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呢?本文对此提出几点探讨,仅供参考借鉴。
一、树立科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首先,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制度等方面改善教学管理现状,应树立科学的、积极的教学管理理念,实际上,要想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通过一两次学习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思想理念的转变过程。所谓管理理念指的是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体系所形成的抽象概括与总结,体现了管理者对管理方式的认知,而这样的理念反过来又影响管理者的行为能力,所以管理理念和实践是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关系。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方式的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因此,我们要树立学科的管理观,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有机整合。一方面从科学理论知识出发,构建完整和完善的科学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另一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人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点,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是转变管理理念的终极目标。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教师都要积极发扬民主精神,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让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和管理行为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加人性化。同时,要注重创设相对宽松和独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和教师身心愉悦的沟通与交流,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教学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让制度为学校内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但是这并不代表制度不重要,制度是进行人本教育和管理活动的出发点,要从原来的控制与约束逐渐转变为激励和协调。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时,一定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关心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削弱“一刀切”的刚性原则,为制度增添必要的柔性因素,使其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备、教、辅、批、考、研等各个环节,以及教研团队、组长、教师、辅导员等人员的具体职责,还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法等,规章制度不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管理人员言行举止的风向标,我们要逐步实现规章制度的人性化管理,用激励和鼓励的方式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保证教学管理工作协调开展
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学校内部成员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职责。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范围,学校领导层主要负责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定、任务的预测、资源的分配等;教务处是学校的执行层,主要负责具体工作方案的执行,以及对工作过程的指导和检查,确保领导层的决策和计划顺利执行;教师属于操作层,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工作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针对不同层次,学校要明确规定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教学管理工作各个层次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②根据各个层次有序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让每个层次的人员都认真完成各自任务,不能干扰其他层次人员的工作,遇到问题要逐层汇报,切忌越级管理和越级汇报。四、不断优化具体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课程方案和教材改革等因素,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而教学方法具体落实在教师身上。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的是高效的,有的是低效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从宏观角度来看,零效率是个别行为,但是低效的教学行为却普遍存在。为此,学校管理行为首先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实际上,如果能将基础教育改革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成功的教学实例结合起来,是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为此,通过深入研究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思路,通过这一思路,不但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为全面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好铺垫。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和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对执行层和操作层的人员指手画脚,而是要参与到教学方法的研究队伍中来,真正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总之,在新课标教学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探索全新的、符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作者:谢加涛 单位:淄博市博山区北博山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