与完善的个性化文件分类命名系统结合使用,非常节省时间!

1.2如何搜集网络资讯与读者信息

对于编辑来说,搜集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剧增,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会被信息的浪潮淹没。笔者发现有几款好用的工具比较适合编辑,如百度搜藏、知乎和豆瓣。1.2.1百度搜藏百度搜藏)是由百度提供的免费网络收藏夹。它可以帮助编辑高效地收藏和整理网络资源,无论在哪里,只要能上网,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搜索和使用。百度搜藏的特点是:全文收藏、网页快照、快速查找、资源分享。它的使用非常便捷,可以多浏览器同步,不用担心切换浏览器后找不到书签。1.2.2知乎知乎是目前回答质量最高的问答型网站。一些精华回答来自专业人士,不仅逻辑严谨,而且非常专业。编辑用知乎的好处在于,关于一个问题能得到很多专业而且多角度的回答,比较有参考意义。比如,想策划某个方面的图书,想知道这个领域已经有哪些经典和前沿领域,就可以摆出问题,等候知乎大神的回答。使用知乎的方法是:明确自己的问题;查看与该问题相关的精华回答及评论,其他回答可选择性查看;用思维导图(下文有介绍)整理出框架;筛选应用,实践反馈,优化调整。当然,在知乎上学习,最好是针对自己已有一点基础的问题。如果没有任何基础,还是从百科开始了解比较好,否则耗时,且易陷入判断困境。1.2.3豆瓣已经有很多编辑在利用豆瓣书评来获取读者的反馈信息,并且与读者互动。相对于当当和卓越上的图书购买评价而言,豆瓣书评更专业,读者的分析水平更高,也更到位。它的用户绝大部分是热爱读书的人,包括作者、编辑、资深读者,一篇条分缕析、深刻独到的书评,可能会为一本书带来大批的拥趸,这是编辑不可忽视的力量,应该好好利用起来。

1.3如何保存与管理选题灵感——使用Evernote

笔者以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看到一篇新闻或读到一段文字时,突然想到新的选题策划的点子,或者产生某些感想,虽然偶尔也会记录在纸质笔记本或纸片上,但过段时间就遗忘了;或者到真正需要时却想不起来,即便想起来,也往往模糊不清。想要查找,却翻遍笔记本也找不到记在哪里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工具就是Evernote(印象笔记)。Evernote是一款富有创新精神的多功能笔记软件,不仅具备强大的笔记捕捉功能,还采用了独特的分类方式,可以建立多个标签,支持同步数据和即时搜索,有免费版。使用Evernote,在查看网页发现有价值的内容时可以很方便地选中保存,并顺手记下当时的想法,这些内容会保存在Evernote的网络数据库中,可以随时同步到本地主机或者手机,无论你在哪里,只要能上网就能方便地查询和使用。如果编辑能够熟练使用Evernote来记录和整理灵感笔记,就再也不用担心灵感丢失了。不仅如此,当养成定期整理灵感的习惯之后,关于选题的点子就会不断地冒出来,随时添加到灵感笔记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整理之后很有可能变成有形的文章或者产品,编辑工作会因此产生大的突破。

1.4如何深化选题灵感——用好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记忆策略、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可以用来做笔记、做头脑风暴、整理思路,最终形成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成熟思维模式。例如,编辑从选题灵感中淘选出有价值的点子,经进一步提炼,策划出一个热点选题后,寻找到合适的作者,当与作者沟通写作框架时,可以用思维导图做头脑风暴,使选题进一步深化。最后导图画出来,一本书大致的章节目录就有了。又如笔者写作本文时,先考察并确定选题,接着画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直观而清晰地显示出文章的框架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论文写作效率(见图1)。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nager或Xmind,两者功能都非常强大,后者免费。很多人只知道Enter插入平行节点、Insert插入子节点后,就开始用思维导图做各种事情了,然后在不断尝试中学到了更多技巧,使用起来更为娴熟。编辑需要去大胆尝试。

1.5如何分享与传播——建好个人博客

编辑可以利用个人博客来保存、积累、分享知识。介绍如何利用博客方面的文章非常多。时至今日,尽管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但个人博客因其开放性和存储管理功能的优势,终未被取代。微博只能用于碎片化化信息和知识的分享,而个人博客则可用于完整的知识分享与传播。编辑利用好个人博客,可以将自己关于出版行业的思考、总结与分析整理成文章,既是再学习,也是分享,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能力,也能建立良好的个人专业形象,以吸引未来的合作伙伴和作者资源。

2编辑综合运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进行选题策划的实例

【案例】图书《一双好鞋——载起孩子的生命之舟》的选题策划与出版【工具】百度搜藏、知乎、豆瓣、Evernote、思维导图、博客【运用过程】(1)灵感发生:在与一位2岁孩子的妈妈交流如何给孩子买鞋时,发现大家都特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当时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有一本权威可靠的关于如何给孩子买鞋的书就好了。当时笔者用Evernote记录下这个想法,书名初步定为《如何给孩子挑选好鞋》。(2)搜集资料: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儿童鞋”“购买”“攻略”“技巧”等,找到一些相关资料,用百度搜藏收集网址;在Evernote中新建一个“儿童鞋”的笔记本,保存有用的网页或部分文字。(3)资料加工与沉淀:初步浏览相关资料,集中主题,提炼关键词。去专业图书网站和豆瓣书评查找同类书,发现没有同类书出版。还可以去知乎上提问“如何给孩子选一双好鞋”“一本讲如何给孩子买鞋的书,价格只要一双儿童鞋的零头,作为家长的你会买吗”之类的问题,等待回答。(4)整理思路:用思维导图(Xmind)做该选题策划的头脑风暴,并整理思路(见图2)。整个选题策划论证报告的模块都包含在内。该图可以直接保存在Evernote中。具体想法可以在Evernote里充实并积淀。(5)后续编辑工作:从这本书的选题策划到立项实施、寻找作者、审阅稿件、确定书名及最终进入图书出版流程,还有很多繁杂的工作要跟进。选题策划中不完善或者有疑问的部分都可以单独用Xmind做头脑风暴,任何新冒出来的点子以及新的进展和疑问,都可以用Evernote记录,保持思考的连续性。在图书最终得以问世后,可以将之前的选题策划和图书编辑过程加以总结。可用个人博客分享这些经验,同时这些详尽的素材与编辑经历又能为图书营销提供灵感。【案例总结】笔者介绍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在本案例中得到了综合运用,这些工具帮助编辑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逐渐加深对各款工具功能与使用方法的熟悉程度,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它们给编辑工作带来的便利。

3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是做知识产品的脑力劳动者,更需要智慧来管理自己拥有的信息和知识。熟练使用几种个人知识管理辅助工具,发挥其最大效应,不仅可以帮助编辑解决信息更新与知识获取的效率问题,对个人视野和知识面扩展也有明显提升作用。只是随着新工具的出现和原工具的不断更新,编辑是否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尝试和开发,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工具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相信每一位编辑的最终目的还是多出书、出好书。所以只要熟练用好几个工具,能物尽其用就好。

作者:蔡慧珍 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编辑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55639.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方面的杂志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测量技术对大桥整体施工的应用
    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