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生平榛是大果榛子的母本,与欧洲榛子通过种间杂交培育出大果榛子。大果榛子抗逆性比较强、口感好、果粒大,植物树种类型属于乔木,树高5~7米,稳定种植后2~3年开始采果,种植后6年内逐步进入盛果期,其中单株产量约为1.5~2.5公斤,单果重2.4~3.6克,植物盛果期长达约30年。我国大果榛子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辽宁、吉林等地区。本文主要针对长春地区的大果榛子相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1大果榛子生物学特性概述
1.1大果榛子生物学特性
在长春地区常见的杂交大果榛子多为落叶大灌木或者小乔木,在自然中生长为丛状,树皮没有光泽多呈现褐色或者灰褐色。植物的雄花为柔荑花序,多以2~9个在新梢中上部生长,其序梗长3~6厘米。雌花的花序为头状,当花开放时在植物混合芽的顶部,柱头颜色为粉色或者红色。果实形状为扁圆或者椭圆形,树种为喜光植物,年光照时需要在2000小时以上[1]。
1.2大果榛子小孢子发育与花粉活力
植物小孢子的发育是授粉过程的基础,目前,我国对于植物小孢子的形成过程研究比较深入。相关研究中表明,榛木的花药为四囊型,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以及绒毡层构成了花药壁,其中花药壁的中层结构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被分解,绒毡层在花粉成熟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植物进行有性生理繁殖的起始时期是花药的破裂,此时花粉在比较干燥的空气中飘散,花粉的传播是受精过程中必备阶段,而传粉的过程实际上需要花粉、花柱以及传播媒介三方面共同完成。花粉传播在榛树雄花花药开裂之后,具有活力的花粉能够在传播媒介的帮助下与花柱相遇,并顺利完成传粉过程。而花粉活力是指植物雄配子体在发育成熟之后,在传播媒介的帮助下附着于雌花柱头上,并在雌花柱头上萌发,在花粉管中表现出来的生长能力。目前,在我国特别系统化的榛子树种生产项目开展得比较晚,而东北地区的榛子资源潜力尚未被发掘,对于榛子植物小孢子的发育以及花粉活力的鉴定,能够为榛子高产研究提供参考[2]。
2大果榛子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首先一定要选择优良的品系,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因此榛子树种要有较强的耐寒能力,才能作为杂交榛品种以及授粉品种。在长春地区的种植试验中表明,例如达维和平欧等榛种,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生长能力。而杂交大果榛子是一种喜光树种,其土壤环境最好为pH值在6~8的酸性环境中,对于土地条件要求不严格,在平地、沙土以及山坡地中都体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3]。
2.2土壤栽种条件
榛子树种栽种条件比较严格,最好的状态就是在下雨之后的1~2天内,测量土壤中各种营养熵值比较稳定时进行植物栽种。第一,确定植穴。长60~80厘米,深50~60厘米,植穴底部覆盖上有机肥或者腐熟农家肥,并与表土混合。然后在该覆盖层中覆盖一层表层熟土,作用是防止肥料与榛苗接触时烧伤苗的根部,影响植物生长。第二,在榛苗定植前先对植物的根部进行修剪,植物根系过于长不利于植物生长,阻碍对土壤营养的吸收,因此要将植物的根系减掉约占整个长度的1/3即可,并在根部蘸取适量的泥浆。在实际的榛苗放置过程中,要注意将榛苗放置在植穴的正中心位置,轻轻地将植物根系舒张开来,在缓慢放置的过程中使得榛苗的根部与植穴中土壤充分接触,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间隔过于疏松,并在此基础上,在根部上覆土并踩实土面[4]。第三,对于榛苗栽植要注意深浅合适。一般根茎与地面的距离保持在5~10厘米,不能栽植得过深,栽植完成踩实之后,为榛苗浇水,当水完全渗到土壤之后再进行肥土盖地膜。第四,大果榛子苗的定干覆地膜有三个好处:一是能够将水分锁住,保证土壤不会板结,促进土壤中的有益菌生长繁殖;二是提高地表温度,帮助大果榛子幼苗萌发新根,降低死亡率;三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2.3幼苗繁育
