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近些年,山羊养殖渐成规模,传统的放牧养殖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养殖规模化带来的问题。想要在现阶段,控制好“成本”、“规模”、“生态”之间的关系,必须要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圈养+放牧”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加上本地植被资源丰富,圈养的基础上,配合放牧养殖,很好的弥补了两者饲养模式间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探索生态养殖,与本地养羊技术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就羊舍科学选址,规范舍内设计;创新养殖理念,探索“圈养+放牧”的模式;本地资源利用,秸秆加工推广;科学驱虫,合理防病;理想膘情,适时出栏等几个方面,有效探索生态养殖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2山羊生态养殖技术
2.1羊舍科学选址,规范舍内设计
理想的羊舍,宽在4~6m,高在2~3m,长度根据养殖规模而定。舍内配置必备的运动场,确保羊群适度运动。羊舍周边栽培树木遮阴,整个构造成由里向外的坡度,如此便于清扫舍内污物。建成的羊圈,离地高度80~100cm,床面铺面漏缝。楼板用木条、竹条或细木棍钉成间距l~1.5cm的床面,以便粪、尿落于地面。羊床可分栏隔断.也可做成活动板面。舍内用可移动的木栏分隔成公羊圈、母羊圈、羔羊圈、育肥羊圈,圈内设草架、饲槽和饮水设备。舍内靠墙用木条设置草架。草架高1cm左右。间隔出15cm宽的采食缝隙。料槽可用水泥或木板制成长槽,一般上宽25cm、下宽22cm.深10~15cm。槽底呈弧=形,最好留一个向外的出水孔。饮水设=备沿墙设置,可选用自动饮水器,每隔3m安装一个,也可安装水槽或水盆。
2.2创新养殖理念,探索“圈养+放牧”的模式
传统山羊养殖,放牧养殖为主。但是,放牧有其弊端,浪费丰富的秸秆和副产品资源。考虑到综合利用各资源优势,建议推广使用“圈养+放牧”的模式。饲料要求可用来喂羊的青料主要有种植的优质牧草/红薯藤、花生藤、大豆秸、蔬菜叶、野草、树叶等。必须保证青饲料的供应.饲喂量可占饲料总量的80%~90%。粗饲料主要指成熟后的农作物秸秆、秕壳等。粗饲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羊的采食量和健康,一般应低于30%,有条件的要进行氨化、碱化等处理。在青料旺季,用不完的青料应制作成青贮料,以备淡季使用。圈养羊还应初充一些精料。尤其是幼羊和怀孕、泌乳母羊以及种公羊、出栏前的肉羊等更应补充。精料中一般谷物类占40%~60%、蛋白类占10%~25%、糠麸类占20%~30%、矿物质占3%。饲喂时宜先粗后精、先干后青。
2.3本地资源利用,秸秆加工推广
考虑到不断增加的养羊成本,在饲料资源的综合利用上下功夫,不失为节省养殖成本的关键措施。本地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经机械加工成粉,饲喂山羊,不仅适口性好,而且日增重较其他日粮好很多。此外,秸秆加工,工艺简单,很好解决贮藏问题,提升饲料利用率。关于秸秆加工,技术推广如下:
2.3.1精选秸秆原料:适合用于饲喂的秸秆,不含毒的农作物加工副产品皆可。经收割后的秸秆,放置阴凉处晾晒。经过晒干后,可做加工处理。切忌,不能用霉变、腐败的秸秆。
2.3.2秸秆粉碎技术:常用锤式粉碎机,将秸秆处理至1~2cm。同时,做好分类处理。禾本科作物、豆科类作物分开切割,便于进一步配置。
2.3.3堆积发酵技术:经粉碎的秸秆或草粉,混合玉米粉(1%)。加30~40℃温水,量适度,确保能攥成团,松手可摊开即可。其中,混合湿度比例的酵母粉或者是发酵剂,集中堆积,与屋内背风阴凉处,成圆形或方形的小堆,上覆盖塑料。一般温度温度达40~50℃时,闻堆积物有酒曲香味时,发酵即为成功。发酵好的秸秆,留适量做下次用的发酵引子。
2.4科学驱虫,合理防病
日常加强管理,重视驱虫与防病工作。根据地方流行病情况,应重点做好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脓疱口膜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综合防病措施。而寄生虫类疾病,对于育肥羊管理至关重要。驱虫工作落实到具体细节,严格消毒管理。加强羊群护理,留意羊群的精神状态、饮水状况、粪便异常等等,尽量做到早防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病害于羊群的侵染。上述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建议落实好药防措施。研究证实:联合使用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临床驱虫效果好,春秋各用药1次,交替使用,约80%的寄生虫清除干净。同时,应抓好羔羊养殖工作。尤其是冬季,注意保暖,提升羔羊的成活率。
2.5理想膘情,适时出栏
一般情况下,山羊成年期长到一定体重,长速开始放缓。此时,不建议继续育肥,料肉比相对比较低,继续育肥,容易增加饲喂成本,且会影响山羊品质。由此,达到适宜膘情,一般在10月龄,体重在20~25kg,杂交羊体重稍高些,中等膘情,可考虑停止肥育,适时出栏。
作者:聂祥远 单位: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