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已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教学现状,多数学校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水平。从多元化教学的意义及具体应用出发,深入探讨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教学;多元化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167-01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普及,致使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逐渐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转变。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学校在开展教学时不再单纯地进行理论教育,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时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多元化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教学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及评价依据,大多数教师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这种评价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发展,单一的评价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教学的要求,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恰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评价的平台,以此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二)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多元化教学有着它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①多元化的教学是多元化评价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应该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③初中生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思想品德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二、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实施多元化教学不仅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更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结合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课外所收集的材料,成立评选小组,撰写论文比赛,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化学生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的思想,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热爱。
(二)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也要求学生加强对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教学、合作教学、研究教学,使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资料及其他信息,帮助学生梳理教学思路和主线。例如,在教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课时,播放收复香港、澳门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港澳台问题的解决方式及现状,帮助其树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责任感。
三、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学路径探讨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沟通,教师只是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评价与教学形式着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这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相符。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前,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模式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元化评价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把成绩评价、日常评价与学生的实践及课堂表现紧密相连。例如,个性化的体验活动。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知识水平不尽相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此外,由于社会阅历、家庭背景的差异,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吸收程度也不同。为此,应该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例如,学生的平时表现、描述性评价、成长记录等都可以列入被评价的范围,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不影响学生的情绪与状态下,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形式多元化
教学形式及内容的多元化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多媒体资源的发展与普及,教学内容不再单调、枯燥。比如,在讲解“网络是把双刃剑”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新闻、实例及视频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辩论赛讨论上网的利弊关系,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多元化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符合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和趋势,它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多方面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转变多元化模式,其他的课程与年级也要转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帮和.也谈初中思想品德新课导入[J].新课程(教师),2012(7):43.
[2]刘艳玲.初中思想品德课“思维参与”式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
作者:张奭华 单位: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