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演示实验无趣味
传统的演示实验,局限于“教师演,学生看”,无论是实验本身还是实验用具都是较为陈旧的,趣味性较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没有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因此,学生陷入了学习知识—考试—学习知识—考试这种死循环中,从而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学生的思维无法开阔起来,更不要说联想创新了。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2.实践机会少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的机会比较少,通常以老师演示为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这样不仅给物理教学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当然,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但这也仅仅是照本宣科,按照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复制实验,无法开阔学生的思维,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外实验较少
当前,因为初中生的课业较多,所以教师会尽量减少或者不布置学生的课外实验。即使老师布置了相应的课外实验,学生也只会马虎地应付老师,这种现象下,课外实验也就名存实亡了。殊不知,课外实验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实现方式
1.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和预测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猜想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新的亮点,我们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认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类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比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有意义得多。
2.基础实验是夯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首先要熟悉基础实验的基本程序,了解基本实验所展现的原理或知识,在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再培养创新能力。所谓基础实验,无非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按照书本进行的基本操作。通过这些基本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使那些物理原理得到进一步巩固;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物理实验技能。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按照书本进行基本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按照要求认真观测实验现象,纪录好每一个数据,通过细致的分析,删去存在问题的数据,最后形成报告。这样一个过程,能让学生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然后与物理知识相互对比,为理解物理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样也为创新思维的发展铺好了台阶。
3.改进实验诱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材上的实验进一步改进,或者进行基本的串联,给学生以启迪,诱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深入发掘或者知识点的串联,以提高创新能力。如,以“气体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将书本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矿泉水瓶中倒入热水,再快速倒出,立即盖上瓶盖,请学生观察现象。这样的实验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大气压确实存在,而且我们生活中已经有许多应用。再提供器材如玻璃瓶、水、硬纸片、塑料吸盘、注射器、乒乓球、吸管、胶头滴管、烧杯、圆底烧瓶、抽气机等,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设计精彩纷呈,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4.设计实验比拼,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物理实验比拼赛是建立在实现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的,设计物理实验比拼赛可以检验学生平日里的学习成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比拼,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平台去展现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创新思维标杆。同样以“气体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对自己实验成果的展示,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有一组学生利用抽气机和圆底烧瓶设计出喷泉实验时,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去创新,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不经意中稳步提高。
5.创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初中物理实验绝大部分可以从生活中找寻到其缩影,这也是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通过生活中的小现象提炼出一个个实验,让创新根植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课外实验在我们的课堂中大放异彩,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门涵盖很广的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掘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曹丽丽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