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分布特点
以综合经济实力强度作为城市边缘区外缘评价的标准[7],综合经济实力强度根据区位熵的思想,可表示为:式中Ui为第i个乡镇的综合经济实力指数,Qij是指第i个乡镇在第j个指标上的相对竞争力,Wi是该相对竞争力在综合实力指数中所占的权数,xij表示第j个乡镇第i个行业的产出,当i、j下降到一定阈值时,即可视为边缘区的外缘。参考相关研究成果[8,9],选择11项指标(表1)计算综合经济实力指数(表2),按照城市边缘区划分的独立性原则、完整性原则、距离性原则和时间性原则,结合乡镇综合实力指数值U≥0.7[7],划分出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的大致范围包括:道里区的群力乡;道外区的团结镇;南岗区的王岗镇;香坊区的朝阳镇、幸福镇;平房区的平房镇、平新镇;松北区的松北镇、松浦镇、三电街道、太阳岛街道;呼兰区的利民街道。本文基于1976、1989、2001和2007年遥感影像资料,提取了哈尔滨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土地信息,以1976年哈尔滨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的重心为原点,得到了哈尔滨市城市用地扩展演变方位图。从图1可以看出,1976~1989年间哈尔滨城市建设用地在正东方向扩展方位比重指数最大,其次为正南方向,再次为东北和东南方向,且扩展比例相当,而其它方位扩展比重指数较小;1989~2001年间扩展比重指数增加最大的为西南和正北方向;2001~2007年间,正北和西北方向的扩展指数突然增大,而其它方向上的扩展比重指数都比上个时段减小。总体上看在1976~1989年间哈尔滨市城市用地的扩展以正东、正南方向为主,1989~2001年间则以东北、西南和正南方向为主,2001~2007年间则以西北和正北方向为主。[10]
2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生态经济发展特点
2.1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2.1.1土地属性变更较快城市的扩展必然需要空间[11],这些年来由于郊区城市化步伐过快,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迅速地转变为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造成耕地面积急速缩减,给边缘区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12]。同时一些地区由于急功近利和盲目开发,对边缘区用地规划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如平房地区就存在着盲目招商引资的现象,为了加快建设步伐,部分地区就采取了先拆迁,后招商的办法。2.1.2土地产权流转和土地增值明显加快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大量的土地资源由耕地迅速转变为住宅、工业和商业用地。而作为耕地原来所有者的农民失去土地,土地的使用权迅速的转移到了政府、企业或者是开发商的手中。另外,还存在着二次变更的情况,如部分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由于经营问题或闲置,土地的使用权又一次转移到其他人的手中。在这一个阶段,因为土地属性已经变更,不再是农业用地,而是工业或商业用地,土地的价格较最初农民出让的价格要高许多,土地的价值明显的增加。
2.2人口结构特点
2.2.1人口素质较低边缘区的人口包括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常驻人口多数是保有土地的农民和已经失去土地而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城市居民。这部分人口的学历往往都不高,素质相对较低。边缘区的高学历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内的流动人口中,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都不选择留在边缘区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才很少住在郊区,这些都不利于边缘区人口素质的提高。2.2.2流动人口多、人口流动速度快随着大批的政府机关、企业、院校等落户到边缘区内,与之配套或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也纷纷在边缘区兴起,边缘区内商业住宅不断兴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除了政府机关、企业、院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外,还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在此居住和就业,包括相关商业住宅的居民以及建筑工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等。
2.3经济特点
2.3.1产业结构不合理哈尔滨城市边缘区扩展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所以边缘区在产业结构上具有“中间重、两头轻”的特点,即工业和建筑业所占比重较大,农业和服务业比重较小。根据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边缘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比为21.3%:61.8%:16.9%。2.3.2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边缘区的建设当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住宅等投入建设。边缘区内的各种经济新区、工业园区纷纷兴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商业住宅也在边缘区内建起,边缘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建成区无法比拟的活力。
2.4空间变化特点
2.4.1动态扩展迅速哈尔滨的扩展还处于城市核心扩张阶段,随着城市核心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一些位于城市边缘的地区又逐渐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具有了城市的特征。如,江北地区距离建成区最近的松北镇农业产值仅占该镇总产值的1.46%,第三产业产值占该镇GDP的比重高达48.56%,已经接近建成区的水平;与此同时,紧邻的乡村地区不断地被吞噬,成为边缘区的一部分。如,道里区新发镇综合经济实力指数达到0.68,已经十分接近城市边缘区的标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新发镇有可能变成边缘区的一部分。2.4.2扩展呈现离散性城市边缘区向周围的扩展在理论上应该是渐进的、匀速的,但是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却是离散的,甚至有时是带有随机性的。如,松北区的松浦镇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要近于呼兰区利民街道,但是其综合经济实力指数却只有0.53,远远低于利民街道的4.26。
2.5交通特点
2.5.1松花江桥梁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在沟通江南和江北方面,除已建成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又建成了松浦大桥,阳明滩大桥,大大缓解了公路大桥所承受的压力。这些工程建设加强了北岸边缘区与南岸建成区之间的联系,但桥梁建设仍对边缘区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2.5.2环城公路跳跃式建设体现了边缘区的剧烈变化环城公路的建设是发展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在城市交通的一般发展过程中,往往是由内而外依次建设环城公路。但是哈尔滨市的四环公路却早于三环公路建成,这是由于哈尔滨市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向四周的扩展成为一种必然,所以连接和沟通哈尔滨城乡交错、城市化进程最迅速地区的三环路晚于四环路的建设进程,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哈尔滨环城高速公路(四环路)目前已经建成通车,能够将边缘区连为一体。
