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山西科技杂志社

关注我们

【剩余流动性】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本文作者:刘爱华;曾平;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3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或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上,本文从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这一角度,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对其依据中国状况来进行修正并加以应用分析中国的人口流动现象。
【论文正文预览】:一、问题的提出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流动或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中西方的研究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然而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其特殊性,中国也不例外。作为
【文章分类号】:F323.6;F224
【稿件关键词】:人口流动就业结构托达罗模型
【参考文献】:

  • 肖文韬,孙细明;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型的一个修正及其新解释[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 王兴周;;农民工:跨省流动与省内流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 方齐云,潘华玲,余喆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 张永良;张学琴;郑伟;;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个体·企业及政府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刘卫东;朱艳;;循环经济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 陈文林;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政府职能的定位及其转变[J];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 郭秀兰,马占世;由“民工荒”引发的思考[J];沧桑;2005年01期
  • 唐茂华;工资差异、城市生活能力与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中国背景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 刘辉煌,吴广君;论需求扩张的短期政策和长期战略[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 杨勇华;;我国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 丁萌萌;卓玛措;;贫困线与我国农村贫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陈文林,任保平;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企业行为转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2期
  • 薛道华;;合理布局高教资源 促进四川教育均衡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 ;第二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经典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 郑林;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 熊祖辕;中国失业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 孟晓驷;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 翟照艳;我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 刘儒;市场与政府相互替代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 代谦;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05年
  • 高鸿鹰;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理论模型与路径选择[D];湖南大学;2002年
  • 叶淑春;广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 王震;河北省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刘宇鹏;河北省政府农业投入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 朱四海;转型期温冷地区旅游业管理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 陆强;中国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 李德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 王健;FDI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 冉红;水资源短缺约束下的黑河中游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 刘战平;湖南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指标体系及其实现途径[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 王寿兵,吴人坚,焦必方;乡镇企业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5期
  • 刘建进;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06期
  • 赖小琼,余玉平;成本收益视线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托达罗模型的反思与拓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 “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流动[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 宋洪远,黄华波,刘光明;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问题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5期
  • 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 刘凤瑜,张金成;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及民营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3期
  • 何景熙;“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J];人口与经济;2001年02期
  • 王桂新,黄颖钰;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的经济发展:1995~2000[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 魏星,王桂新;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人口迁移特征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5期
  • 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年04期
  • 孙自铎;农民跨省务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3期
  • 卞瀚鑫;;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年02期
  • 冯艳;;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 卞瀚鑫;李彬;;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 李丽莎;;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年18期
  • 杨竹莘;;中国区域收入差异与区域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6期
  • 汪朝阳;;武汉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实证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 尹凡;;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实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臧旭恒;赵明亮;;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 刘学功;樊明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发展研究——许昌市城市化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 马剑;邢亚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关系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李忠;刘新;;西宁市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 李乃伟;卫海燕;;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周鸣磬;;扩大就业规模 优化就业结构——市经济学会等联合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李世庆;;基于人口双向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 王文剑;覃成林;;工业化战略、就业结构非农化与中国城市化——1978-2004年数据的协整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李飏;周永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背景下广东省劳动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供给及就业总量的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 张光南;黄燕玲;张泽民;陈新娟;;粤港服务业合作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效益分析[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 任可伟;来锡务工人员就业结构在转变[N];无锡日报;2009年
  • 佳人;延时退休能否改变就业结构[N];中国改革报;2010年
  • 本报记者 贾峰;我市就业结构加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N];青岛日报;2009年
  •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韩士德 嘉宾 苑大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魏宝涛 辽宁大学广告学系讲师;延时退休能改变就业结构吗[N];科技日报;2010年
  • 马志刚;就业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N];经济日报;2003年
  • 粤统;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四个方面新变化[N];南方日报;2009年
  • 记者 严恒元;欧洲就业结构出现新特点[N];经济日报;2009年
  • 王中群 潘长宏;安庆就业结构逐步优化[N];安庆日报;2008年
  • 本报记者 林妍;在写字楼上班的人多了 进工厂下农田的人少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 中共山西省党校 刘宁;促进农村女性人口流动的若干思考[N];中国人口报;2007年
  • 张春敏;论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及其调整[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 李琼;经济结构调整与最低工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 王展祥;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 邬雪芬;浙江省劳动就业特征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 林秀梅;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 张慧;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 CISSE Djibrilla ALHADJI;非洲城市化挑战:大城市的发展和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 江华;浙江省城市化进程评估及推进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 段文超;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 黄锋;FDI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 聂毓敏;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 吴春红;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 吕秀杰;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问题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 李恒;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 韩婷婷;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 张婷婷;吉林省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 丁媛;技术进步对我国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稿件标题】:【剩余流动性】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发表期刊期数】:《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09年23期
【期刊简介】:0......更多全国商情(理论研究)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8084/)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刘爱华;曾平;


    更多急诊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剩余流动性】从就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jzyxlw/258845.html


    相关专题: 《山西科技》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移动通信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热带农业科技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中国中药杂志
  • 出版史料
  • 印刷工业
  • 中学英语之友
  • 统计与信息论坛
  • 滇池


  • 上一篇:[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研究论文]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关系研究
    下一篇:【小额贷款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弹性在银行贷款评估中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