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有多种传播平台:电视、专门的纪录片网站、一般的视频网站、少年儿童专属网络平台、手机等。这些平台之间并没有完全打通,需进一步融合,实现真正的跨屏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应该将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推送到不同的终端上,只有跨屏传播才能让受众便捷地观看,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视频网站的纪录片频道,受众可以跨屏观看到优秀的作品。但是,由于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宣传力度不够,其淹没于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中,受众的关注度并不高。信息时代,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在跨屏传播时,应在视频网站上专门开辟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板块,并进行一定的编排,吸引受众注意。除了一般的网站,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也可依托少年儿童专属网络平台进行传播。现在我国的少年儿童专属网络平台虽然影响不大,访问量较小,但是对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传播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对一些未成年受众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专属的平台也可和其他网站,以及电视、手机等进行跨屏传播,一方面可扩大少年儿童专属网站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可真正实现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的立体化传播。
1、社交媒体助推
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发表观点的重要渠道。“社交媒体的‘连接’与‘推送’两大特点及其开放性无疑会将纪录片的传播带入一个新的阶段。”②“连接”是指社交媒体的人们之间形成的各种联系,信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独特的“圈子”中得到有效传播。“推送”则让受众获得精准的信息,使传播非常高效。《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进入“公众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全民观看和评论纪录片的时代已然到来。这个时代对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来说,也是一种机遇。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应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和开放性,相关主创人员应设立微博账号,进行个性化的宣传,通过粉丝的关注、评论和转发,以及@一些大V,让纪录片得到传播。我们还应注意的是,纪录片的“公众时代”只是总体而言,对留守儿童纪录片来说,在进行新媒体传播时还应有新的探索。如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传播时,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可以采用“微纪录片”的形式。简短精良的“微纪录片”更能适应这些微媒体的“微传播”的模式,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利于纪录片的传播,也可以解决“我国的少年儿童网站存在网页呆板、内容空泛、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缺乏特色等问题”。③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也可以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定时精准推送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公众账号的运营,获得人们的关注。
2、线上线下互动
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在进行新媒体传播的同时,应注意其对现实的影响,注重线上和线下的互动。线上传播是借力新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线下的活动是对线上传播的补充。因选题的特殊性,留守儿童题材纪录片在线上线下互动时,应侧重公益传播,在线下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可向社会征集志愿者参与实地拍摄,让人们真正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可以与公益组织合作发起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活动,比如举办留守儿童见面会等。还有主动走近观众的全国公益巡演,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传播更有针对性。蒋能杰在2014年发起《村小的孩子》全国公益巡演,在巡演之初,蒋能杰在众筹网上筹集资金;在巡演过程中,蒋能杰不断更新其微博,让网友了解到该片的巡演情况。在线下,该片走进很多省市的高校、社区、电影院等,让社会各界了解这部纪录片,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线下的传播也包括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全媒体传播。各种媒体互通有无,线上线下的传播相互交叉、彼此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也是对纪录片的传播。线上传播是形式,线下留守儿童现实生活的改变才是最核心的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以使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的现状,帮助其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田颂云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