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对外经贸杂志社

关注我们

跨国型产业创新研究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本文作者:王潇;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对外经贸》2014年06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2001—2010年13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指标,测算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通过"示范和联系"、"竞争"、"人才流动"三个途径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各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国内技术购买对该行业的技术创新存在促进作用,但是企业自身研发人员投入和引进技术对该行业的技术创新却存在着负效应。
【论文正文预览】: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跨国公司纷纷加入到对中国投资的队伍当中。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在我国的研发活动,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不
【文章分类号】:F276.44
【稿件关键词】:跨国公司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 李晓娣;刘畅;方冲;;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及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 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 戚笑雨;;自主创新与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11期
  •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 王维国;谢兰云;;我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1期
  • 李姝;刘殿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 周新苗;唐绍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企业绩效:基于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的微观考察[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 邓路;高连水;;研发投入、行业内R&D溢出与自主创新效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1999—2007)[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 武鹏;余泳泽;季凯文;;市场化、政府介入与中国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 余泳泽;武鹏;;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 张延;王智强;;知识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和经济增长模式——R&D模型对中国的实证检验[J];当代财经;2010年03期
  • 陈钦忠;王慧红;;福建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盛亚;裘克寒;;浙江制造业技术转型路径选择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陈林;朱卫平;;创新、市场结构与行政进入壁垒——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熊彼特假说实证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 张望;;技术差距、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 王恩普;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 庄静怡;环境政策、技术创新与陕西省工业生态效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 杨森;资源型企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 向彦任;农业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路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 张玉萍;转型期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09年
  • 陈发雨;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途径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 刘伟;区域R&D投入与创新系统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 吴启;技术引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 范爱华;经济转型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 何淑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述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 黄庆华;;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现状、影响及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 江心英;陈丽珍;;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6期
  • 李晓娣;刘畅;方冲;;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及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 朱平芳;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 陈春;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 关麟,含山;技术创新与上海轻工[J];上海轻工业;1999年05期
  • 王永康;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J];中国计量;1999年10期
  • 徐仁璋;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赵淑素;论企业技术创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 赵永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七个衡量标准[J];中国中小企业;1999年01期
  • 封展旗,王忠谋;打造名牌离不开技术创新[J];经济论坛;2001年13期
  • 张小兵;;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兼论山西企业设立技术中心的紧迫性[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 喻金田;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年03期
  • 李秋勇,李承梅;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盖国凤,赵非;论技术创新效率[J];吉林财税;2003年04期
  •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王勇;周振;;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 方丽;;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 房东升;孔平;丁春红;;企业的“矛”和“盾”——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 李莉;武桂莲;;开发专利文献信息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 范芙媛;;竞争情报在创新体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 赵海民;李建民;;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系统整合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王聪;郝素利;张会议;王华;邓美红;王俊阁;杜稳灵;;第二十九章 WTO与中小企业发展对策[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 李秦康;;论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必然性[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 曾冬菊;美国柔印印前制版协会授予柯达年度技术创新奖[N];中国包装报;2006年
  • 张缨;合肥技术创新应当辐射全省[N];江淮时报;2006年
  • 本报记者 赵德忠;创新搭起发展平台[N];现代物流报;2006年
  • 李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N];经济日报;2008年
  • 刘健 杜庆君;古冶:技术创新助力企业脱困[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 安徽莱恩电泵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薛继长;技术创新后劲足[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 记者 王坚坚;实力克靠渐进式技术创新成长[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孔欣欣;构建技术创新支撑平台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周海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如虎添翼”[N];湘潭日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徐玢;牵牛鼻子,还是抬牛腿?[N];科技日报;2010年
  • 李卫东;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 陈粟;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D];厦门大学;2006年
  • 万勇;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 吕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 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 吴波;开放式创新范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关伟;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 刘艳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 谢国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 常亚锋;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技术创新模式及激励措施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 刘奇志;提高株化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 姜定国;长沙智诚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 张型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 徐晟;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 尹张浩;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 段利民;成熟企业根本性创新障碍及对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 吴志雄;推进技术创新提高长沙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稿件标题】:跨国型产业创新研究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对外经贸》2014年06期
【期刊简介】:《对外经贸》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对外经贸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刊号:ISSN2095-3283。对外经贸杂志社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更多对外经贸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615/)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王潇;


    更多外科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跨国型产业创新研究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wkyxlw/232004.html


    相关专题: 《对外经贸》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化工科技市场
  • 中国石油石化
  • 山东农业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 新材料新装饰
  • 石油工程建设
  • 电子科技文摘
  •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 水利学报
  • 中国信息界


  • 上一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鞍山市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