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方法
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编制方法主要是指在前期准备和制度设计环节采用的方法,以下从需求分析、制度比较、指标体系设计以及表式设计四方面进行梳理。
1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包括征集需求建议和指标转换转化两部分。其中难点是指标转换转化。
2征集需求建议
征集需求建议可以采用发表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实现。发表调查法就是设计发放表格,征集各方面专家对海洋经济具体指标的需求;问卷调查法就是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对问卷问题和给定备选答案进行回答,了解海洋经济指标的需求领域或方向;访问调查法就是召开座谈会或者实地走访,了解具体部门或人员对海洋经济指标的需求。
3指标转换
转化指标转换转化就是将各类需求内容转换或转化成有具体含义、可度量、可调查的指标。指标转换是指需求中已经提出了具体指标,要将其拆解成单个无需计算的基本指标,保证指标规范、含义清楚,例如“劳动生产率”可以拆解成“产值”和“从业人员”两个指标;指标转化是对于需求中未明确提出指标的,则需要加以分析提炼,采用相似特征、因果特征、测量手段、品质计算等替代法[2],将需求内容转换成具体指标,例如“海上风电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发电设备容量”体现。
二、制度比较的方法制度比较包括制度搜集整理和指标筛选提取两部分。其难点是指标筛选提取
1制度搜集整理制度
搜集整理就是利用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和 《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从国家或地方的统计部门和涉海部门网站、公开文献资料等渠道,采集电子文件或纸质资料,进而按照“所属部门”、“制度”、“表名”、“指标”等整理成指标目录,以供筛选提取。
2指标筛选提取
指标筛选提取就是从各种统计制度中筛选提取有关核心指标,能够反映海洋产业某一方面基本情况。对于核心指标的把握,需要归纳总结,即了解某个部门各类统计制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指标是什么,掌握这些指标的含义和反映的问题,综合考虑将其直接应用或改造应用于海洋领域是否合适、恰当。
3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是建立在某种指标分类基础上,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及其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设计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原则,构造指标分类,进而补充完善具体指标要素,并对指标进行编码。
4设计原则1)目的性为主,兼顾全面性由于开展调查的最终结果是达到调查目的的要求,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调查目的开展,首先考虑与调查任务直接相关的核心内容。同时,结合目前的条件保障,适度考虑全面性,增加与调查任务间接相关的重点内容。2)稳定性为主,兼顾前瞻性从延续性来看,具体指标要保持基本稳定,可以进行跨时间、跨地区的比较,因此稳定性是开展连续调查、进行常规统计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可以适度考虑前瞻性,以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指标体系。3)以操作可行为本具体指标必须含义明确,能够科学、客观反映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同时计算方法规范。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采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保证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4)以基本指标为主指标体系要以基本指标为主,避免对原始一次信息的重复采集。一些指标属于派生指标,包含二次信息,即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例如全员劳动生产率。应将这些指标还原成若干个基本指标[3],即能够用计量单位进行量化、含义完整、不可分割的指标。
5构造指标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构建大类、中类、小类等若干分类层次。由于指标分类是各调查任务不同方面的体现,而每个调查任务要求、各方面指标数量不尽相同,因此各类的层级数量也不会完全一致。1)构造方法构造指标分类有两种方法,即演绎法和归纳法。其中,演绎法是以调查目的为基础,设计各分类名称,再设计具体指标或将已有指标纳入到不同分类中;归纳法是以已有指标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形成各分类名称。2)分类模式海洋统计调查指标分类模式主要包括海洋产业分类、投入产出分类、主体附属分类等。其中,海洋产业分类是以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 标准为依据,按照各海洋产业进行分类;投入产出分类是以海洋经济活动中的要素投入与经营产出关系为基础,按照劳动投入、原材料与能源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实物量产出、价值量产出进行分类[4];主体附属分类是以经济指标为主体,以社会、科技、教育、管理、资源、环境等指标为附属进行分类。在实际层次分类中,往往是将多种方法相融合,各类采用不同方法,从而形成整个指标分类层次。
6设计指标要素
指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八个:指标名称、指标定义、空间限制、时间限制、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数据来源、采集方法。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见图 2)。1)指标名称指标名称的设计要尽量准确完整反映指标的含义,通俗易懂、精炼严谨,不易让人产生歧义,符合标准或惯例。指标名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指标,有时同一指标从不同角度也会产生不同名称,例如“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经济总量的专有名称、“地区生产总值”强调区域范围,“增加值”侧重反映行业或企业。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的名称要通俗易懂,便于指标数据的采集。2)指标定义指标定义通常是界定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在统计制度中表现为“指标解释”。指标的定义方法主要包括提要法、穷举法、示算法、限定法等[5]。其中,提要法就是给出指标内涵的要点;穷举法就是给出指标的外延,将指标构成项目列举出来;示算法就是直接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限定法就是对母指标给出较为明确的限定条件来定义子指标。3)空间限制空间限制就是界定指标的区域范围、行业范围、活动主体范围、项目构成范围等。其中,区域范围规定指标的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等,例如山东省、中山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行业范围规定指标的所属行业,例如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活动主体范围规定指标包括哪部分人或者不包括哪部分人,例如涉海从业人员包括 16 周岁以上的人员;项目构成范围规定指标包括哪些项目或者不包括哪些项目,例如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增加值。