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从社会需求人才来看,需要职业院校把“高素质、强能力”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地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要求,通过怎样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来培养当代社会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主要是以课时量为标准,专业职称也是从科研成果和课题层次与数量来考评,对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没有什么要求,造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相应的制度,也缺少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院校,仍在沿用传统的基于职业技术示范学院的培训模式和以普通院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待遇好、业余时间不多,一般都不愿意到高职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老师,从而导致金融专业的老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行业和企业工作经历;也很少有专业技能证书,有的有专业技能证书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导致现在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二)不合理的传统课程体系。传统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方面对计算机、数学、外语、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缺乏考虑。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来看,也只是简单的把课程习题变成虚拟业务题,实训仿真不够,跟不上金融行业和具体工作岗位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不合理的传统课程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滞后的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两种传统教学模式:一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认真地记笔记的“一言堂”式的“一讲多记”的教学模式;二是老师在对教材进行简单的讲解的“翻译”式的教学模式。滞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忽略了学生个性化、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这两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了,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四)单一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都是在一个学期期末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测试,就是很简单的把卷面成绩与平时形考成绩相加,形成一种过于单一的学期教学成果考核成绩。这种简单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不能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文化素质的考核。它的存在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建立完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首要条件,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把专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比如,职业院校要制订制度,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资待遇方面适当向对“双师型”教师倾斜,给专业老师向“双师型”转变提供强大的支持;选派专业课程教师到企业或者行业工作一线体验、观摩学习,丰富其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吸纳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实质性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做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专业课程;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一线的优秀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夯实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全面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成教学和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二)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一般都是很有个性,高职院校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组织实施教学。“知识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老师只是引导,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专业老师和学生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比如,老师要充分的利用“作业—答题”的形式来增进师生沟通,要换位思考,体谅学生学习的辛苦,也要学生尝试上讲台试试,也要他们体验出专业老师教学的辛苦。做到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体验交流,端正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专业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落实,同时也潜意识的构建好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加快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互联网+”的时代,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要结合互联网金融模式要求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布局,对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倡导专业教师开发合适高效的课程,比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的考虑计算机、数学、外语、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好学生实习基地,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要求来对现开设专业课程进行构建;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努力构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础,最终构建成互联网模式下合理、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前提是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大多以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为主。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求,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合理的推进“导学式、探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模拟式”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金融服务礼仪”和“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时,模拟创设情景同银行服务引导、大堂咨询、客户接待、柜台工作人员业务操作相结合;在讲解“金融营销服务”课程时把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写报告和营销方案,然后组织大家根据评分准则进行打分,通过打分成绩来判断学生金融营销服务的能力。要通过“提问—计分”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案例教学、相互讨论、模拟实操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金融行业一些工作的业务流程,并达到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好基础。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考试是课程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授课形考成绩+试卷卷面成绩=学生成绩”这种简单教学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用行业和岗位的要求选择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考核,做到注重过程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及大学生职业能力考核。比如,在“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考核时,按照教育部金融行业指导委员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大赛的要求进行“竞赛—考核”;在“金融服务礼仪”和“金融营销服务”课程考核时,按照教育厅金融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要求进行即:“抽查—考核”;在其他有实训的专业核心课时,突出动手能力,按照考试卷面成绩占30%,平时学习占20%,实训占50%比例来考核;要正真的做到“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灵活的教学成果考核方式。
作者:赵明 单位: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