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传媒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新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传统媒体的地位和优势。以新闻创新方向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从新闻创作思维和实例分析入手,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创新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创新;方法与策略
随着APP客户端、微博推送、微信互动等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地方电视台过去在本土新闻栏目上的相对优势受到了挑战,其无论是信息传播范围还是传播速度都无法与新媒体较量。在多元的媒体传播环境下,地方电视台需要挖掘优势,转化新闻节目报道方式和节目形态,以促进影响力的整体提升,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环境。
一、灵活运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手段,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事件
逻辑思维舍弃个别具象,抓取的事物是本质特征;形象思维则是借事情还原本质。综合运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新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新闻策划中,逻辑思维思考的是政策理性,形象思维关注的是具体形象。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政策“面”上抓代表性“点”,将宏观政策与具体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将“人”放到政策中来,从人物中牵带出需要叙述的主题。逻辑思维作出判断,形象思维吸引注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综合运用让新闻变得绘声绘色、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可感的报道让观众印象深刻,也进一步加强了观众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小窥大的方式既用个案阐释了政策,用个体价值印证整体价值,也照应了全局视野。从心理学上讲,“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事件”强化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自己人效应”。因此,“微观事件”视角更能震撼人心,更具有亲密感、真实感。因此,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多以人物个案故事切入报道,少用宏观概括性话语进行笼统性报道。
二、巧妙运用系统思维与重点思维,将宣教目的转化为平民经验
系统思维强调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而重点思维强调在思维中的“聚焦”。当代社会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肩负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果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一味强调宣传目的,势必让宣传报道淹没在潮水般的信息洪流中。忽视传播品质,一味强调宣传目的的新闻报道在时政新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一些新闻工作者存在模糊认识,认为时政新闻是宣传而不是新闻传播,故而套用公文语言和写作模式,报道更多的带有公文色彩。生硬空洞、机械乏味的说教不仅达不到宣传效果,反而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宣教性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思考方式,在新闻实践中,要尽可能统一舆论引导与传播品质的关系。打破公文框框,回归传播本质,从为观众服务的角度出发,树立受众观念,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在轻松的讲述中,反映大思想、大主题。在表达语境上,应该遵循观点+故事的创作原则,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三、运用求异思维,将意识形态转化为故事形态
运用求异思维可以促进对电视新闻的发现与创新。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价值体系、道德规范等无不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在老百姓朴素的语言中往往孕育着闪光的思想,基层的生动实践往往承载着丰富精彩的故事。在新闻实践中,努力将意识形态语境与民间语境对接,将意识形态赋之于真实的故事形态之中。在新闻现场,注意捕捉细节,力求寻找到典型,用故事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引发观众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接触有兴趣的人,唠唠嗑,问问题外话,兴许就能挖出故事的由头。例如,《土地要领“身份证”七旬夫妻补领结婚证》的报道就是记者将意识形态转化成故事形态的一次成功尝试。土地确权是当下农村正在开展的一项工作,这是件常规工作,也是普通工作,似乎也没有什么新闻由头和故事。记者在闲聊中就发掘了一个很好的新闻由头,并构架了一个不错的新闻故事。在采访时,办事大厅一位补办结婚证的老两口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闲聊中得知,因为土地确权需要结婚证,但老两口的结婚证早就遗失了,结婚50多年的老两口只好重新补领结婚证。同时,记者了解到,因为时间跨度都较长,有许多老年人的结婚证都遗失了。因此,当地政府开通了“绿色通道”专门为老人补办结婚证。在娓娓讲述老人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轻松地将土地确权程序、意义等,复杂、深奥的事情表述出来,做到了“硬主题,软表达”,使报道生动而又有感染力。
四、恰当运用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将官方视角转化为民间视角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常常用“仰视”的姿态来解读一些事件和问题,习惯用领导的眼光、管理者的角度去分析,呈现出的是个宏观而抽象的报道。这样的报道生硬、高深、晦涩,受众会敬而远之。比较常见的对房地产业的报道,贺兰县新增了住房面积210万平方米,210万平方米是个什么概念?观众无法判断。变换一个说法就会让观众一目了然,可以说相当于2.3万套90平方米的三居室,能够解决大约6万人的住房问题。这样从官方视角转化为民间视角就大大增强了报道的人文内涵。在实践中,应该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以普通人的价值取向观察和思考问题,用平视的角度去体察和叙述百姓的日常生活,对于官方公布的数字信息,更多地应在数字意义的拓展、挖掘和新闻价值提升上思考,更多地突出民生视角和百姓情怀,让受众听得懂、学得了、用得上。
五、重视事实的本身与社会学想象,将自我语境转化为他人语境
社会想象作为一种开放的与动态的思维方式,就是对每个现象作语义上的发挥、影射的联想。他人语境就是“向朋友倾诉”一样的语境,是一种自然的、口语式的叙述方式,对电视新闻来说是一项基本的要求。电视新闻就要按照这种思路提炼导语和组织结构,要有面对面的交流效果。而不是朗读、背诵式的自我语境。在叙述上,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熟悉的语言表达内容,力求浅显明白、通俗易懂。只有生动活泼的表述、生活味浓郁的语言才能赢得受众的喜爱。在实践中,要善于把文件语言、学术概念和专业词汇变成“土话”。例如,《“猪妈妈”有了意外险》记者将当地推行的能繁母猪遇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死亡时,农户将获得相应赔偿的新闻运用了“猪妈妈”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闻标题,既通俗易懂又具有浓郁的生活味。
六、结语
在新型媒体崛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在发挥话题时效化和题材本地化优势的同时,在新闻创新上更应注重从平民视角和本土微观事件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叙述形态上,更应注重语境的口语化和轻软化,以拉近传播者与受众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王春泉.实用新闻写作[M].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43-62.
[2]柯泽.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新[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56-182.
[3]布鲁克斯.编辑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8-106.
作者:余海波 单位:贺兰县广播电视台
相关专题:赤峰学院学报 宁波港口经济圈 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