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
1.1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内容不足,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有较大差距,教学过程中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并未落到实处,纯属纸上谈兵。现有教材涉及较多抽象的工商企业管理的专有名词,而从校园到校园的学生,因缺失企业实践,对工商企业职能部门、机械设备等事物,鲜有接触和了解,感到教材理论知识概念生涩难懂,对相关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而教材所罗列的案例,也多是教材编撰者虚拟的内容,与工商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比,比较简单,相距甚远,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都与企业的工作实际有较大差距,所以毕业生一到企业难于适应工作、难于达到企业的期望,成了普遍现象。
1.2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实践,难于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当前职业学校的许多专业教师,都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经过教育理论培训成为教师的,缺乏在工商企业工作的阅历背景,也许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备课和讲授,但由于缺乏专业课程必需的从业经验,所以只能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教师本身缺乏企业实操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当然就更不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教出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也就不以为奇了。
1.3教师习惯于理论灌输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方法单调,难于达成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法、举例法、提问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是厌倦理论知识学习,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老师授课觉得累,学生听课也觉得疲劳,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学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2提升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2.1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培训实习机制。老师要指导学生实践,自身必须拥有实践从业经验。首先从源头开始,招聘教师应改变观念,不单要求具有教师从业资格,还必须具有企业公司从业经验,最佳的教师资源是曾经在企业公司工作过一定年限再转行从事教师工作的,必须先天具有企业工作实践基础,再到校参与教学技能等师资培训,将比招聘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做老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再就是根据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和观念的发展变化,按三到五年的时间间隔,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轮训,以跟踪企业管理方式方法的新理念、新潮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换代,避免知识的陈旧。
2.2教材的编撰杜绝闭门造车,应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性强的要求。现有企业管理的教材大都是院校教师独自或组织编撰的,理论性强,雷同率高,脱离企业实际工作情况;所编写的案例也属虚构,简单化,与企业实际管理事项有较大差距,不足于指导学生掌握面对企业实际事项进行操控的能力。教材的编撰人员,应在院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聘任相当比重的企业公司管理专家人员,合作编撰,只有如此,才能在教材中突出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突出企业公司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案例的收集,应以收集企业实际案例为基本原则,让学生接触到企业公司日常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事项,对事项案例进行了解、研究、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用实用性、实操性知识丰富,而非基础理论分析为主的教材。课程的编排、教材的订制引入企业决策机制,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公司需要的人才和技能,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2.3改革我国现行的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的职业教育模式,把在校理论知识学习时间比重压缩到30%到40%。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时间比重在60%到70%。促进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当下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较早地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了解未来工作的需要和企业实际要求,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4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授课形式,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摈弃传统的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授课方式以引导为主,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处理过程诸如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交给学生自己处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做简单引导。引导文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了解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并据此自行查阅资料,学会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制订、实施工作计划,并做出评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鼓励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讨论,案例的结果可以是多元化的,老师并不给出所谓唯一绝对正确的答案。不论采用那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高效,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邓行河 单位:韶关市技师学院经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