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些粗浅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成为公司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加之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必须具有自身的特色。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类人才的就业市场上,计算机人才供需两旺,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供大于求”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1]如何在就业市场上避免这种机构性失衡,即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零距离”的无缝对接,需要学校基于学生无缝就业、依据就业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逐步完善,有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缩短甚至消除在工作之初的磨合、培训等过程。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模式由办学理念、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教学教材、职业教师、产学结合、实操实训、教学制度、教学管理等因素构成,并由这些因素的运作来铸造和体现培养质量的一种培养人的过程与方式。高职教育普遍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重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理念[2],但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单纯依靠理念的转型和专业设计思路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创新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相关课程、计算机语言课程等,计算机理论课程偏多,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课和专业选修课较少,导致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缺乏,计算机专业特色不突出。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关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构建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学科,这是实现高职教育与职场之间“无缝对接”的基础。应依据社会企业、行业岗位实际,通过对社会市场职业岗位群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对职业岗位职责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实训实践教学条件。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面向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突出实训、实践环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训练中心、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训练室等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及时“学以致用”,还可以深入公司或企业第一线,切身感受某种计算机语言或某种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具有自身的特色技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教材的更新换代加快。教材的定制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软件方面教材的版本,将国际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紧跟社会的步伐。
2重视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
现代企业招聘人才时把责任心、敬业、诚信、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基本素养看得很重。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方面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特色技能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工作岗位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基本道德、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遵纪守法等素质的培养,除设置这些方面的课程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提高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等的支持,如举办计算机方面的竞赛、演讲比赛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写或共同合作解决某个问题,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自己承担某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教师主导的角色,此时教师在旁边适当加以补充、纠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
3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系统建设,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某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在学生找工作的前夕才开始,期望达到“临阵磨枪”的效果;加之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而忽视就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导致就业指导人员缺乏系统知识,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就业市场的需要。从就业和学生成长角度来看,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生入学初就开始重视,分析当前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及发展趋势,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竞争的压力,端正学习态度、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对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对自己的专业树立信心,避免就业悲观情绪或盲目攀高的心理障碍。倡导先就业后择业,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求职择业不再像过去那样要求一步到位,毕业生需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自我价值的提升做好准备。此外重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培养,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省、市甚至国家级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有效实施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方面的人才。这种方式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是企业、公司内部,也可以校企合作在校内建实训基地。学生入学后可以定期去企业参观、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实训基地是解决学生实践教学难的有效途径。3)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方式。顶岗实习是计算机专业实践类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技术相关企业单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课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将实际工作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和技能训练之始终,集教学做于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3]目前,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践过程中,某些学校管理不到位,某些实习生自身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校方面做好以下工作,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1)重视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工作。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检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公司或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因此要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专业知识,但行业知识欠缺,造成在顶岗实习初不容易上手,企业也不会放心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来做。特别教育学生要积极主动、谦虚谨慎、勤学好问、善于思考。(2)做好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每位学生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如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形成教师定期巡视制度,深入企业实地,在思想、情感、技术等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让学生感觉自己虽不在学校,但时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注、教师的关爱,加强对学校的认同、岗位的认可,安心工作。(3)严格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为目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过程的实施,以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合理。为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态度,考核评价的成绩作为学生校外实训课的成绩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合格者由校企双方共同颁发实习合格证书。
5结束语
基于无缝就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借鉴成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方案,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行业、企业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侯凤梅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