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中学生存在的厌学等心理问题的关注日益突出。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仅包括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学生自身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与学习动机,也会对其厌学情绪的出现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厌学心理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总体上关于厌学心理进行阐述,探究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内在原因,并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育提出几方面的改正建议。
一、基于心理学理论探究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缠身的一种积极地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者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习的动力之一。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性特点就是动摇性,学习者从事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干扰性因素,其兴趣就会很快从学业上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以兴趣理论分析当前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就会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再次,强烈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就当前产生厌学情绪的中学生来看,其主要是迷恋上游戏、上网等不良的社会活动,对学习的兴趣降低,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学习动机
心理学对于动机的解释为“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但可实现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尽管某些情况下动机引发的是学生学习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关注动机引发学生产生的结果。因此,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与动机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双向的关系。认为动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向、进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基于动机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分为:首先,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观念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产生腐蚀作用;其次,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原因不明确。学生不明白自身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原因,因此,并未对自身关于学习设置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而是产生了一种应付家长、应付考试的消极负面影响;三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认为知识无用,不若早点参加工作或者是经商。
(三)人际关系
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对于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而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其发散思维、提高其学习情绪的高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不良的师生、生生关系,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自身的性格、人格、成绩等的影响,造成学生之间关系差或者是师生关系淡漠,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进入学校,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首先,教师在师生关系处理上的方式欠佳。主要表现在教师利用自身的权利,过多的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以及正常的交往;其次,学生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存在不足。主要集中在学生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苦恼情绪,还有同学或朋友因在某些问题上需要同学做伪证,而同学感到为难,从而关系闹僵的。这一切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内心形成诸多心理问题;再次,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缺乏足够的沟通,欠缺基本的相互理解。
(四)学生心理素质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教师、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竞赛,以促进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以及学习动机激发。但是一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习障碍,而教师、家长又未及时的发现与疏导,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出现困难,自身学习方法的不得当,再加上因为学不会而产生的不愿学的心理情绪,很容易在学生心理差生厌恶学习的情绪。尤其是中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低的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得不到教师、家长的肯定与鼓励,可能因为心理承受力差而引发一些心理疾病,如“学校恐惧症”,而不敢上学。这种心理问题导致的厌学现象也不容忽视。
二、中学生厌学情绪心理教育矫正措施探究
(一)中学生要积极的培养自身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学生而言,兴趣完全是可以培养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培养学习的兴趣,比如,一名学生一听到数学就感到头疼,但是对于英语的学习还不致出现头疼的情况时,英语就很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英语课程的相关学习,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满足与喜悦,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获得满足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就有助于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将这种学习动机逐渐向原本不感兴趣的学科转移。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讲述教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发展。
(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的中学生其关键性原因是基础比较差,对于学习中产生的公式、概念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思考。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并树立有关学习的崇高目标。中学生要把崇高的理想和近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大学习的观念,不仅唱歌、打球是学习,其他的练字、画画也同样是学习。使其认识到学习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获得。从而是每一位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长处,提高其自身的学习兴趣,愉快的生活,安心的在学校中学习,改变其原本因课业负担而产生的空虚情绪。
(三)营造分文,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消除原本存在与集体中的不良情绪。与教师交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教师的了解,在“暗示”心理的作用下调整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与评价,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在群体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快乐,更热爱学习。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对于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课堂讨论活动之中来,使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鼓励学生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调动厌学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其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四)充分应对学习挫折的坚定信念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由于对学习中所遇到困难认识上存在不足,对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全面的认知,一旦出现学习障碍,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情绪,进而产生了厌学的负面情绪。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实践中,中学生应有意识的锻炼自身克服困难、培养坚韧意志的品质,在面对学习上遇到的障碍时,首先要具有敢于面对、克服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将挫折视为磨练自身意志品质的机会,当自己想要退却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就是胜利,从而战胜挫折,树立起坚定地学习信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厌学心理教育排除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学生自身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中产生的挫折,而且还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通力配合,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及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尊重科学的社会环境。不断促使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管理上的落实与转变,给以科学化的管理与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化的发展,并最终实现消除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