3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边缘区各项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多使用农业机械,施用农药、化肥[13]。农业机械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残留土地中的燃料会污染大气和土壤。不少农民为了追求高产或方便而对农药和化肥随意和过量使用,有机肥料的使用微乎其微。农药、化肥的施用必定对土壤造成污染,农药、化肥的流失还使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对边缘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边缘区内拥有众多的工业企业,且分布相对集中,同时也使得工业污染集中,这也必然加大对环境的污染。建筑业对边缘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的产生上。目前对于边缘区噪声污染,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而对于建筑垃圾,也只是采取简单的堆积和填埋的办法来处理。这无疑不利于边缘区生态环境保护的。
3.2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过大
在本文所界定的哈尔滨城市边缘区的10个乡、镇、街道当中,只有群力乡1个乡在经济上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其他地区都是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新兴产业如生态旅游、信息产业、教育文化产业等在边缘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工业是对边缘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即使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较先进的技术,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污染风险,但是众多的工业企业坐落于边缘区,且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同时也使得工业污染集中,还是会加大环境污染的风险。
3.3企业之间缺少产业链条联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城市边缘区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产业结构表现出多元化特征,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以及其他性质的开发区蓬勃发展。随着哈尔滨市政府对于“北跃,南拓”策略的提出,更是刺激了城市边缘区经济结构转型速度,工业企业表现出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但是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哈尔滨市边缘区发展仍属初级阶段,在边缘区的工业企业之间缺乏产业联系和互补效益,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断层。
3.4耕地面积急剧缩减
进入新世纪以后,哈尔滨城市建筑用地在空间上急剧扩展。近些年来由于郊区城市化步伐过快,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迅速转变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造成耕地面积急速缩减,给边缘区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3.5政府规划管理不够完善
在部分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存在着先期规划不够合理,出现问题后又重新规划的问题。边缘区内部分地区政府部门过分注重眼前利益,为增加政绩,牺牲了边缘区长远利益,盲目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着先拆迁,后招商的做法。
4对策与思考
4.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农田中化肥和残留农药的监测;继续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控制工作,继续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确保江河水体不受损害;在工业企业继续推行清洁生产,推动企业建立配套各自设备的先进的污染处理设备,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污染;按照技术规范加快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做到城市固体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声障屏,在设置声屏障的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吸声性能强的材料做广告牌,并注重声屏障的颜色搭配,以免造成城市的视觉污染。
4.2促进城市边缘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化发展
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在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这样可以有力地分散并承担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功能,优化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可带动周围广大地域的经济发展
4.3加强政府的引导,优化产业生产链条
在城市边缘区优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继续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相关企业的聚集。政府可以考虑把分散的同行业、性质相近、互相之间有联系的工厂集中起来,组成工业区或安置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加强产业间协作和联系,完善产业结构链。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建设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的的工业园区,并给予郊迁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4.4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在保护耕地资源方面,边缘区应该推行国家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了使边缘区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资源,对于耕地的占用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开发商,在一个地区要有多少面积的耕地将被占用,占用者必须在另一个地区整理出等同面积的土地资源。通过推行这一措施,最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目标。在边缘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在依托政府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形成符合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土地使用权级差价格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边缘区内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引导城市边缘区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4.5加强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发展的目的是在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边缘区内有步骤、有计划地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卫星城镇。在优化边缘区产业结构的同时,建设符合生态经济发展标准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促使边缘区现有的单一功能向兼有居住、购物、娱乐、就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转化。在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边缘区内的住房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城市边缘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边缘区的健康发展。
作者:何萍 王永杰 高梅香 烟贯发 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地理环境与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