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核心,同时,也体现出校企合作伙伴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后将大大提高就业质量,让更多的优秀企业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特别是酒店企业的岗位融入教学内容中,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考虑的不是从学校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衔接不密切,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滞后,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校企合作模式不能理解。
1.1企业积极性不高,注重企业效益
酒店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节约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我国绝大多数酒店大规模使用高职院校实习生,一般时间也比较长,且极少考虑到实习生的个人综合发展和锻炼。一方面,高职院校是是培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强,更容易融入企业,一方面与正式员工相比,可以不换工作岗位,每个实习生都在一个岗位上熟手顶岗,人力资源成本低很多,如我校到一些星级酒店顶岗实习学生多数一学期,甚至更长。
1.2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有限,校企合作不深入
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如本科院校,学校师资力量和其他办学条件也相对较弱。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中专或技工学校升格而来,且民办高职院校也不少,这些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较差。就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开设不久的专业,依托的是学校强大的办学力量,但大多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缺乏酒店管理企业实践经验,理论和专业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技能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适应性。多数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投入较少,校内实验实训教学比例不高,理论课程教学较多,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和实践不够。
1.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酒店企业和学生的变化,个别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酒店企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动手能力。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培养成本,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或三年学制中有二年的时间在实习,将人才培养交给了企业,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乏,使学生成了企业的学徒工。
2建立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相对国外薄弱,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在理论上不如本科生,动手能力上不如中专生,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必须探索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极其重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人才为出发点
高职院校和酒店企业在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从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形成良性和谐发展的有机体。首先,酒店企业要秉承“以人为本”,考虑学生切身利益,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和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秉承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管理,是靠提供优质的服务为重的优良传统,加强学习锻炼。
2.2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作为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在拥有优秀的合作企业外,关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以来,逐渐建立多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在校内专业课上理论结合实际演练,对专任教师严格要求,必须研究生以上,具有教师资格证或专业技能证书的相关专业毕业,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也不定时选派专任教师外出机构学习。
2.3加强与酒店企业合作,发挥酒店企业作用
高职院校加强与酒店管理企业合作,在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从酒店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让酒店企业参与到教学中来。我校做法是成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副主任,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和企业管理者担任委员,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方案上,三年的学习年限很好的分配,学生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边学边练。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业,旅游和酒店业得到迅速发展,作为开设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结合当前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积极与酒店企业深度合作,发挥酒店企业良好的培养平台,共同努力,创建一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酒店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陈海山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