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域的复兴是以港口工业活动为主体,对港区的工业和商业功能进行复兴为目的,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对港区部分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新,如通过改善港区的基础设施、对港区环境进行整治、对现有港区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等等措施,使港区重新焕发活力。这种复兴的方式比重建的时间段,投入资金少,适用于需要更新仍可恢复原有功能的港区,既可以防止它的进一步衰败,又可改善其整体环境。汉堡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航运枢纽。汉堡这个城市是随着港口的发展而兴盛的,在上世纪60年代港口活动逐渐减少,汉堡也随之衰落,为了振兴汉堡的城市发展,上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开始汉堡新城的规划与建设,是欧洲最重要的城市改造计划,也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滨水城市开发项目。
1.城市空间
随着港口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一些历史上有名的港口经历了从兴建到繁荣,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与港口空间之间的关系被进一步消解(图1)。汉堡港口与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这种变化。
1.1历史各时期发展演变
汉堡城市与港口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港城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表1)
1.2规划理念及开发模式
新城的总体规划中考虑到与老城区的空间延续性,就采用了轴线对位的处理手法,并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图2,3)在空间地块的每个重要节点考虑到视线的相对关系,设计了相应的公共建筑物。新城的开发模式采用了政府(Public)+汉堡港口新区开发有限公司(HafencityHambingGmbhHHG)+私人投资方(Partnership)的PPP的合作模式:政府与HHG负责项目的整体开发,HHG的工作由政府成立专门小组来负责监督,并成立城市发展委员会来推动项目的进行。将大地块被拆成小块分包给适合的投资方建造,以保证城市空间、建筑空间、景观空间的高质量。
1.3长期有效的规划及开发建设
汉堡新城的规划从1999年的构思竞赛开始一直持续到2009年,并在建设过程中,经过政府、设计师、开发商、当地居民的共同探讨,并制定了新城最终的总体规划,也作为当前的规划指导方案。新城规划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保证将其建成一个具有大都市风貌的、充满活力的、多功能的城区,并完成复兴港口区域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目标。
1.4规划功能分析
在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其中商业用地、服务用地、公共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用地等用地将成为改造、更新、复兴的主要方向。汉堡新城开发的功能包括文化教育、办公、商业、住宅、休闲娱乐等。其中包括○1供12000人居住的5500套公寓;○2可提供40000个工作岗位的第三产业;○3临水公共广场:4700平方米的玛格兰阶梯式广场,6400平方米的马可波罗阶梯式广场,2700平方米的达伽玛广场;由建筑群组组合成的开放、半开放、围合的方式形成了相应的公共、半公共以及私密性空间;○4文化设施:包含两个2150和550个座位演出厅的易北音乐厅,展览面积达11500平方米的汉堡国际航海博物馆,总面积为23000平方米科技中心及科普影院等。
1.5公共空间设计
汉堡新城的公共空间也设计的非常有特色,如公园、广场和滨水道路的设计不仅具有分隔和连接各功能区和建筑群的作用,其本身也是塑造城市面貌和影响城市气氛的重要元素。其中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休格兰特广场,利用逐渐下降的大台阶伸向水边,既围合出了一个很有人气的广场,又获得了许多的景观空间(图5);马可波罗广场上利用小岛、木凳、植物等元素将广场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营造出绿色、安静的氛围,这些设计手法最终形成了具有亲水性的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在此散步休息(图6)。
2.建筑特色
规划中,在新城空间地块每个重要节点位置设计了各具风格的的标志性建筑物,并考虑了他们之间的视线对位关系。(图7)在邻近水面的建筑物群体设计中考虑了视线穿透,为了在滨水的位置获得更多的观景面,临近水面的建筑物高度较低,使后面的建筑物拥有开阔的景观视野和充足的阳光。在这样的规划之下,形成了这样的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他的众多有个性的建筑给新城带来了活力与声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栋公共建筑的设计,易北河爱乐厅、科学中心、海洋博物馆,这三栋建筑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开发类型。
2.1易北河爱乐厅
在基地桥头堡位置是正在建设中的易北河爱乐厅,它是保留部分原有建筑外观、将内部功能、空间全部置换的开发类型,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在A号码头仓库基础上改造而成;建筑下部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红砖墙面外皮,上部设计了波浪起伏的玻璃顶,就像一朵浪花一样漂浮在废弃的海港仓库上面,与身处的海港呼应。(图14)内部空间与结构完全拆除,功能置换为音乐厅、五星级酒店、公寓住宅等,这种设计手法体现了设计师对码头历史文脉延续的尊重。(图8)
2.2科学中心
在港口新城靠近易北河的中心位置上,是由荷兰大都会设计事务所OMA设计的科学中心,高达80米的巨大的体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了该地块的地标性景观。它是属于完全新建的建筑开发类型。
2.3海洋博物馆
位于地块西段,原是哥特风格的老仓库,被改作为海洋博物馆。其1.43万平方米的大空间很适合作为展览所用,MRLV事务所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打的改动,为将建筑的工业美感展示给游人,建筑外观仍然保留了红砖外墙饰面和丰富的细节,使建筑本身也成为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内部功能被置换为参观与展览。它属于保留外观的完整性,只将内部功能进行置换的开发类型。
3.生态可持续性
生态可持续性的理念核心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规划策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土地、产业、道路交通、景观、住宅的可持续性利用及设计;汉堡新城在规划、建设与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围绕着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展开,在对老港区进行改造更新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低碳设计,实现了“城市性”与“生态性”的高度统一。
3.1生态的绿化景观系统
汉堡新城采用生态的绿化景观系统,形成了有机的绿网结构。形成环状绿网+线状绿带+点状绿植的结合形式,其中包含10.5千米的滨水岸线和26公顷的绿地面积,在滨水地带与主干道两侧均设置绿廊,各分区节点放大为景观公园,新城中心设置了宽100米的绿带,打通了老港区的绿色景观视廊,并辅助点状绿植小品和步行道,以衔接新城与内城。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有效的吸收了CO2,降低了新城热岛效应,实现新城生态可持续性。
3.2生态、环保、低能耗的交通系统
港口新城倡导零排放的非机动交通方式和公交、轨交交通方式,如自行车、步行的网状道路系统,多条公交线路,其中6号公交线路采用了零污染燃料电池驱动的新型巴士,自行车站点与轨交站点、公交站点重合,实现了市民出行的零污染,塑造了生态、环保、低能耗的交通系统。
3.3可持续要素的使用
汉堡新城保留了许多码头符号和码头构筑物,将它们与现代景观融为一体,工业符号作为景观要素在这里得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服务于达尔曼码头和布鲁克门码头的运河随着码头的衰落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在汉堡港口新城规划中将码头的装卸设施、栓船拴等保留下来,作为滨水岸边的景观小品,向人们重现了码头昔日的繁荣。汉堡港口新城成功将港口码头构筑物与现代景观融为一体,工业符号作为景观要素得到了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图9)位于汉诺威的罗瑟公园,拥有众多的老建筑,汉诺威火车站最具代表性。汉诺威是水陆交通枢纽,汉诺威火车站是汉堡最重要的火车站之一,这里曾作为运送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去往集中营的集结地。设计师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来的站台和铁轨,并以此作为设计思想,在站前广场和站台之间设计一条直线贯穿整个公园,直线的两端即是遣送之路的开始,与周围的环境整合在一起,独特的构思给整个公园平添许多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
小结:
在这样的设计理念下,汉堡新城以崭新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它的改造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它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也为如何进行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作者:王宇 高晓明 单位: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