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改革应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课程改革应突出“会做”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学会“怎么做”。高等教育出版社博导张伟教授认为,课程设置要遵循“适宜、有用、有趣”六字原则,否则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无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电工技术课程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用性教材;突出重点
2014年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作为中职学校,更是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能胜任地方经济发展,扎根地方经济建设的技能型人才。根据笔者学校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大多数毕业生是先到沿海经济发达区就业,但一般2~3年后会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或附近区域,开始第二次择业或创业。通过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明显感觉到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在校所学课程有很大差距,工作起来甚至好像一切从零开始。学生的这种感受正好印证了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教材应作出调整和修改
1.减少理论部分讲解
理论分析、计算、推导较多且较深,有的甚至超出学生现有的学科知识储备。如电位、电动势、磁链、惠斯通电桥、基尔霍夫定律、楞次定律、正弦交流电路等。过多的理论分析、计算、推导会冲淡“会做”的主题,甚至会因为理论性强、难度大而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导致厌学。
2.突出学科特点
很多内容存在学科重复。特别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PLC技术等学科。中职教材编委会可以统筹安排审查,突出学科特点,在学科内容上必要时避轻就重,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和负担。
3.更新教材
部分教材内容落后,没有体现出新技术及新的时代气息,如电光源中的日光灯,传统的荧光灯管、金属启辉器已逐渐退出市场。教材也应结合技术的进步、市场的需求作出相应调整,介绍LED灯管、电子启辉器等。这样的教材内容会使学生更感兴趣,也会真正有实用价值。
4.增加实训任务
技能训练要紧紧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积极安排与工厂、企业、市场相关联的实训任务,甚至可以让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在生产任务的驱动下完成技能训练,真正实现在“做中学”。按照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编排要充分体现“旺工淡学”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只有充分解放思想,敢于对学生放手,学生才会在快乐的学习中迅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编排中应突出的重点
1.淡化原理
对交流电源的认识,要淡化其产生原理、理论分析和计算,突出其性能、优点、使用等。2.重点介绍安全用电必须重点介绍用电的危险性,触电方式、安全措施和急救常识等。教材中可以选用大量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生动教学。还可安排当地电力部门技术人员现场演示,让学生亲临现场,亲身感受,亲手操作,达到高度理解,熟练操作,灵活运用的教学效果。
3.独立或合作完成家庭、工厂、企业供电电路的设计、选材、安装、调试、维护等实训操作
目前家庭电路安装在各地仍有很大市场,可以模拟常见户型、常见家电的供电方式,安排学生亲手实践。从设计到维护一条龙的实际操作,会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有用。工厂、企业电工也是市场比较紧缺的技术人才,可以结合典型动力电路的安装、调试、维护安排实训内容。只要精心选材、准确定位、合理安排、保障安全,学生就会兴趣十足,在实训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企业、参观、实践,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技能的力量和宝贵。
4.介绍常见低压电器
一方面详细介绍常见低压电器的构造、接线、使用、维护等知识,另一方面淡化大量的工作原理分析,从而达到会认、会接、会用、会修的教学目标。
5.开发、利用地方特色
各地要开发、使用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应在所有授课课时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对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在本地经济建设中技能的作用及价值,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技能的推动力。
6.改革考核方式
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考核方式也要改革。要把职业学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放在突出的位置。学校也要把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作为考试、考核重点。
三、小结
从国家顶层的教育战略调整到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迫切需要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技术进步靠高尖人才,生产力发展靠技能型人才。课程改革只有准确定位学生,合理编写教材,大胆安排实训,科学进行考核,学生才会学得有趣和有用,学校才会办得有生气、有活力,职业教育也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
作者:王功胜 单位:湖北宜昌长阳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