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构建

一、引言

职业素质教育历来深受重视。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职业院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了要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就提到了“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出较高职业素质的旅游人才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如贺丽霞[1]认为要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团队组建、学生考评中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郑莉红[2]认为应从日常教学、仿真实训教学、社会实践等渠道提升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朱海岳[3]提出了“五位一体”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施体系;雷晚蓉[4]在对国外著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总结下,从专业定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来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为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正是受这些研究的启发,考虑到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性和长期性,构建了“一核双轮四驱全过程”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实践轻理论。不少院校将旅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能适应各类旅游企业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再加上毕业生去向基层性特点,使得一些院校过于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实践技能的提高具有短期性和显著性等特点,这也是院校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很多院校意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对职业素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以开设几门素质文化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而忽略了隐性课程的开发;在教学形式上,以传统的“讲授”形式为主,缺乏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和发挥。

(三)忽视了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不仅体现在职业生活中,也应该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传授给学生“工作中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要尊重企业领导、要记住‘客人永远是对的’”等理论,而对于学生上课迟到、课堂中玩手机、见到老师绕道而行等行为不予制止和引导,那么,职业素质的教育就很难有真正的成效。

三、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职业活动中,职业素质是具有决定性作用并相对稳定的重要品质,它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内在修炼和外界的教育、引导而逐步形成的[5],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因此,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具有长期性、渗透性和连续性,是一个内外合力的过程。因此,本文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校内和校外并驱”的理念,尝试构建“一核双轮四驱全过程”(图1)的养成教育模式,以期为各高职旅游类院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参借鉴和参考。一核:以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双轮:理论和实践;四驱: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同时发挥作用;全过程: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到从新生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

(一)入学前———营造良好氛围,提高职业认同感

1.提供专业填报咨询。通过长期教学发现,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别无选择”、“缺乏了解”才选择了旅游类专业。各高职院校可以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请旅游类专业的骨干教师、企业的代表在主要的生源地城市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专业报考咨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将来所学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选择,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便于今后教育过程中的双向沟通。

2.树立行业先进典型。先进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正面影响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群等校园媒体的作用,在学生及家长中积极正面宣传行业的先进代表人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内化正确的职业理念和积极向上的职业信心。

3.量身打造素质提升方案。根据高考录取结果,为每一个填报旅游类专业的考生提供个人素质提升方案。结合测试结果和家长提供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职业潜能和不足,为其制定素质提升方案。

(二)学校中———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增强职业意识

1.课程设置“多元化”。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主渠道。各院校应该构建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还应有通识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职业胜任力。

2.教师队伍“专业化”。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计划完成的重要保障,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应为学生配备专业化的老师。一是要提高教师的进入门槛,除了常规的企业经历、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外,更要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二是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型”不仅是教师拥有职业资格证书,而是要参与相关职业活动。专业教师要定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熟悉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最新人才需求,增强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三是聘请行业专家进课堂,行业专家担任部分课程的主讲教师或与其他专职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将实际的工作场景搬进课堂。

3.实践活动“常态化”。实践活动是完善和补充课堂理论学习的重要载体,而这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如新生开学第一周,安排学生到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行业有个直观的认识;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深化职业认知;开展义务劳动教育,由学生负责校园指定区域的卫生和草坪的维护,有助于服务意识提升;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开展“读书月”活动,督促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充实大学生活,提升人文素质和自身内涵。

4.班级管理“企业化”。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基本单位,班级管理“企业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但能够学好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能感受到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首先,设计出符合职业特点的校服,规范学生的职业形象;其次,制定出一套班级管理制度。例如,竞选出班长为“总经理”,学习委员、团支书等为“部门经理”;小组长为“主管”,宿舍长为“领班”等,分别管理相应的事务;上课要签到,穿职业装,不允许带手机……;最后,在期末考评时,除了卷面成绩和教师给的平时成绩外,还要有各自“领导”根据“员工”平时表现(班规的执行情况)的打分,最终优秀的员工可以发放奖状及“年终奖”等。

(三)毕业后———加强跟踪调查,评价职业素质

毕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意味着学校学习的结束和职业生涯的开始。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是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1.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客观、全面地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情况进行跟踪测量评估,就要构建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四方”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家庭是学生较为放松和随意的地方,学生的思维和言行的变化在家庭中能真实流露,而且一个家庭对应着一个学生,家长的评价就具有针对性和相对权威性。家长可以对比学生大一入学前和毕业后的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对变化的具体方向和表现进行记录或直接反映给学校教育者;学校是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导者,更能深刻地察觉其中的成效与不足。学校的领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工作人员等和学生有较多交流和接触的工作人员,都是参与评价的重要主体;企业是学生毕业后的去所,也是检验其职业素质的重要基地。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学生的企业导师、部门同事等可以对学生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体现出的职业素质进行评价;社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比其他主体都要苛刻,旅游类企业的消费者、其他行业的招聘者、兄弟院校的教师等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他们的评价和建议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

2.评价内容多维度。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是一个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到能力的过程,其评价也应该包括多方面。如:在具备社会公德的基础上,学生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具备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是否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在具备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在具备社会适应力和岗位从业能力的基础上,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等。诚然,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个主体也很难全面考察这些素质,因此,需要将各主体提供的评价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较高的真实度和较强的说服力。

3.评价方式多样化。依据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职业素质中的隐性部分。家庭在评价时,可以通过观察法、面谈法获得真实的资料;学校在评价时,可以通过理论考试、问卷调查、技能比赛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民主评议、现场服务观察、业绩考核等形式,给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阶段性评价,检验学生人际关系的维护能力、工作能力等;在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随机采访旅游者,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顾客意见;采访其他行业的招聘者,了解高职旅游类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及职业的适应情况。当然,在评价时,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也要加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意在发现不足并及时纠正,避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结果性评价旨在鉴定和验证,避免出现不良结果。

四、结语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关注学生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职业素质的变化。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渴望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旅游行业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汪婷 王培俊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旅游类专业职业素质构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37311.html

    相关专题:教育教学论文网 宜宾学院学报版面费


    上一篇: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综述
    下一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