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市场供求矛盾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系列矛盾,因此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构成影响,和男生比较而言,这种影响对女生显得尤为突出,给女生的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女生就业择业周期相对较长;二是在进入面试环节后成功率低;三是择业就业成本较高。
(二)多数行业存在性别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
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的女生进行问卷调差后发现,七以上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受到性别歧视。很多用人单位出干利益最大化考虑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指出少招甚至不招女生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公平竞争就业机会的权利,由此不难发现,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是当之无愧的弱势群体。
(三)受传统观念制约就业质量不高
在传统的观念中,多数人认为男生相比女生整体素质和独立能力更为占优,这也正是在很多企业中往往重要岗位上男生多于女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女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后将面临结婚生子等实际问题,影响岗位的持久性,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男生,因此,如何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困惑是当前高校应重点面对的现实问题。
2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就业形势严峻,对口岗位较少。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多数用人单位均在缩减招聘计划,精简人员,在招聘过程中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偏向于选择男生,女生只能选择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地点偏僻等工作,随着这两年就业环境的不景气除应届生外还有不少往届生在和大家竞争工作岗位,这无疑给原本难找工作的女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材施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过程中缺乏对女大学生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各类高校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现状开辟更多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渠遣、就业关怀,提供更多求职信息等。
(三)自身因素影响导致就业困难。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和男生相比较很多女同学的就业意识、就业态度、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比较弱。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依赖情绪和心理,这也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遭受挫折和打击后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缺乏积极面对的勇气和信心。
3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一)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就业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注重培养女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状态,善于根据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状态,树立女大学生竞争意识,重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懂得发挥优势,合理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薄弱环节加强辅导,力争使其用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
(二)加强就业信息台建设,拓宽信息渠道。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通过报纸、网络、通讯设备等进行传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网络媒体,通过建设高校校园网站,QQ,就业论坛,微信,微博,短信,邮件等形式进行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这种形式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可重点针对女生的特点开设形式多样的宣传与动员。
(三)加强女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是应聘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应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应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发挥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可不断提升自信心和实践操作水平。
(四)注重就业枝巧培训。就业技巧的培训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求职方法、简历制作、笔试枝巧、面试枝巧、求职经历的总结反思等。这类培训主要应放在学生即将就业之前的一段时间,在细节和经验上充实、武装学生;使她们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为求职增彩添色。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可以采取讲座或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或杰出校友介绍成功经验。结合就业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女生求职技巧、形象礼仪等。使她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心理适应性,坦然面对现实,根据社会需求,找到与个人能力、志向一致的职业,最终实现成功就业。(五)关注就业政策,积极投身基层就业。随着国家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女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去基层就业。女大学生对于教师、文员等工作有着先天的优势,她们善于表达自我;细致而周全的思维方式让女大学生更能胜任到基层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温柔体贴的性格更能增强女大学生的亲和力,让女大学生更容易与人相处;勤奋耐劳的本质让女大学生更能适应基层艰苦的工作。综上,高校应大力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毕业生尤其女大学生积极到基层工作,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锻炼。
4结语
从当前的就业形势中我们不难发现,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存在机遇,而有人说“机遇更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在当前形势丁,应主动用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在机遇面前更有竞争力。应该主动了解并适应多变的环境,通过调整就业心理、提高个人就业技能,把握就业主动权从而实现及早就业。
作者:孙晓敏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相关专题: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电商对零售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