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西医类来华留学生的视角出发,梳理出了影响西医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关键因素,结合了对外汉语教学,以探索西医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1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4年共计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年来,西医类留学生总数仅少于语言类留学生,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医类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制为6年,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大多数学生来中国时没有汉语基础,发现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跨文化适应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跨文化适应的模式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人们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必然会经历生活上、文化上的许多变化,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Berry(1990)分析的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策略,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Ward与Kennedy(1994)调查分析了这四种文化适应模式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融合适应模式的旅居者感受到的心理焦虑最少,采取同化适应模式的人经历的社会适应中的困难最少,但是采取同化模式的人会比采取融合模式的人遇到更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采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模式的人产生的心理焦虑都比较多,而采取分离适应模式的人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最多。
3影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3.1语言障碍汉语水平会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而流利的汉语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使人们有较强的发展与目的文化人群良好关系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能具有将目的语说得礼貌而得体的语言能力,而这是适应目的文化的关键因素。但西医类留学生的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多数人认为学习汉语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而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也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和联谊活动,以及影响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的有效沟通。3.2文化距离所谓文化距离是指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Furnharm、Bochner(1986)和Ward(1996)等人分析了分化距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个人要超越这些文化差异所需要的努力和资源就越多,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也越大,体验到的心理焦虑也越明显。我校西医类留学生有60%来自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生比较注重个体主义文化,讲究平等,崇尚自由,做事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等级观念,相对含蓄委婉,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行不一。3.3个人性格特点在个人性格因素中,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等性格特点都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另外,Ward(1996)特别强调性格特点与目的文化特点的契合,比如性格独立的人会对个体主义文化感到容易适应,而倾向互相依靠的人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感觉舒服。内在动机也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内在动机的人会更乐观地面对困难,把适应不同文化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性格和增加阅历的好机会。只具有外在动机的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刚到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有些留学生有时会自学到深夜,有时就会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有些留学生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学科上课,对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旷课或逃课。久而久之,有些留学生会因迟到、缺勤被禁考,有些留学生则会因为旷课或逃课没通过该科的期末考试,而这些对文化适应过程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4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针对留学生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笔者从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意见,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4.1重视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西医类留学生的汉语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拿学历;同时一个国家的语言也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汉语的意识,积极适应中国的文化。其次,汉语授课内容应紧扣医学专业,注重实用性。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科和口语课除了完成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可添加与去医院看病所需的常用词汇、医院机构设置名称和医学基本术语的讲授;在中、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学习医学汉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为实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汉语可以提高留学生在中国的生存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提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4.2利用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虽然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障碍,但是也可以利用文化的差异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间的交往和文化融合。学校可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社交聚会、俱乐部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让留学生沉浸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交志趣相投的中国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以促进文化的融合。4.3重视个体差异,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态度留学生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秉承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深入学习各国留学生的习俗文化,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帮助学生减轻在新环境中的焦虑和失落感,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和想法,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和学习生活。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鼓励其既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同时也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吸收和融合两种文化中积极的方面,为留学生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5结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在学习西医的同时,重视汉语语言培训,同时以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对留学生增加人文关怀,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促进文化融合,加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过程。
作者:孔丽娜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