榛子幼苗繁育比较缓慢,主要通过串根繁育方式实现。在不影响榛果实生长的前提下,采用母树基部幼苗来进行繁育幼苗。其中1年生的榛树不能繁育幼苗,2年生的可以繁育2~3株幼苗,年限越多的榛树繁育幼苗数量越多。在实际的幼苗繁育过程中,主要采用榛树母体串生出来的幼苗进行繁育,繁育时间一般在7月份的中旬进行。用铁线将幼苗根部围住,围绕高度3~4厘米,然后喷洒生根剂,覆上细沙踩实。对于榛树幼苗的繁育密度,要求一般不能小于3米,不能大于6米,但是要想实现早期丰产,繁育密度可以大一些。
3大果榛子后期管理
3.1病虫害防治
大果榛子属于杂交品种,病虫害出现比较少。其中象实虫为主要虫害,该种害虫取食榛苗的嫩芽、叶、枝,使得嫩叶被啃食成针孔状,嫩枝折断甚至影响新梢生长发育。幼虫对坚果仁造成为害,使得果壳出现钻孔,并破坏果仁。药剂使用主要在成虫产卵前进行,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7月上旬,采用60%的D-M合计0.33%溶液进行害虫毒杀,每隔15天喷洒2次。而大果榛子在栽培过程中较易出现的病害是白粉病,植物叶片在发病时出现黄斑,并逐渐在黄斑上长出百粉,导致植株叶子营养不良,提前掉落。在5月初期~6月初期,向植株叶片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167%溶液[5]。
3.2冬季保护
长春地区冬春季节雨雪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榛子可以越冬生长。但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树木抽条,抽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果榛子抗寒性不强,加上植株生长不够健壮,在冬季容易出现枝干干枯的现象,失水进而形成抽条。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植物抽条:一是在秋季植株叶子都落下以后,向植株根部浇灌封冻水,在春季前后将落叶用农膜覆盖上,筑成50~60厘米高的半圆形土埂,一方面用来提高土壤表面温度,另一方面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以便于土壤根部的解冻;二是要随时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在植物生长前期保证充足的肥料与水分,在生长后期可以不施氮肥;三是在早春期间可以对植株喷涂高脂膜,以减少树体水分蒸发。
3.3修剪整形
对榛果树的修剪与整形能够有效降低植株病虫为害,改善植株叶子覆盖结构,实现通风透光。植株在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整形之后能够增强光合作用,调整生长速率,促进榛果树提早结果,增加产量,并延长植株的生长寿命。在榛果树定植的第一年后,进行第一次修剪时,在植物整形带处形成了植株骨干部位,其中整形带处于剪口下20厘米左右位置。在剪口附近生长的芽都比较饱满,并且健壮,生命力极强。在第二年修剪时,注意要在主干以上部位筛选预留出3~4条不同方位的主枝干,对它们进行轻微剪短。在第三年中,需要对主枝延长叶进行轻剪短,其内膛细小枝不剪,并形成心形树冠。并以地面为起始点,在40厘米高的枝干基部,除去萌枝。
4结语
大果榛子在东北的栽培范围比较广,榛子树是北方比较重要的经济林树木,其果实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比较好,并且营养价值比较高,是一种常见的休闲食品。本文首先对大果榛子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解,介绍了大果榛子的栽培技术,技术中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壤栽种条件以及幼苗繁育等环节。并提出大果榛子的后期管理,例如病虫害防治、冬季保护以及修剪整形等措施。
作者:郭利明 赵桂荣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甩湾林场 长春市双阳区太平林场
相关专题:坚守个人干净这条底线 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