4)时间限制时间限制就是界定指标数据所属的时间。时间限制可以表现为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即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期指标的时间限制可以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旬、周、日等,其中年度限制又可以分为日历年度、会计年度、学年等。5)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主要是指标的计算公式,对于基本指标主要是加减运算。此外,还要说明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计算依据等。6)指标单位指标单位用于度量指标数据。由于单位受空间限制影响,不同区域、行业的数量级不一样,所以要建立统一实用、与国际单位制相一致的单位体系,按照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等分组管理。对于国家、省、市、县、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次的指标分别从各组中抽取适用的单位。7)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是确定指标数据的获取渠道,包括单位渠道和资料渠道。单位渠道是指标数据来源于哪类单位,需要具体到国家涉海部委名称、地方海洋部门级别、涉海企业类别等;资料渠道是指标数据来源于哪类资料,需要具体到统计制度、公开文献、统计台帐等资料名称。8)采集方法采集方法是确定指标数据的获取方法。对于基层企事业单位来说,主要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核算登记,计算实物量和劳动量数据,通过会计核算记录,整理价值量数据;对于组织开展统计调查的部门,主要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采集指标数据。9)编制指标代码对指标进行编码的目的是实现准确、高效地识别和管理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通过编码可以简化指标之间关系的描述,方便海洋统计调查工作开展,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保障汇总分析与数据审核的顺利进行[6]。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的编码是建立在指标分类基础上的,将指标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7]。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编码的原则是在指标所涉及的范围内,尽量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保持一致[8],便于指标的衔接、数据的共享。指标代码通常采用数字或者字母形式,按照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或者混合分类法[9]进行编码,对代码位数的设置要保留一定空间,便于代码的维护。此外,也可以设置校验码。为了使海洋统计调查指标代码具有实际含义,发挥标识作用,宜采用混合分类法编制形成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的特征组合码。首先采用面分类法,选取“所属海洋产业”、“部门渠道”、“时间限制”、“投入产出类型”、“重要程度”等作为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的各个面,将各个面的类目逐一列出。其次,基于习惯用法和处理效率的考虑,将各个面按优先级别从左向右平行排列,如表 1。最后,使用递增顺序码与各个面相结合进行编码,例如表2。
7表式设计方法
统计表式是在统计工作各阶段用来登录或展示统计资料的一种有序排列的表格,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工具[10]。海洋经济统计表主要是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调查表和综合表,贯穿数据采集和汇总审核过程。
8设计原则1)实用性表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采集数据资料,因此要保证表格实用、合理。既要使填报单位①能够明白统计范围、口径等要求,又要使填报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取得调查单位的数据。2)统一性表式设计要保持“两个统一”,即表内统一、表间统一。表内指标平衡关系要全部列明;同类表式的表头要保持统一;报表目录与具体表式的表名、报告期别、填报范围等要一致;制度总说明与具体表式的填表说明不能冲突;同一名词的名称、含义要前后相同。3)规范性按照国家统计局 《关于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文本格式的通知》 (国统字 [2008] 99号) 的要求,设计具体表式,编制总说明、报表目录、指标解释等,不能缺少批准文号、有效期等法定标识,避免出现表格左右两端封口、主词和宾词没有编号等问题。
9调查表设计
按照数据来源,调查表可分为基层表和部门表。其中,基层表按照统计范围又可分为基层通用表和基层专业表 (见图 3)。1) 设计基层表基层表是直接面对调查单位,采集一手数据的表式,要求调查单位逐个填报数据,做到不重不漏。因此,为了能够区分调查单位,要在基层表的左上角,设计法人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等填报内容;为了减少报表数量,可以将指标体系中分类不同而调查单位相同的指标,设计成一张基层表;为了提高填报效率,指标尽量与调查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经营管理凭单等相一致;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填表说明要明确报表的统计范围和调查时间、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平衡关系等 (见表 3)。此外,为了避免单位遗漏和重复统计,还要建立调查单位名录。对于基层通用表和基层专业表,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统计范围不同,前者的统计范围是所有调查单位,后者的统计范围是指定的某类调查单位。在实际调查中,应将调查单位相同的基层专业表和所有基层通用表组成针对这类调查单位的套表,方便填报。2) 设计部门表部门表是直接面对填报单位,采集二手数据的表式,要求填报单位根据有关统计制度、行政记录等整理提供数据。无论填报单位提供的是汇总数据,还是逐条数据,只要是从综合部门获取数据的表都是部门表。部门表就是共享数据的表。因此,为了便于获取数据,部门表的设计一定要列出具体部门名称或资料来源、统计范围、调查时间、报送时间等,表中指标名称要尽量与有关统计制度、行政记录相一致。
10综合表设计
综合表主要是将基层表的数据按照某一统计标志进行汇总,以反映整体状况或审核数据问题的表式。选取的统计标志一般是品质标志,例如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控股情况、产品类别、性别、民族等,也可以将一些将数量标志值分组后再汇总,例如企业规模分组、年龄分组等。综合表的设计要力求全面,将所有可以汇总的统计标志列出,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和开展分析研究。
三、结语
理顺制度编制流程、科学规范制度编制方法,是设计实用、有效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前提。为此,要以采集到真实数据为宗旨,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简化指标、明确来源、便于采集和汇总。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既要灵活运用统计调查制度编制方法,更要不断创新、完善流程和方法。
作者:郭越 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相关专题:失效分析与预防 核心 池州学院教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