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中国物价杂志社

关注我们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本文作者:李连庆;王伟;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中国物价》2011年07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变动具有同向性;在短期内,滞后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会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是促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却不成立。
【论文正文预览】: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随着国家对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放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由1986年的570.4万增长到2009年的3107.2万,年均增长约为7.6%。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投资水平及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的流动
【文章分类号】:F323.6;F299.27
【稿件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var模型
【参考文献】:

  •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 吴秀娟;;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 陈明锋;;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增收路径选择[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 冯姝娅;;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李喜梅;;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滞缓原因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 彭荣胜;;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 彭荣胜;;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0期
  •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任晓东;基于财政职能视角的“三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 高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 刘晔;我国农民培训工程绩效改进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 杨丽坤;呈贡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 尤传斌;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利益的平衡点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 王凯;中日房地产市场 发展规律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 洪会明;劳动力转移的J曲线效应[D];四川大学;2006年
  • 吴兰德;农村非回流劳动力转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 曾传亮;约束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 陈璐;城乡劳动力级差地域转移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 邱长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及土地规模经营三维互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 赵亚东;劳动力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 王玲,胡浩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与计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 陈永正;陈家泽;;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 薛军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 洪会明;王家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 高丹桂;张志强;;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再探——兼论农地产权残缺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3期
  • 林畅;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对城市就业与工资率影响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 齐国友,周爱萍,曾赛星;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廖楚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 何景熙;不充分就业: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核心与实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定义与计量新探[J];调研世界;2000年09期
  •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丁兆庆;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 胡俊波;禀赋、不确定性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 李强;蔡根女;;剩余劳动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 贺秋硕;;劳动力流动与收入收敛——一个改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 廖楚晖;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 王秀芝;尹继东;;中国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关系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7年04期
  •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 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 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 杭雷鸣,屠梅曾;论收入差距扩大化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效应[J];经济问题;2005年09期
  • 白南生;;农村还有人能外出吗?[J];中国就业;2007年09期
  • 樊纲;;解决“民工荒”核心是让农民工市民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3期
  • 虞韵;;对金华市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 杨卫华;;“四个五工程”:让农民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J];中国就业;2011年07期
  • 董伟才;;“劳力富省”就业难缘何招工也难?——对湖北省“招工难”问题的调查思考[J];中国就业;2007年02期
  • 郑老九;;什么人容易失业——来自郑州市社会失业人员状况的调查[J];中国就业;1996年01期
  • 李华红;;“十二五”期间贵州农村三类劳动力规模估算[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魏新;;“招工难”、“就业难”呈常态化——就业总量压力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 陈秀军;周远淑;;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7期
  • 李倩;伍晓阳;;要城管也要顾摊贩利益[J];瞭望;2010年14期
  • 赖小琼;余玉平;;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城乡统筹就业的现状与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 张莉敏;;政府在统筹城乡就业中的角色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浙江农民工就业的发展趋势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 邓宇鹏;王涛生;;中国民工短缺的制度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 陈文伟;王伟;王时金;;宁波市社会失业登记制度之研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 林善浪;林玉妹;樊涛;;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的实证调查[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 陈闻君;;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的困境及出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 蒋莉莉;;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农民就业形势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 通讯员 刘定平 龚文君 记者 周勇军 杨军;临澧9万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N];湖南日报;2009年
  • 通讯员 胡玉萍;福海县前9个月转移农村劳动力超5000[N];阿勒泰日报;2009年
  • 本报记者 彭松;3年新增转移输出彝区(山区)农村劳动力5万人[N];乐山日报;2010年
  • 朱云杉;上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180人[N];玉溪日报;2010年
  • ;通州培训农村劳动力3789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 余乐 浙江省安吉县就业管理服务处;试点农村劳动力失业状况调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 记者 杨友艺;吸纳30453个农村劳动力就业[N];芜湖日报;2011年
  • 特约通讯员 揭明;首季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6万[N];湛江日报;2011年
  • 吴红萱 樊华;江苏创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方式[N];中国财经报;2011年
  • 鲁旭云 记者 公晓红;镇江市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 周毕芬;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 吴彩容;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选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 魏哲平;投资主体行为约束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 赵海;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 孙剑;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 任丽君;农村劳动力开发与中国经济增长[D];天津大学;2007年
  • 王秀芝;二元结构下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 张晨峰;城市化,人力资本积累和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 孙启星;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 韩静;生态岛建设背景下的崇明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 赵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对城市物价与工资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 高敏;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 李新影;基于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迁移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许芳;河南省景郊型“农家乐”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用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 沈菊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 李瑶;秦安县劳务经济发展探析[D];兰州大学;2009年
  • 徐金斌;江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中国物价》2011年07期
【期刊简介】:《中国物价》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物价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2248/F,国际刊号:ISSN1003-398X。中国物价杂志社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主办,本刊为月刊,开本:大16......更多中国物价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1007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李连庆;王伟;


    更多社区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sqyxlw/229271.html


    相关专题: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潍坊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济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省建造师注册中心 菏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聊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省城乡建筑监管网 山东省建设厅注册中心 山东省城乡建筑信息网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 金属功能材料 西部资源期刊影像因子 《中国物价》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现代显示
  • 职教论坛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发展研究
  • 中小学校长
  • 经济动物学报
  • 资源节约与环保
  •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 国际免疫学杂志
  • 矿业研究与开发


  • 上一篇:【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下一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北京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